本课脉络 
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本课难点 
本课脉络 
脉络展开 
二.忏悔别解脱堕罪因。
十三僧残四他胜,堕罪恶作向彼悔,
发露忏悔五堕罪。
1.释义:
别解脱佛制堕罪,即四他胜、十三僧残、三十舍堕、九十单堕、四向彼悔、一百一十二种恶作罪。作为比丘(受了比丘戒),如若没有如理护持戒律,违犯这五种佛制堕罪中的其中一条,则是破别解脱戒,以此将堕入极热地狱至复活地狱之间感受痛苦。所以,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前诚心发露忏悔破别解脱戒的罪业。
A.《佛说犯戒罪报轻重经》,对违犯各戒将在地狱感受多长时间痛苦讲得非常详细。B.佛经:犯一条恶作罪,也将于八万年中在地狱感受痛苦。A.《花鬘论》《十诵律》《大众律》等律部,详细宣讲五种堕罪的具体内容、每种堕罪的数目以及忏悔的方法。 【教证】《亲友书》:“戒如动静之大地,一切功德之根本。”【教言】法王如意宝:“如果一个人受戒后不学习戒律,就像把利刀交给屠夫一样,对受戒者不但没有利益,反而有很大的害处。”【教证】佛经:“为不知学处的人传戒,犹如放纵醉象任其为所欲为一般。”【教证】《正法念处经》:“痴人不学戒,作集多恶业,既有多恶业,今得如是果。”C.在家人应守持三皈五戒。
D.不重视戒律的原因。
a. 内因:众生的见解越来越恶浊、烦恼越来越炽盛。
b.外因:外在的环境越来越复杂,电视、电影、手机等蛊惑人心的东西却越来越多。
C.《毗奈耶经》:“宁吞热铁丸,犹如猛火焰,不以破戒口,啖他信心食。”②别解脱戒的自宗观点,不开许破戒者享用僧财或信众供养的亡财和信财。A.藏地的大成就者噶·当巴德协成就和弘法事业不可思议,一生守持净戒并往生极乐世界。B.汉地的弘一法师,平时做任何事,他都以戒律为准绳,安详示寂并往生极乐世界。C.【教证】《赞戒论》:守持清净的戒律,即使没有任何闻思修行的功德,死亡来临时他不会有其他去处,将顺利往生清净刹土。B.【教证】《佛所行赞》:“是故智慧士,当修于净戒,于生死旷野,戒为善导师。”【事例】报国寺昌臻法师以“持戒修行、弘法利生”为宗旨,圆寂时遗体烧出了一千多颗五颜六色的舍利。①【教证】佛经:“戒律始终善,赞颂具戒士,破戒之诸人,如同旁生畜。”②《佛藏经》中,佛用死人、死蛇、死狗等比喻破戒之人。③【教证】《正法念处经》:“若人护持戒,此人则为胜,若人舍离戒,是名为死人。”④【教证】《正法念处经》:“ 若人持禁戒,为戒衣所覆,若有不持戒,裸形如畜生。”①【教证】《大般涅槃经》:“持戒则为乐,身不受众苦,睡眠得安隐,寤则心欢喜。”②在家人看破贪欲的本质,身心常自在,外在气色好,内心常安乐;出家人寂静庄严,内心远离染污,相续中具有清净的戒律。①无著菩萨传承:分愿菩提心学处(即断除四种黑法而行持四种白法)和行菩提心学处。②龙树菩萨传承:有国王容易犯的五种定罪、大臣容易犯的五种定罪以及平凡人容易犯的八种定罪,共有十八种堕罪。B.令修本尊、诵咒语、求戒律等行持善法的人产生怀疑或者后悔心。②开遮:为了行持善法或者度化众生,所说妄语是开许的。A.无著菩萨观点:四种黑法会失毁菩萨戒的愿菩提心学处。【教证】《十住毗婆沙论》:“如此四黑法,则失菩提心。”【教证】《三戒论释》:“与之相反,《迦叶请问经》中云:‘迦叶,若具四法,则不忘菩提心。云何四法?不明知故妄;于菩萨作本师想;于众生无谄诳而以净心安住;将一切众生安置于大乘。’这其中所说的就是四白法,应当随时随地奉行。”C.以嗔恨心殴打、抢劫比丘、沙弥,或者让别人殴打、抢劫。E.相续中产生邪见,不承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之理。在上述五种罪中前四者的基础上,再加上用武力摧毁城市、地区、村落、附属地方。A.对智慧没有成熟者宣说大乘空性法门,令对方生起畏惧之心。D.声称声缘道不能断除烦恼,自己受持或让他人受持这种观点。④二十种根本堕罪:十八种堕罪,加上《大密善巧方便经》中所讲的舍弃愿菩提心和《宝积经》中所讲的舍弃行菩提心。B.针对中根者安立:四种堕罪——自赞毁他、悭吝财法、嗔不受悔、谤乱正法。《集学经》C.针对钝根者安立:一条堕罪——不舍愿菩提心。《教王经》B.【教证】《杂阿含经》:“唯有世尊,善巧说法,能令闻者,永离诸苦。”⑤要精通别解脱戒和菩萨戒,保证所讲的道理不会和经论相差太远。⑥讲法要认真对待、准备充分,对待佛法不能敷衍了事,以免浪费自他的宝贵时间。③为了恢复并且增上自己的菩萨戒体,我们每天都要在诸佛菩萨面前受菩萨戒。违犯菩萨戒学处,应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面前发露忏悔这些罪业,并且发誓今后守持清净的戒律。【教证1】《入行论》:“犹如最胜冶金料,垢身得此将转成,无价之宝佛陀身,故应坚持菩提心。”【教证2】《华严经》:“如人护身,先护命根。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护持佛法,亦当先护菩提之心。”【教证3】《大集经》:“若欲永断三恶道,应当发起菩提心。”【教证4】《一切法高王经》:“若资生供养,非无上供养,若发菩提心,是无上供养。”①暂时让众生远离痛苦,究竟让他们获得圆满正等觉的佛果。【教言】善导大师:“若具足三心则必定往生净土,何等为三?一、至诚心,二、深心,三、回向发愿心。”【教证】《入行论》:“故如所立誓,我当恭敬行,今后若不勉,定当趋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