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益西彭措堪布:《地藏经》第21课 返回

益西彭措堪布:《地藏经》第21课

圆满教言 2020-07-17


壬二、施塔寺圣像福  分二:一、明能所施;二、显所施福。

癸一、明能所施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萨、声闻、辟支佛像,躬自营办,供养布施。

未来世是指佛灭度后,有国王乃至婆罗门等施主,在值遇佛的塔寺时,或者见佛形相乃至三乘圣像等这一切供养的恭敬田时,以至诚心亲自营办各种供养具,来供养佛像和诸圣像,这样所得的福德如何呢?

癸二、显所施福

是国王等,当得三劫为帝释身,受胜妙乐。

这些国王等从此以后将在三劫之中,得到帝释天王之身,受各种殊胜微妙的快乐。

若能以此布施福利,回向法界,是大国王等,于十劫中,常为大梵天王。

如果能以这布施之福,不为自己求利益,而是回向法界众生,由于运心极其广大的缘故,果报就殊胜得多,这些大国王等将在十劫中常做大梵天王。

同修一样的布施行,由回向与不回向就使得果报有极大差别,所以凡是所修的功德都需要回向。回向有三种:

一、回事向理:本是由于理具才会发生这样的事用,也就是这一切供养布施之行都是由于理性中本具的缘故,遇缘就起用。现在应当回这个心向于实际,也就是回事向理,一切皆是此理性遇缘而起的用,因此不要着在外面的事相上。

二、回自向他:从前迷了周遍的理体——本性遍一切时处之理,一切众生本都是在这法界心中,但由于心已经迷失了,一切都要庄严自己、恭敬自己,现在顺着本性将一切功德都回向于同体的众生。

三、回因向果:下至丝毫许的身口意的善业都成为现前佛性的缘因和了因。以这样的因行,必定现果,同归于究竟的涅槃三德: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

所谓的佛性有三:一、正因佛性;二、缘因佛性;三、了因佛性。正因佛性就像木中有火,缘因佛性就像钻木出火,了因佛性就像火出木亡。佛性本来就是一个,“正因”就像贫女腹中有转轮王、穷人家宅下有大宝藏一样,本来就是佛,这是真实的因;“缘因”是借助修行去开发这个佛性,这就像木头里出火那样;“了因佛性”就是最终所有的木头全都烧成了火,木头没有了。这样的话,终究要回归到本来的三门所有的善业,都要回向到为显发本性而彻底圆成正觉的方向。因此,在任何善行都同归于究竟秘藏。

壬三、施修补经像福  分二:一、明修因;二、显施福。

癸一、明修因  分二:一、自修补经像;二、劝布施结缘。

子一、自修补经像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

世尊又说:地藏,如果未来世有国王乃至婆罗门等的施主们,遇到从前佛陀的塔庙等供养之田。

“庙”是貌的意思。仿佛佛菩萨等的形像就在那里,称为庙。建造先佛的塔庙有三个用意:一、表人殊胜;二、令他生信;三、为欲报恩。这是表示诸佛是无上之人,让别人看了以后生起信心而种善根,或者一切都是佛的恩德,为报恩故而建塔庙。“先佛”是过去之佛,年代久远,或许有经典、圣像毁坏、破落的,这些国王等的施主见到了能发心修补。

子二、劝布施结缘

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

这些国王乃至婆罗门等,或者自己亲自营办修补,或者劝别人共同修补,达到乃至百千人等,以布施财力而共结善缘。

以上就讲到了修因上有自己作和劝他人同作。

癸二、显施福分二:一、自他千生为王;二、回向尽成佛道。

子一、自他千生为王

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

这等能劝者由于他是头,在作功德的时候是主尊,因此他在百千生当中,常作转轮圣王。而他所劝导的一同修布施的人处于次要的地位,因此果报是在百千生当中常作小国王。在同修佛塔的时候,有能劝、有所劝。能劝者心大,他带动大家一起来修佛像等,因此能作大转轮圣王,其他只作小王,这也是由于因地心力有大小,导致果报也不相同。

子二、回向尽成佛道

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修补塔寺能感得人天胜报,在此基础之上,如果能更进一步在塔庙之前发回向心,把人天的小善扩展成为涅槃的圣因,这样的国王以及一同布施的这些人都必定会成佛。由于这个回向的功德所获的果报无量无边。

这样就明确了,同样是修布施,如果不能回向就只能得人天小果,而能回向就能成就无上涅槃的果位,有这样的差别。这也是心上的缘起不同,而缘起的根源就在欲或者愿上头,由心摄持这个功德回向到了无上佛果之处,因此,就成为成佛的缘起。了解了这些道理以后,我们在修功德后一定要作大的回向。

壬四、施老病产妇福  分二:一、能所施人;二、所施因果。

癸一、能所施人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生产妇女。

再者地藏:未来的时代有诸国王和婆罗门等,这是能施之主,见到老人、病人和生产的妇女,是见到了所施之田,这三者都是悲田。老时诸根衰退、气息不够、行步艰难,饮食等生活方面需要有人照料;生病的时候百骸酸痛、命如悬丝,身上有各种不便,如果没有人奉侍就没法生活,所以佛敕令,看病是第一福田。产妇刚刚生产,如果不及时施予饮食,母子都会死亡。所以这三类需要起善心来作布施接济。

癸二、所施因果  分二:一、修因;二、获果。

子一、修因

若一念间,具大慈心,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使令安乐。

这里的一念跟前面一念归依不同,前面是说时间极短,这里是说这个时间点非常重要,跟临终时的一念相同,都是指在重要的关头,如果不救的话就会失去生命。所以在这一念之间切莫游移,要有大的慈悲心,立刻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使老人、病人、生产者得到身心安乐。所以《大论》里说,假使人饥渴时给他饮食,他会非常感恩。

佛说布施远行者、远来者、病人、看病人,以及在他遭遇了风寒、重难时作布施,这叫时施,也就是及时的布施。当生病时,不是药物不能治疗,而身命不是饮食不能维持,到了老病、生产等时,更需要卧具等重要的物资。所以,所施的东西不在于珍贵,时间不论久长,就是在他人急需的时候,能动一念慈悲之心,而且心里不望回报,立即就布施医药等使他得安乐,这是仁者之心,会得到以下殊胜的果报。

子二、获果

如是福利,最不思议。一百劫中,常为净居天主,二百劫中,常为六欲天主,毕竟成佛,永不堕恶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闻苦声。

如果能这样及时布施,所得的福利最不可思议。因为老人、病人、产妇都是人所不喜欢的。现在能慈心施予使他得安乐,以这个善心的功能、力量,就得到一百大劫当中常作净居天主。两百劫当中常做六欲天主,这还只是世间之乐,不是最不可思议的。假使这个人能更进一步在一念间具大慈心知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将来毕竟成佛,才叫不可思议。也就是知道自己的本心和佛和众生在实相上没有差别,都是这样的法界性,都是这样的光明藏。而且将来毕竟以修道的因缘吹掉像云一般的客尘,而究竟显发,成为无上的佛尊。因此就知道众生是最可尊贵的,众生是佛、众生是如意宝。这样以大慈心一定会及时地给他安乐,如果有这种见解、慈悲,那才叫最不可思议了。这样做布施以后,在未成佛之前,中间永远不堕恶道,乃至千百生当中尚且不闻受苦的声音,何况亲自感受。

因此,慈心功德之大,能够在长远劫中使自己不遭苦受、不落恶道、常得安乐、毕竟成佛。

辛二、结向成佛  分二:一、结回施报;二、敕普劝学。

壬一、结回施报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能作如是布施,获福无量。更能回向,不问多少,毕竟成佛,何况释梵转轮之报。

这段文中,世尊做了两段总结:一、是总结上面布施的福德;二、是总结前面的回向。

世尊说,再者地藏,如果未来的时代里,有国王、婆罗门等成为能施之主,能够作以上的回向,所获得的福报无量无边。如再进一步能够将所修的施福不为自利而是回向众生,不求人天福报而是回向无上菩提;而且了达所修的施福都是因缘生、无自性,当体就是真如,不是一个假相而本就是真如起用,因此回事向理。这样不管布施是多是少,只要他以这样的回向摄持,已经回归了本性的缘故,就毕竟要成佛的。尚且能够成佛,何况其他世间的帝释、梵王、轮王等的人天小果呢?当然更会成办。

壬二、敕普劝学

是故地藏,普劝众生,当如是学。

由于布施回向有这样的福利,因此现在正告地藏菩萨:我灭度以后,你一定要普劝未来世的无量众生,应当像这样来修学布施,像这样来修学回向。所谓三世诸佛如是回向,我亦如是回向,正是常随佛学。因此,你作为未来的大导师,应当引导佛灭度后的无边的愚迷众生,让他自求福利。应当像我上面所开示的行法那样,你要劝导众生按这样修学各种布施,这样修学以后作广大的回向,三世诸佛都是这样回向,因此自己也这样回向。像这样,就能引导众生进入大利益之路。

庚二、男女施福  分三:一、标佛法中福利;二、校佛法福利;三、结向法界功德。

辛一、标佛法中福利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毛发沙尘等许,所受福利,不可为喻。

再者地藏:不光是国王、婆罗门等的富贵阶层可以行布施,就是最贫穷的人也可以行布施,因此要普遍的教导。也就是说,虽然最为贫穷,但还是有一寸丝、一粒米,这就可以在敬田、悲田等当中种福。就算是赤贫,还是有体力、智力能作奉献。现在指示来世当中有具善根,能够深信因果律的男子、女人,能够信仰三宝是无上福田者,在佛法三宝福田里面种少许善根,如同一毛、一发、一沙、一尘等,所获的福利没办法用比喻来描述。因为他是在无上无比的三宝福田里植下了种子,以这个三宝福田极大地引发福德的功能、力用,他将会得到无尽的福德。

辛二、校佛法中福利  分三:一、施供圣像福;二、施供大乘福;三、施修经典福。

再者,在佛法当中对于世出世间圣贤的形相,对于各种法宝等,如果能够作施供,会得成极大的福乐。

壬一、施供圣像福  分二:一、直明施福;二、回向叵喻。

癸一、直明施福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萨形像、辟支佛形像、转轮王形像,布施供养,得无量福,常在人天,受胜妙乐。

再者地藏,你要普遍地教示将来的众生,要这样讲,未来的时代里,如果有具善根的男子、女人,在佛灭度以后,遇到了佛的形象,菩萨的形象,这都是出世圣人,教导人出苦的妙道,是众生的敬田。轮王虽然没有出生死,但是他以十善业道化导世间,是人民的恩田。所以,有对于上述世出世间的圣贤的形象作布施、供养,得无量福德,以这种福德力常常会在天上人间受殊胜的妙乐。

再者,以此福德如果回向法界,当然能得到无法言喻的福利。以下再进一层开示回向的行相和果利。

癸二、回向叵喻

若能回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为喻。

以少许的香花供养圣像,假使能将此善根回向法界,那会成为无尽的福德,就像一杯水投在海里不会枯竭,而江河的水虽然多但总有竭尽之时,因此善根要回向法界。

《法华经》里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任何一个法都住于法位里,实际它就是在常住本然的法界当中。因为世间的相是虚假的,它叫生灭无常。也就是无而现的假相由因缘力而投出,不可能有自己持住两个刹那的可能性,因此是随生即灭。而且本来就是众生错觉中所现的假相,实相本来没有生灭。那么,这些世间相正当现的时候,实际就是实相,以实相是常而无灭的缘故,世间相也就是常住的。因此,所说的任何福德都是回入实相,以实相无尽的缘故,福德也就无穷尽了。这样一切法都是由此理而成事的,所以必须回事向理。理性是周遍的,圆具十法界。因此,一切所谓的“他”本来也都是自心所具,并非心外之物,因此需要回自向他。而且理性本来具佛界的缘故,与果地成佛的如来完全没有两样,只不过没有现出,应当回因向果来出现无上菩提的果地。因此三种回向即是一种回向,也就是全数地回向实相理体。此实相理体即是理,叫回事向理。此实相理体自他不二,即是回自向他。此实相理体本来具有佛果,这叫回因向果,因此需要回向法界。如此回向福德利益没办法用言语、比喻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