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锦囊,追本溯源|《解义慧剑》沙龙第三场报道
Lesson 3
“溯本正源,探寻浩瀚宇宙之奥妙;固本枝荣,开启本具宝藏之秘门。” 9月30日晚,《解义慧剑》第三场沙龙如约而至。法师带领学员们在空中展开一场探求“本源”的旅程,大家在开启四大锦囊的有趣过程中,学习今晚的主题内容——四种现量的佛法智慧。
锦囊一:根现量
何谓根现量?
顾名思义,根现量就是依靠眼耳鼻舌身五根所对应产生的五种识,能够明确领受自己的对境,它的合成需要根、境、作意三个条件。也就是说,通过感官初步认知、感受外境,形成我们认知世界最原始、直接的感性认知,这也是我们探索浩瀚苍穹、人生真理、法界实相的首要先决条件。
眼见一定为实?
为了验证我们常说的眼见为实是否正确,法师带大家玩了一个小游戏:先盯住佛像的鼻尖看十秒,再抬头看房间的白墙,你看到了什么?大家发现:明明看的是白墙,可见到的却是满眼的佛像。这是为什么?法师解释说,我们常说的“眼见为实”其实并不一定如此。见到的佛像虽然很殊胜,但并非正量,要成为正量,前提是无有错乱、无有欺惑性的识。
无错乱的因分为内、外两种,比如,胆病患者见到的白色物体,都成黄色,这是内在错乱因。我们刚所见的满墙佛像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视觉暂留与色彩互补”的这种现象,而在大脑中出现的短暂错乱。还有一种是外境的错乱,比如坐在往前行驶的车上,看到车外的树和建筑物都在后退。而广义上的错乱因,是所有凡夫相续中,无一不具足无明烦恼错乱因的染污。这也说明,当我们还未真正体悟实相之前,其实一直生活在虚假不实、梦幻泡影般的世界里。
法师提醒我们,即使这个世界是虚假的自性,但我们仍然要正确取舍,建立认知世界的基础,从而借假修真,最终看清这个世界的真相。
现量随意识产生,那么意识如何产生?请打开第二个锦囊——
锦囊二:意现量
何谓意现量?
意现量,是指根识灭的时候无间产生一种不错乱的识,也即依靠意根而产生,对内、外法——即内在梦境以及外在显现的山河大地等外境,均能清晰明断的无分别识。意根并不像前五根有明确的自相,它是一种假立的根,前面的五种识正在灭的无间刹那,假立为意根。灭了之后,第二刹那无间引发、产生意现量。我们所起现的每个无分别识,都可以有根现量和意现量的侧面。
意现量与根现量的关系
法师通过两张图表,解释了意现量与根现量的关系。
(表一:对境未灭时,根现量与意现量的起灭关系)
大家看到:第1刹那,根、境、作意同时具足。第2刹那产生根识。第3刹那才会产生意现量。根现量和意现量之间,永远差了一刹那。
第13刹那之后,境还会一直存在。虽然对境存在,但眼根不想再看了,所以根和作意都在12刹那结束。
根识灭尽的无间而产生意现量,意识的产生是下一刹那。根识就是根现量,但意识不是意现量,依靠无分别的意现量引生有分别的意识。
由此可见,根现量是意现量起现的因。我们在同一刹那的当下,可以同时起现五个不同的根现量,引生五个不同的意现量,但在每一个刹那,我们只能感知一种无分别识。所以,依靠意现量可以产生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意现量一定能够产生意识。
(表二:对境灭时,根现量与意现量同时灭)
如果对境突然消失,比如猛然把灯关掉,一片漆黑,我们的意识还停留在关灯前的一刹那。意现量,只停留在第11刹那,它永远晚一刹那。因为没有产生意现量,也就不存在下一刹那的意识。所以,当对境消失时,根现量和意现量都停留在前一刹那,它们是同时灭。
万法细微。从细无常的角度,一切万法都是刹那生灭的。
由此可知,我们依靠无分别的现量感性认知周围的一切外境,之后会引生比量推知的理性认知。此时,意现量充分充当了二者链接纽带的角色。若没有意现量,那就不可能有共同了别内外一切法的识了。
这以上分析了意现量明了外境色法的过程。
梦,是什么?
法师接着对我们内在的心法——梦境,也做了剖析。人们对梦境有着种种的疑问,比如人为什么会做梦?为什么总做噩梦?如何破解梦?为什么梦里会出现从未出现的景象?揭开梦境的神秘面纱,从了解“阿赖耶”开始。
“阿赖耶”是梵语,意为“藏识”,如同收藏宝藏一般,含藏善恶诸法种子。它是我们的第八识,如同平静的海底,不起丝毫涟漪,没有任何分别,只是一味收藏。
我们进入睡眠时,五根识收摄,只有第六意识在起作用,依靠以前种种经历留存下来的习气,通过阿赖耶识传递给第六意识,从而出现梦境。我们无始以来积累的无数善恶业力,它们何时成熟、现前,取决于白天所经历的种种外境。俗话也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见梦境与白天的经历有关系。
有时似乎还有一些预判性。在我们出离轮回之前,每个人都要感受善恶业报。但这种所现并不具有确定性,因为如前所说,我们的分别念本身都是迷乱的,偶尔出现一些奇怪景象,只是某些特定缘起的外在牵引,并非完全的异熟果报在梦中体现,所以不用太在意。同样的道理,正是因为梦境的迷乱非真实,在做梦时,若我们能够在潜意识中认出这是梦而非现实,就有了足够可以破解、转变梦境的资本。
因此,我们自认为真实存在的现实生活,其实和梦境一样都是假立的。当我们能清楚认识这一点时,便已开启第三个锦囊——
锦囊三:瑜伽现量
何谓瑜伽现量?
瑜伽现量是指修行人按照上师、佛陀的止观教言进行修持,最终所获得的超越凡夫根识的境界之果,明确了别领受二谛自定。依靠二谛,分别现前入定照见二无我的法界空性智慧,及出定后引发不共的能力。
开发瑜伽现量
瑜伽现量是不是只是圣者的境界?并非如此。法师首先通过电影《超体》的片段,让大家相似地感受了一番超越凡夫的境界,再结合科学进一步解释,为我们树立起信心。通过禅修等方式,开发大脑的100%能力并不是异想天开的事。如声闻、缘觉、佛陀在出定位分别能够照见两千、三千及无数大千世界,这可比影片女主露西厉害无数倍。
阿赖耶分为两种:本来觉性任运自成的本性真实阿赖耶,和以无明愚痴为本体、聚集轮回八识习气的种种习气阿赖耶,二者的本体都是清净佛性如来藏。但境界未显露时,我们的分别意识产生无尽的颠倒错乱幻想;倘若安住当下,比如通过禅修,让心处于明清的状态,则能与宇宙法界相应。我们常说的灵感,就是在心明清寂静的状态下,连接整个宇宙的能量,认清那个刹那的当下,随着境界的深入,逐渐显露法性智慧光明。很多知名的成功企业家,比如苹果创始者乔布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决策,几乎都是依靠直觉产生。
法师带着现场的学员,通过禅修体验安住当下的感受。几分钟的禅坐和练习,让大家慢慢感受到身体各部位的细微觉受,思绪感官越来越清晰敏锐。如果平时不断地练习,观察自己的心和念头,智慧就会逐渐显露出来。
法师进一步从科学的角度,分析能量和物质的关系。量子力学已经证知,把物质的最小组成部分不断再细分下去,就是我们看不见的能量场。能量与物质可以转化,包括每一个起心动念,都是能量场的波动。这就可以理解,我们日常中为什么要顶礼、祈祷、禅修。因为通过这些过程,能帮助我们逐渐现前了悟法界实相的智慧,及照见时间万法自性的瑜伽现量。本师佛陀和很多成就的修行人发大心大愿、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修行、行持种种事业。大愿无尽,整个宇宙空间都一直存在着这种超强的正能量波动。虽然我们现在离他们的境界还很遥远,但只要随学并不断祈祷,便能与这种能量波对接成功,感受到源源不断的加持,最终达到佛陀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境界。
最后是今晚的压轴重戏,第四个锦囊——
锦囊四:自证现量
何谓自证现量?
自证现量是指自己能够证知自己的无分别识。自证现量,是确定前面三种现量(根现量、意现量、瑜伽现量)的理论基础,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的方法能证明,所以叫“自明自知”。对于依靠其余三种现量领受、能确定它们是现量者,唯有自证。否则无法安立现量和比量,更无法实现想要探寻宇宙轮回的奥秘。
所以,自证现量乃至所有的现量都十分重要。我们不能否定自己所感受的一切。如创巴仁波切所说,“我们一生当中,应时时刻刻都有一种自我尊重感与自我舒适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懂得欣赏自己的一切,甚至包括潜意识中的各种念头,要学着优雅地行住坐卧。这种平凡的体验,只要用心体会,随时都可以感受得到。根据佛法的教导,我们随时都具有佛性的那一道闪光——随时都有——然而我们却并不认识它。因此法师建议我们要直接、正确地认识自己,注重感官的觉受及内心的每一个体悟,而并非一味外求、寻觅,这样反而会迷失了自我。
我的世界你不懂
法师提醒大家,我们在注重自明自知自证的同时,由于还不具足了知他人所想的他知,因此千万不可凭着自己的分别念,对别人妄加揣测。这样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误解,久而久之产生矛盾,哪怕是我们最亲近的家人朋友,往往也难以幸免。法师幽默地通过《延禧攻略》中“大猪蹄子”的说法和“比心还是笔芯”这两个例子,证明我们的心中所想与言语的所说,其实相差巨大,我的世界你不懂,真正达成共识的就更少。
但是,如果我们能尽量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换位思考,效果会好很多。比如,刺猬们在寒冷的冬天抱团睡觉时,如何找到最合适的距离,既能彼此汲取温暖,又不会彼此伤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再者,如果我们时刻想到,自明自知的自证识只是我们自己具有,我们没有知他懂他的他心通,别人也无法真正理解我们,那么,与人交往时,即使出现矛盾,也可以轻松化解。持续培养我们体恤宽容、帮助他人的善心,心量逐渐扩大,就会产生、现证诸佛菩萨们的大心大愿大行。
时间过得很快,聆听完法师对四种现量的讲解后,学员们进入热烈的互动答疑环节。最后,通过观看短片《三分钟感受地球的渺小》,让大家对世界的认知有了一种不一样的体悟。
通过今晚四种现量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很多问题都有了心中的答案。无论是缘取外境,还是修持、认识自心,在这个虚实如幻的世界中,我们都要打好基础,不断自我提升,依靠自身的力量给这个世界带来光明和美好,利益更多的人,最终用佛法的智慧宝剑斫除无明愚痴,体悟宇宙万法的实相。
- 今晚8点,推出快乐 -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
开放|包容|求真|利他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沙龙第三课音频、录屏和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