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汉传佛教密典里有关四皈依的文字记载 返回

汉传佛教密典里有关四皈依的文字记载

觉树下 觉树下 2018-07-16


无论在佛教界还是学术界,在世界范围内,佛教被分为南传佛教(上座部佛教)、北传佛教(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三大部分。有些南传佛教的信众不承认北传佛教,有些北传佛教的信众不承认藏传佛教,这都只代表个人的看法,并不是佛教界和学术界的普遍看法。

南传佛教(上座部佛教、学术界也称巴利语系佛教)是以巴利语为主要文字而传播的,主要流传在泰国、缅甸、斯里兰卡、老挝、柬埔寨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南传佛教现在也以缅语、泰语、僧伽罗语、泰米尔语、高棉语等语言传播。

北传佛教(汉传佛教,学术界也称汉语系佛教)是以汉语言为主要文字而传播的,主要流传在中国大陆的汉族地区、中国港澳台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和其他一些地区。北传佛教现在也以日语、朝鲜语等语言传播。

藏传佛教(学术界也称藏语系佛教)是以藏语言为主要文字而传播的,主要流传在中国几大藏区和内蒙、蒙古国、不丹、尼泊尔,过去半个多世纪,藏传佛教也在欧美等国快速传播。藏传佛教现在也以蒙语、汉语、英语和其他一些语言传播。

一直以来,一些对于藏传佛教不了解的人士,或受到一些书籍的误导,或受到一些人的误导,或受到一些宣传的误导,不认可藏传佛教是佛教。不认可的一个主要理由就是藏传佛教的密法里有“四皈依”。

对藏传佛教不了解的人士,常常把藏传佛教称为密宗,这其实是一个误解。藏传佛教既有显宗的教育,也有密宗的实修。 西藏著名的三大寺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的佛学教育全部是显宗的教育,其他佛学院的教育也大都以显宗教育为主。藏传佛教,按照思想见解以及修持实践划分,继承了印度的传统,主要分为三大传承——深观派、广行派和伟大行派。

从释迦牟尼佛传至文殊菩萨,次传龙树、提婆、月称等次第传出之师承,名为“深观派”传承,主要阐释空性智慧方面的教法;从释迦牟尼佛传至弥勒,次传无著、世亲等次第传出之师承,名为“广行派”传承,主要阐释修道次第方面的教法;从释迦牟尼佛传至文殊,次传寂天菩萨,以“自他相换”修持菩提心为主之师承,名为“伟大行派”传承。

有人说,佛教里只有三皈依(佛法僧三宝),没有“四皈依”。由于藏传佛教里有“四皈依”,某些人据此认为藏传佛教不是佛教。事实上,“四皈依”只是在密法的灌顶传法和实修时,才加以强调。而且“四皈依”并非是在佛法僧三宝之上另立第四宝,“四皈依”仍然是皈依佛法僧三宝,传法阿阇梨(金刚上师)是三宝的总集化现。

我曾经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藏学专家凯朝老师聊起这个话题,他认为如果把“四皈依”细分为“依止金刚上师”+“三皈依”,就不会让人误解了。而事实上,“四皈依”的意思也就是这样,并没有在三宝之上另立一宝。

藏传佛教之所以把金刚上师放在前面,正如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八中讲:“善知识者则是如来。善知识者一切法云。善知识者诸功德藏。善知识者十力妙宝。善知识者难见难遇。善知识者无尽智藏。善知识者功德山王。善知识者开发示导一切智门。能令一切入萨婆若海。究竟清净无上菩提。” 可见,作为三宝弟子,要想解脱成佛,必须依止善知识。这个无论在南传佛教、北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都是如此。

千百年来,藏传佛教的教育体系中,一直保留着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正是由于有“无间断的传承”,藏传佛教的法脉传承一直完整的保留至今,这和千百年来那些祖师大德,历代高僧和善知识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藏地参加过法会的人都知道,传法阿阇梨(金刚上师)在传法前,都会把自己的传承、上师等情况向大众介绍一遍,以示正统。特别是密法,更讲究这点。密法是一代代师徒口耳相传、窍诀相授才延续下来的。真正的上师,都会把这些给弟子交待的清清楚楚。

有人问:为什么在汉传佛教的典籍里看不到“四皈依”的内容。我只能说:不是“看不到”,是你看的典籍不够多而已。汉传佛教水陆法会中,有一本普遍使用的仪轨,叫《修习瑜伽集要施食坛仪》,只要举办过水陆法会的寺院,都念过这个仪轨。

最早传入我国有关放焰口(焰口为一饿鬼的名字)的经典为唐代实叉难陀所翻译的《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及《甘露陀罗尼咒》。二书中各载有真言,名为变食真言、甘露真言;谓取一掬水,咒之十遍,散于空中即成甘露。其后,不空(开元三大士之一,唐密祖师)译出《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与实叉难陀所译《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为同本异译。不空又译出《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仪轨经》、《瑜伽集要焰口施食起教阿难陀缘由》(即不空所译仪轨经前半部之起源部分别出单行本)、《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其中,不空译《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仪轨经》所述行法次第为:破地狱真言、召饿鬼真言、召罪真言、摧罪真言、定业真言、忏悔真言、施甘露真言、开咽喉真言、七如来名、发菩提心真言、三昧耶戒真言、施食真言、乳海真言、普供养真言、奉送真言。此后,施饿鬼食便成为修密法者每日必行之仪式。在上述这些汉传佛教仪轨中,都可以找到“皈依金刚上师”的内容。可见“皈依金刚上师”并非藏传佛教密法里所独有。如果以仪轨中出现“皈依上师三宝”为由否定藏传佛教,那么是不是也要以汉传佛教典籍中出现“皈依上师三宝”的内容为由,一起否定汉传佛教呢?否则就不公允了嘛。


汉传《密宗甘露精要》卷十四. 204页 

此页内容:

我及法界(至)上师三宝。  

从此以起。正明行愿相资。建坛设供。庄严净土。而攀诸圣也。未行而先愿者。盖愿乃志气之要约。若不先愿坚固其心。恐生懈怠。故须先发愿皈依三宝。若不皈依。凡有所作。尽成魔业。并仗上师三宝冥熏加被。令我本愿速得成就也。行者持花米于手中。白云我及法界一切有情。正显其不专为己而发此广大之心。从今以至未证之间。正显其愿之坚固。而常时无退怯也。誓皈上师三宝者。正显其发心广大最胜无上也。

金刚上师居于三宝之首。以佛所师之法故。如大智度论云。诸佛以实相为诸法。依此实相。发心修行。方成菩提。若不以此为师。皆是天魔波旬。报恩云。佛以法为师。般若云。我初成道。观谁可敬可赞。无过于法。皆能成度一切凡圣故。所以上师即法也。金刚者喻实相也。取坚利不变之义。所以华严文殊云。所从来国。谓金色世界等。所师之佛。谓不动智如来等。金色世界。即喻实相也。不动智。即根本智也。即是金刚上师居首者。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