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智慧之旅29 | 这八个窍诀,是真正的幸福秘笈(上) 返回

智慧之旅29 | 这八个窍诀,是真正的幸福秘笈(上)

求学足迹 求学足迹 2022-09-10



2012年10月24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举办了“自他快乐的八个秘诀”讲座,演讲者为大家讲授了修心的八个重要窍诀。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26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并在新的历史节点,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综合性、创新型、国际化”世界一流大学的愿景目标。



交通大学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一百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逾40万各类优秀人才,包括一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工程技术专家和医学专家,如汪道涵、钱学森、黄炎培、李叔同、邹韬奋等。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200余位交大校友;在国家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有6位交大校友;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有5位来自交大。交大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最早的中文打字机等;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气垫船、第一艘水翼艇、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种原位肝手术、第一例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第一个大学翻译出版机构、数量第一的地方文献等,都凝聚着交大师生和校友的心血智慧。








今天,我们介绍的是《修心八颂》。

在后弘期,印度佛学大师阿底峡尊者来到西藏,他有六大弟子,其中有一位叫博朵瓦,《修心八颂》就是博朵瓦的弟子朗日塘巴造的。

《修心八颂》问世以来,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在藏地的寺院、学校,甚至普通人家里,随处可以看到这八个偈颂。表面上,这个似乎很简单,然而其中的甚深意义,我们可能终生都学不尽。

记得最初我的恩师给我传讲了这个法,当时自己还年轻,也比较傲慢,觉得这几个颂词应该很好懂。可是后来,我才发现自己错了,在之后的近30年里,每次重温这个法,自己都有新的收获。

今天,你们头一回接触这个法,也许个别人觉得:“这没什么稀奇的,我能写出更好的颂词。”然而事实上,这个教言非常殊胜,它是圣者的智慧结晶,根本不同于凡夫分别念拼凑的文字。所以,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打消轻慢之心。

《修心八颂》宣说的,大多是圣者的行境,严格来讲,出家人都很难做到这些要求,何况各位被世间的俗务缠身,不可能有太多时间修行佛法,所以,我并不奢望大家100%做到其中的要求。不过,即使无法完全做到,大家也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实在不行,也可以按照这些偈颂发愿。在《修心八颂》中,每个偈颂开头都是:“愿我……”,这其实就是一种发愿文。如果你觉得这些发愿非常好,可以将它贴在显眼的地方,经常用它提醒自己。

《修心八颂》是真正的幸福秘笈。生而为人,谁不想获得幸福呢?然而,要想获得幸福,就必须付诸实际行动,否则,光嘴上说“我要幸福”是没用的。如果大家能按照《修心八颂》调整自心,我敢保证各位的幸福感会日益提升。

或许有人怀疑:“这个法只有短短八个偈颂,有那么殊胜吗?”其实,所谓的秘诀,就是用最简练的语言,开显最甚深的意义,就像一把小钥匙便可以打开大门一样。所以,大家千万别小看了这八个偈颂。

在藏地,高僧大德们极为重视《修心八颂》。我们那里的出家人必须背诵的三部论典中,《修心八颂》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学院的创始人明确要求的。





愿我以胜如意宝,饶益他众之意乐,

时时刻刻倍珍爱,轮回一切诸有情。


愿我以殊胜如意宝般的饶益他众之意乐,时时刻刻珍爱轮回中的一切有情。



 现代社会最需要的,就是爱心。大家知道,不管是什么样的团体,如果里面每个人都怀着自私自利心,这种团体就不会有温暖和安全感。因此,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们应该不分国家、民族、地域,平等关爱一切众生。

如意宝,是古代的一种宝珠,这种宝珠极为殊胜——无论你希求什么,它都能满愿。同样,珍爱所有众生的心就像如意宝一样,能出生世出世间的一切功德。这种心进一步升华,就是大乘佛法的心髓——菩提心。

谈到珍爱众生,不得不提到杀生。杀生是世间最恶劣的行为,一方面这会欠下可怕的命债,一方面也是没有爱心的表现。在世间,凡是稍微有点素质的人,都不会随便杀生。我看过这样一条新闻:在澳洲举行的一次网球比赛中,一个运动员回球时,高速飞行的网球击中了一只小鸟,小鸟当即坠地。那个运动员立即中断了比赛,跑到小鸟落地处,跪在小鸟的尸体前,在胸前不断地划着十字……

只有懂得了大乘佛法的精髓,才明白珍爱众生之心是何等重要。大乘佛法认为,之所以要珍爱一切众生,是因为一切众生都对自己有过恩德。这个道理并不难懂,请大家想一想:我们穿的衣服、吃的饭、用的资具,哪个是无因无缘而来的?哪个不是蕴含着无数人的汗水?

其实,只需稍加斟酌,我们便不难发现这样一条规律:一切痛苦源于珍爱自我,一切快乐源于珍爱众生。因此,如果我们把爱的方向从自身转移到他人,痛苦就会越来越少,幸福也会越来越多。

如果有些人顽固地执著:“凭什么我要爱一切人?他们又不是我的同胞、家人!”这就是智慧不成熟的表现。事实上,暂且不谈佛教的观点,即便站在科学的角度,我们也应该爱一切人。现代科学发现,不论哪个种族的人,99%的DNA结构都是相同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我们应该平等爱一切人,不应该和别人产生隔阂,更不应该和别人发生冲突。


愿我交往何人时,视己较众皆卑下,

诚心诚意又真挚,尊重他人献爱心。


愿我交往任何人时,将自己看得比对方低下,诚心诚意尊重对方,将爱心奉献给对方。



尊重他人,是做人的基本素养。《礼记》云:“夫礼者,自卑而尊人。”然而,现在许多人非常傲慢,一点都不懂得尊重他人。尤其是某些成功人士,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不管走路还是说话,始终是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还有些“官二代”、“富二代”,自打从娘胎生下来,就在鲜花和掌声中度过,自恃家中有钱有势,对别人总是不屑一顾。这样非常不好,人应该时刻保持谦卑的心态,如果因为在财富、智慧方面有过人之处而傲慢自大,这就是大乘佛法所呵责之处。
听我这样一讲,个别人或许想不通:“我明明是领导,为什么非要在别人面前显得卑下?”其实,所谓的谦虚、卑下,不是要你舍弃领导的身份,而是要求内心保持谦卑。
因为缺少谦卑,内心就有傲慢一大堆,许多人做什么事情都不成功。现在有些人学历特别高——硕士、博士、博士后,听起来很不错,可是因为缺乏对别人的尊重心,打起交道来就是另一种感觉了。
所以,在学校里不光要学知识,也要学如何做人。所谓的做人,也不是表面形式。现在有些素质教育只教人怎样微笑、鞠躬、走路,不教如何尊重别人,这不算真正的素质教育。
我始终认为,像尊重他人、自甘卑下这样的善心,在大乘佛法中才有圆满宣说。大乘处处强调善心,在大乘提倡的善心中,最根本的是大悲心、大慈心和菩提心。所谓大悲心,是将一切众生从痛苦中救拔出来的善心。所谓大慈心,是愿一切众生获得快乐的善心。所谓菩提心,是在大慈心和大悲心的前提下,希望众生获得佛果的善心。佛教的历史上,无数高僧大德用自己的一生,完美地演绎了大乘行者的光辉形象,由于内心具有圆满的善心,所以在接触众生的过程中,他们随时随地散发出慈悲的光芒。
学习这个颂词后,大家要想到:今后无论面对任何人,自己都不应该傲慢。其实,身为轮回中的凡夫,即便有一些暂时的圆满,也没什么可傲慢的。以有钱来说,这根本不值得傲慢:一方面有钱不等于功德,另一方面钱是无常的,今天你腰缠万贯,也许一夜之间就会沦为穷光蛋。前几天有人在网上爆料,说广州某贪官有22套房产。消息一传开,该官员立即被免职,他的资产也马上被查封。
在我接触的人当中,有些人傲慢心特别重,对任何人都不屑一顾,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其实,这些人应该想想: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的,或许有那么一天,自己会沦落到极其悲惨的境地,那个时候该如何面对现实呢?
凡夫人往往以这样那样的资本而心生傲慢。龙树菩萨曾说过,有些人以才华而傲慢,有些人以相貌而傲慢,有些人以财富而傲慢,有些人以地位而傲慢。在座各位如果有这些心态,我建议你们多看看历史,看看那些威德超群、洪福齐天的大人物最后是什么结局,这样就能打消内心的傲慢。
在这里,我要顺便提醒某些人:当你兴旺发达的时候,不要过于陶醉,以至于忘了体贴、关爱身边的人。有一个官员对我说:“虽然工作非常忙,但每周日上午我都会陪陪家人。因为我想,如果只顾着工作,一点都不管家人,自己以后肯定会后悔。所以我规定:不管再怎么忙,在一个星期中,必须给家人留半天时间。”我认为这种做法挺好,值得许多人学习。
相比世间层面,佛教对体贴、关爱他人有更高要求。大家要努力实践这种精神,不要认为佛教的要求太高了,自己根本做不到。即使我们做不到100%,做到20%、10%,甚至5%,也是可以的,不能因为做不到最好,就彻底不做了。像米拉日巴、印光大师等大德的境界,我们不要说一辈子,一百辈子也不一定做得到,但只要自己不断努力,也可以逐渐接近他们的境界。


愿我恒常观自心,烦恼妄念初生时,

毁坏自己他众故,立即强行而断除。

 

愿我恒时观察自心,当烦恼和妄念刚生起时,就认识到这些非理作意会毁坏自他,立即强行断除它们。



末法时代,众生的烦恼极其炽盛。如《地藏经》云:“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当生起烦恼时,一个人会丧失惭愧心,甚至会无恶不作。对此,培根在《论贪婪》中说得非常清楚:“贪婪者为了煮熟自己的一颗鸡蛋,不惜烧掉邻居的一座房子。”

看看如今的社会,到处是豆腐渣工程、毒奶粉、地沟油,以至于人们连走路、吃饭、喝水都没有了安全感。造成这种悲剧,一方面是因为许多人不懂因果,一方面就是因为贪婪等烦恼炽盛。

在烦恼的驱使下,还会爆发个人、家庭、民族乃至国家间的大大小小战争。昨天在上海街头,我看到两个小贩为蝇头小利而打仗,虽然他们打得不厉害,只是用苹果互相砸,但也算一场小战了。

要摧毁烦恼,最好的办法是培养利他心。如果我们经常想着别人的苦乐,经常关心别人,自相续中的烦恼很快会灭尽,当烦恼灭尽后,痛苦也就不复存在了。

注:相关景点介绍,引自“百度百科”词条和网页,图片来自“花瓣网”侵权即删。





 旅游打卡:

1、阅读后留言写出自己的心灵感受或者智慧分享,连续打卡10个地方以上,同时被选中精选留言者,送出一份精美礼物;
2、根据老师的智慧雨露,分享一篇文章,经采用,送出一份珍贵礼物,可以发到邮箱:qiuxuezuji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