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用在哪里?
SUMMER
Limit beauty
【编者按】
时间用在哪里,要看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是什么。
刷手机、看电影、看书,都是获取信息的方式。比如上知乎搜索看看大家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沉浸在电影讲述的故事里感受全然不同的人生,是一种更轻松的方式,这是时代进步带给我们的便利。
但是,人生还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困惑,是必须要拿起书本扎扎实实的研读,才能够解答的。
就我个人体验来讲,如果你想要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拥有稳定的自我内核、看懂世界的运转规律、探寻人生的意义何在,非深度阅读不可。
读书,就是在与作者隔空对话。尤其是那些经过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考验依然经久不衰的书,是人类最顶尖的大脑思考的结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这样的高人很难得见,更别提深度交流了。看这样的书,与其说是读书,不如说是在师从这样的大师。
培根说过一句话,应该不少人上学时期都经常拿来自勉,也是这个道理。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逻辑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读书多了,你可能会发现,热议的那些网络热点,你原来看不懂的社会现象,让你困扰良久的个人烦恼,先贤们已经通通思考过并且给出了答案。
当然,时移世易,先贤们有些思考和结论,在今天可能会稍显有些水土不服。但是没关系,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还可以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完善他们的理论。
以上文字选自网络
《xxxxxx》
01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在《慧灯之光》系列中讲到:
大家想想,以前没有学佛的时候,自己有没有将“生存的方法”和“生存的意义”分开过?我想应该没有。那个时候我们一般会认为,吃喝玩乐就是生存的意义,但佛告诉我们,吃吃喝喝只是生存的方式,而不是生存的意义。
譬如说,一辆汽车的生存意义是不是燃烧燃料呢?当然不是,它生存的意义,就是交通运输,燃烧燃料只是它的生存条件,因为有了燃料它才有活力,才可以做事情。人也是这样,衣食住行等等,是生存的方法,至于生存的意义,学佛的人与不学佛的人在认识上会有很大的差别。
现在我们懂得了佛讲的道理,也在跟着佛陀学习,佛告诉我们怎么做,我们就尽量地去做,虽然我们不能百分之百地达到佛对我们的要求,如果百分之百达到了,我们就成佛了,但我们可以做到百分之三十、五十,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做的时候从哪里开始呢?就是从区分生存的意义和生存的方式开始。
《xxxxxx》
02
吃好吃的食物、穿漂亮的衣服、住豪华的房子不是生存的意义,以后我们只能把金钱等世俗的东西当成维持生命的条件。
不学佛的多数人就没有这样的概念,包括世间的哲学,也根本分不清生存的意义与生存的方法,真正能够懂得什么是生存意义的人只有佛陀。
曾经有一个有钱的人告诉我,他做一桩生意可以挣几百万,但这对他来说只是在银行存折上面多了几个字而已。这是什么意思呢?他有吃有穿,一个人能用的就只有这么多了,再多几百万、几千万也用不着。我觉得他说得很不错,事实就是这样。当然,如果他把这些钱财拿来做慈善,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那是另外一回事,如果不做这些事情,只是积累很多金钱,这是不是生存的意义呢?不是。
《xxxxxx》
03
生存的意义是什么?关于生存的意义,虽然很多人有不同的观点,但最终的意义,就是要为解脱做一些准备。
现在大城市的人都买了各种各样的保险——生病了,有医疗保险;年老了,有养老保险,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这些保险也能起到一些作用,但死了有没有保险呢?
没有保险!真正大难临头的时候,很多人就没有任何保险了。当然,如果确定后世不存在,人死了就一切结束了,那么,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也就可以了,我们不需要为死亡以后考虑。
《xxxxxx》
04
但从人类有史以来到今天,任何一个哲学家,任何一个科学家,都不能真正推翻轮回学说,证明后世不存在,相反,轮回存在的如铁一般的证据却越来越多,这不是什么猜测,而是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我们没有办法回避现实——“后世一定存在”,既然如此,那我们该怎么办,需不需要为后世考虑呢?当然更需要了。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往解脱方面去想,通过轮回过患、死亡无常等修法来培养出离心,走上解脱道,就是生存的意义,因为真正能够走上解脱道,就彻底地解决了我们的生老病死。
《xxxxxx》
05
如果是大乘佛法的话,不但解决了自己的生老病死,而且也可以逐渐解决所有众生的生老病死,所以,我们要高瞻远瞩,不能只看到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些蝇头小利,这样我们会彻底失败,很多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充满悲伤、充满嗔恨地离开了人世,因为他们生前没有区分生存的意义和方式,所以导致了这些问题。
如果我们现在仍然做不到的话,将来也会像他们一样,这种失败不像世俗间争权夺利的失败,那些失败是小失败,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在我们一生结束的时候还是以失败而告终的话,那就是最大的失败。以后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来弥补呢?很难说。所以,现在我们一定要在行动上分清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义。
NEW PRODUCTS
文字 /选自《慧灯之光》系列
图片 /来自网络
【慈诚罗珠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