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随顺众生,不能让Ta们生烦恼,我能喝点...不
☟
随顺众生,在具体做的时候有点困难,甚至可能觉得是矛盾的,比如家人让我陪他们喝酒、吃肉,做种种颠倒之事,要不要随顺......
龙树菩萨跟乐行国王说:“国王,你为了谁都不要造恶业。因为当堕入地狱的异熟果成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他们不会帮您分担一星半点。“
随顺的目的是以佛法饶益众生
对这个问题,首先还是要明确:因为我们的配合或拒绝,众生产生暂时的高兴或不高兴,都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用佛法饶益众生,把他们安置在大乘道上。
上师希阿荣博堪布在《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中开示:
教言
初学者心怀众生,从一开始就以上求佛果、下化众生为学佛的目标,着实令人随喜赞叹。但是利益众生与自己精进闻思修行并不矛盾,不能借口‘利益众生’‘随顺众生’而放松自己的修行或者纵容自己去追求世间八法。
努力修行正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众生。
如果自己的出离心、慈悲心还很微弱,对佛法还只是一知半解,又怎能善巧地帮助其他众生,分担他们的愁苦、引导他们走向解脱?就像一个没有双手的人要下水救人,太难了。
如果不好好修行,就没有能力分担众生的愁苦,更没法引导他们走向解脱,还谈什么利益众生呢?如经云:“若自有缚,能解他缚,无有是处。”自己的双手双脚被捆缚时,没法为别人松绑。
自己不努力修行,不精进闻思修,没有智慧的话,做不到真正的利他,只能是大家相牵入火坑。
比如大悲商主杀死短矛黑人,我也能这样做吗?星宿婆罗门为了让那个女子不至于伤心死去,还俗跟她一起过了十二年,我也能这样做吗?
正确取舍因果才能真正随顺众生
更何况,如果不闻思,连最基本的因果都欠缺考虑的话,利益众生都只是自己的想象罢了。
同一书中,堪布开示:
教言
而你若未断嗔心、贪欲,且从一开始就没想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什么都想象成是在‘弘法利生’,那么将来会怎样,自己难道从没怀疑过吗?
是否去满足众生的种种需求,观察自己是以贪心、嗔心等在面对,还是以智慧和方便摄持?
教言
曾有一位男居士交了很多女朋友,有一天他和我说:‘师父啊,又有一个女孩子喜欢我,要跟我好,你说我该不该答应她?不答应吧,我怕她痛苦。如果是对弘法利生有帮助,我是不是该答应她?’
星宿婆罗门子的故事不幸成为很多人的借口。
问题是,你是否也有星宿婆罗门子一样的清净发心呢?
因为不知道对方的发心,我们不能随意评判,但至少可以管好自己的心。
抉择的时候如果连最基本的因果层面都不考虑,就不是随顺众生,而是害自害他。
《透过佛法看世界》中有一问:“如何能在不让众生起烦恼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取舍因果?”其实这是个伪命题,他把避免众生起烦恼的重要性放在了取舍因果之上。
堪布是这样回答的:
教言
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应该反过来问:如何在正确取舍因果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不让众生起烦恼?
因为只有正确取舍因果,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伤害。如果不尽力减少伤害,所谓‘不让众生起烦恼’就成空话了。
这就是智者们看问题、利益众生时的智慧。
凡夫只会陷入“不能让别人对我有意见”的我执中,而智者们唯一只考虑如何利益众生。
《亲友书》云:“汝为沙门婆罗门,师客父母王妃眷,亦不应造诸罪业,地狱异熟他不分。”
龙树菩萨跟乐行国王说:“国王,你为了谁都不要造恶业。因为当堕入地狱的异熟果成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他们不会帮您分担一星半点。”
这段开示主要是说,无论是为了谁而造作,应该在自己相续中成熟的恶业,不会成熟在别人身上。
因此只有先正确取舍因果,才谈得上不让众生起烦恼,才是真正恒顺众生。希望大家在日常实践中,一定要有一些原则、底线,不然恒顺众生也成了一句空话。
堪布继续开示:
教言
努力管好自己的身语意,谨慎取舍因果,是初学者的第一要务。
在修行之路的开始阶段,我们需要更多地专注于自身的修行,而不必太在意周围人的看法,否则我们很容易把对赞誉的希求误认为是随顺众生。许多初学者都在犯这个错误。
希望得到赞叹,不想听别人说自己修行不好,因此会努力迎合讨好别人。当然,也需要小心别被自己的傲慢蒙骗,把因傲慢而生的冷漠和固执误认为心无旁骛、道心坚定。
尤其初学阶段,如果抓不住随顺众生的核心是最终以佛法利益他,就很容易陷入世间八法。
比如听到赞叹:“哎呀,你学佛学得真好,有悲心,和我们一起喝酒吃肉,我们都很开心。”不说这种颠倒的夸奖本身的问题,如果我们把对赞誉的希求误认为是随顺众生,就一定要好好检视自己的言行。
凡夫的世间八法习气比较稳固,不想听别人说自己不好,哪怕是佛弟子也很难摆脱习气的干扰,会努力迎合、讨好别人,到头来什么都得不到。
教言
真正的修行人,就是这样,他的随顺众生,不是迎合,也不刻意,是长期专注的修行养成的无诤。修行足够好,别人自然心悦诚服。
窍诀就在这里,希望大家能拿到自己心上去指导自己日后的实践。
总之,随顺众生和坚持修行并不矛盾,需要调整的是自己的认知和修行。
文|整理自
次第花开网站 >学习资料 >慧智法师
《普贤行愿品》发愿引导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