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显密佛网 >> 讲记 l 堪布益西彭措:《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17 返回

讲记 l 堪布益西彭措:《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17

堪布益西彭措 显密佛网 2018-08-13


 点击收听完整课程音频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阎罗王和鬼王臣众在忉利天宫的法会上听到世尊赞叹地藏菩萨的威神之力,他们本就主管地狱之事,亲眼见到罪人旋出旋入,所以私下怀疑:大士有这样的威神力量,为什么不让这些众生依止善道永得解脱呢?世尊因而回答:这不是大士力量不够,实在是由于众生刚强难化,而大士仍然不知疲倦,在累劫当中度脱众生。由于这个问答释疑更加显出地藏菩萨的威神慈悲不可思议,因此名为阎罗王众赞叹品。

丙二、阎罗兴问赞叹  分二:一、经家叙;二、正兴问。丁一、经家叙

尔时,铁围山内,有无量鬼王,与阎罗天子,俱诣忉利,来到佛所。

尔时,指分身地藏前至忉利天宫之时,阎罗王和鬼众们也作为随从跟着同道而来。阎罗是饿鬼领域的总统,也就是王。无量鬼王是他麾下的部长,是伴。王己经来了臣一定会跟随。帝释天是父王,命令阎罗作为天子,统摄诸鬼王,他们一道前到忉利天宫佛的面前,这是得如来放光、出音的感召,地藏威神之力的感召而来的。

所谓恶毒鬼王,多恶鬼王,大诤鬼王,白虎鬼王,血虎鬼王,赤虎鬼王,散殃鬼王,飞身鬼王,电光鬼王,狼牙鬼王,千眼鬼王,啖兽鬼王,负石鬼王,主耗鬼王,主祸鬼王,主食鬼王,主财鬼王,主畜鬼王,主禽鬼王,主兽鬼王,主魅鬼王,主产鬼王,主命鬼王,主疾鬼王,主险鬼王,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祁利失王,大祁利失王,祁利叉王,大祁利叉王,阿那吒王,大阿那吒王。

前面无量四众,现在列出三十四位鬼王的名称,由于众生的状况有善有恶,性情有刚有柔,鬼王立名也有善恶,现像也有慈和威,都是随着众生的根机而现相的。再者,鬼王的所领、所执也多有不同。如主耗、主祸等;现像也有三目、四目等,由此立多种名称。

如是等大鬼王,各各与百千诸小鬼王,尽居阎浮提,各有所执,各有所主。是诸鬼王,与阎罗天子,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萨摩诃萨力,俱诣忉利,在一面立。

像这样的三十四位鬼王及其代表的无量鬼王,这些鬼王又有各诸小鬼王作为眷属。这不是他方的鬼,都住在南洲,各自有所执,如散殃鬼王等;各自有所主,如主财、主命等等。这些鬼王与阎罗天子一道,承蒙世尊和地藏菩萨的威神之力都来到了忉利天宫,在一面站立。

丁二、正兴问  分二:一、阎罗兴问正叹;二、鬼王护法助扬。戊一、阎罗兴问正叹  分五:一、经家提起;二、天子述意;三、许问为说;四、申疑致请;五、答示显德。己一、经家提起

尔时,阎罗天子胡跪合掌。

大辩大长者退下之时,会中有阎罗天子来到了佛前,右膝着地,两手合掌,这是经家叙述阎罗天子请法的威仪。

己二、天子述意

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与诸鬼王,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萨摩诃萨力,方得诣此忉利大会,亦是我等获善利故。我今有小疑事,敢问世尊,唯愿世尊,慈悲宣说。

这时阎罗天子启白佛说:由于佛出现在南洲,是以此界的幽冥之王为正。这里阎罗天子说,我等现在在座的诸位鬼王,本来住在幽冥界里,现在得以上升到忉利天宫,实在是仗着佛的威神和地藏菩萨的威力,才能够参与此忉利大会。这也是我们宿植善根,所以现在能见佛闻法,得到大的利益。“我今”以下就是阎王发问:我现在有小小的怀疑,但是由于它障碍信心,所以也是大事,为此请问世尊,唯愿为我等慈悲宣说。

这个问题有关地狱罪人旋出旋入的这个状况。阎罗天子等作为地狱的审判官,当然是最知情的。而地藏菩萨又是幽冥教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解决心生疑惑,就会障碍与地藏菩萨相应。以疑能障道之故,为了后世的众生,阎罗天子等作为当事者这样请问。

己三、许问为说

佛告阎罗天子,恣汝所问,吾为汝说。

佛心很是慈悲,对阎罗天子说:你有什么疑问?随你发问,我来给你解说。这是如来有一切智,能彻见诸法的事实,而且应众生的各种疑情等的机缘,就像洪钟在架,随叩随鸣,有什么提问就作什么解答。由此能断掉众生心中的疑惑等恶,生起信心等善,得到与地藏菩萨相应的大利益。因此如来欢喜为问。

己四、申疑致请

是时,阎罗天子瞻礼世尊,及回视地藏菩萨。

这时,阎罗天子出于恭敬之心,瞻仰礼拜世尊。当时这地藏菩萨在佛旁边坐,因此他也回视地藏菩萨,以这样恭敬的仪态再作请白。

而白佛言:世尊,我观地藏菩萨,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众生,不辞疲倦。是大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神通之事。然诸众生,脱获罪报,未久之间,又堕恶道。世尊,是地藏菩萨,既有如是不可思议神力,云何众生而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脱。唯愿世尊,为我解说。

当时阎罗天子说,我观地藏菩萨依着本愿的自在神力,在六道里权巧现化,或现梵王,令除骄慢;或化成人,使人类修持五戒十善;或者在地狱中代众生受苦;在饿鬼里使诸鬼饱足;在修罗界里调伏其恶心;在畜生道里使其生智慧。总之,用百千方便度脱罪苦众生,从劫至劫,身不知疲劳,意也无倦怠。这位大菩萨有这样不可思议的神通之事。但是那些罪苦众生仗着地藏菩萨的威力,暂时脱离了罪报,生在善道,可是不久又堕回恶道了。世尊啊!这位地藏菩萨既然有如此不可思议的神力,怎么众生就没有依止善道而永取解脱呢?这是他很大的疑惑。

意思是说,地藏菩萨有这样的力量,理应当让众生依止善道永取解脱,现在为什么没有呢?难道是菩萨的神力不够吗?众生的心力不及吗?他有这个怀疑。因此愿世尊为我等解说,消除此疑。

己五、答示显德  分二:一、总示难化;二、别叹方便。庚一、总示难化

佛告阎罗天子,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

当时,佛告诉阎罗天子,虽然地藏菩萨的神力不可思议,然而南阎浮提众生的习性刚强,就像恶象、野马一样难以调伏。

庚二、别叹方便  分三:一、以法直示;二、以喻释明;三、以法合显。辛一、以法直示  分二:一、约地藏方便救拔;二、约众生恶习难脱。

 壬一、约地藏方便救拔 

是大菩萨,于百千劫,头头救拔如是众生,早令解脱。是罪报人乃至堕大恶趣,菩萨以方便力,拔出根本业缘,而遣悟宿世之事。

虽然众生如此刚强难化,地藏菩萨仍然不舍慈悲,在百千劫的时间中,在六道里头头处处与作救拔,这是菩萨本愿想让这样的刚强众生早得解脱。然而众生不受教化。这种罪报之人乃至造了上品罪,要堕大恶趣,在未堕之前菩萨还是以方便之力拔除他的根本业缘。

造业的缘应当指无明。因为不了达诸法都是因缘生而无自性,却妄计有我。因为执著有我就起贪爱,由贪爱就造各种业,由造业就受各种生死,由此知道生死的根本就是无明。现在说拔出,比如为这些众生宣说十二因缘,使他悟到由于烦恼而造业,由业而召果报,是这样虚妄流转的,使他悟得三世流转的情形。

像这样,快堕恶趣还作救拔,就像快死的人只要还有一息存在,无上医王都不忍舍弃它,何况只是得了轻病。这更加显示出地藏菩萨的慈悲愿力不可思议。

壬二、约众生恶习难脱 

自是阎浮众生,结恶习重,旋出旋入。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作度脱。

承接上面的疑问,为什么地藏菩萨度脱众生不让他依止善道而永取解脱呢?这并不是地藏菩萨的神力不够,而是由于此阎浮提的众生“结恶习重”。“结”是烦恼的异名,称为结使,或以结缚为义。也就是众生以各种见思烦恼,久习成性,被牢牢地结缚在生死里不得解脱。这个结业本来没自性,其体只是由于熏习而有的,而且不是从今天开始,是无始劫来一直不断的从迷积迷,所以说结恶习重。

所以虽然由地藏菩萨救拔而出,转眼之间又堕恶趣,这是由于习性深重的缘故,才好一点又复发,没断根的缘故。这种烦恼恶习积集深重,造了重业又被业所牵而入恶道了。就像千年暗室,一灯能破。暗本来没有实体的缘故,所以立即就能破掉。同样,众生的结恶假使有智慧,即使重也容易破,因为恶业没有自体的缘故,怎奈众生愚痴无智,从迷入迷。由于非常颠倒的习性,使得愚痴难以信受大法而速入佛道,这样就有劳地藏菩萨在非常长远的劫数里,渐渐地引诱众生,用三乘、五乘等的各种方便之法,来作度脱之缘。

辛二、以喻释明  分三:一、迷入险道;二、知识指迷;三、迷求出路。壬一、迷入险道

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误入险道。其险道中,多诸夜叉,及虎狼狮子,蚖蛇蝮蝎。如是迷人,在险道中,须臾之间,即遭诸毒。

“譬”是比况,以浅来比深,用世间易知的事来比喻出世间难知的法。上根人直接说法的体性即可,中根人需要由譬喻来得到了解。“有人”指六凡众生。“本家”指原本所在的常寂光土,也是本觉理性。“迷”是由不觉起了妄念成了无明,这样真如不守自性,所以说迷失了;从此流转在五道里,成了众生,所以说“误入险道”。也就是本有的家乡已经不知道了,当下本是常寂光土,有而不现。而无有的六道妄境却不断地显现,迁流不断,这叫误入险道。“其险道中”就是指人、天、地狱、饿鬼、畜生这五道中,都有因险难和果险难。“因”指烦恼。“果”指生死。而“多诸夜叉等”指因险难。“夜叉”譬喻五利使,或者五种快利的见烦恼。“虎狼狮子”比喻五顿使,或者五种钝慢的思烦恼,或非见烦恼。“虎”譬喻慢,《善恶分别经》里说:骄傲常慢人后生为猛虎。“狼”譬喻贪,因为狼求食的时候,没有得满足是不会停的。“狮”譬喻痴,由往昔持戒虽然精严,没有清净智慧,执著自己有戒,而轻慢别人,所以堕在畜类,由于他的持戒力而成为兽王,无慧就是痴。“蚖蛇”譬喻非理的嗔;“蝮蝎”譬喻执理的嗔。像这样的迷人就是迷真逐妄的人,迷于假相不见本来的真如,不断地逐取虚假的妄境。这样在生死道里,“须臾之间”即是刹那不停的意思,所谓的苦就是生、住、灭三相不断地迁流,一直被无常所吞。“即遭诸毒”是指所谓的集,也就是贪嗔痴以及三者等分这四种心不断地迁流,念念之间无不是罪。这都是譬喻有情迷失了本有的家乡而误入生死险道、造因受果的各种情形。

壬二、知识指迷

有一知识,多解大术,善禁是毒,乃及夜叉诸恶毒等。忽逢迷人欲进险道,而语之言,咄哉男子,为何事故,而入此路,有何异术,能制诸毒。

有这么一个善知识,能够解了很多大的方术,善于禁止这样的恶毒,乃至夜叉的诸种恶毒。忽然遇到这迷人,想要入到险道里。就对他说,唉呀!男子,因为什么事情你要入这种险道?你有什么特异的神通能制伏这些恶毒呢?

这里“知识”指地藏菩萨;“一”是说唯我一人能作救护,表示有无与伦比的力量。

这里“知识”有两个意思:一、地藏菩萨常在六道教化,为无量众生的共所知识,也就是以他的慈悲威力,成为法界无数刹土的众生所共知的大菩萨;二、多解大术所以称为知识,也就是懂得很多。

“多解大术”,“解”是智慧,“多”指得了权、实两种智慧;“大”指一佛乘;“术”指方便教。也就是这位善知识权、实各种的智慧无不通达。“大”就是他知道一佛乘,一切众生皆是佛,能运度众生到达菩提果地。“术”是为了引众生入到一佛乘而成佛,有各种的方便教法。

应机设教所以说“善”。出对治法,所以说“禁”。“夜叉诸恶毒”指十根本烦恼。也就是对多贪众生说不净观;多嗔众生说慈悲观等等,针对众生各种病情而施设疗法。“忽逢”指不期而遇,也就是菩萨的无缘慈悲给众生做不请之师。“迷人”指那些须臾之间就遭受各种恶毒的一切众生。既然他念念是罪,有这样的恶因,将来一定堕恶趣,在将堕未堕的时候,所以说“欲进”。“险道”就是指三恶趣。“而语之言”就是地藏给这个临将堕落的众生说法。“咄哉”是惊觉词。众生在迷,所以要用这样的惊觉来启悟他。“男子”叫丈夫。《大经》说:“能见佛性名为丈夫。”因为众生本具跟佛一样的佛性,所以用男子来警觉他,让他知道本有,你本来是佛啊!你什么缘故进了这条路呢?这就是想用一种觉醒、惊觉的话来醒发他。

“为何事故,而入此路”,因为恶趣只有两种人能到,不是威神就是业力。现在问,你是为了度众生仗着威神之力而入到这条路里来吗?还是由恶业所牵而来呢?

“异术”指神通。“诸毒”指三恶趣里剧烈的大苦。如果你是由业力入了这条险路,又没有神通的力量,你怎么能免三途的剧苦呢?就像这样,指出这个迷人的非常可怕的状况。

壬三、迷求出路  分二:一、迷闻退步求路;二、知识接引告语。

 癸一、迷闻退步求路 

是迷路人,忽闻是语,方知险道,即便退步,求出此路。

迷失了真性落在险路中的人,由于宿世植有善根,从前没听到,今天才开始得闻,所以说“忽闻是语”,这属于闻慧。“方知险道”是思慧,也就是真正认定了从因到果整个的路线非常险恶,不仅无有实义,而且遭受无量诸苦。“即便退步,求出此路”是思慧决定后修慧的状况。

从前是因为愚痴的力量直接往里面奔,现在知道是险路就退步抽身,知道这里毫无安乐可得想从此脱出。也可以以四谛来解释。“忽闻是语”就是听闻了四谛音声,知道流转和还灭的二重缘起,或者说明白了何者为染,何者为净,何者为苦,何者为乐。这样才知道,这恶道是真实的大苦处,现在往里奔进是真实的苦因,而退步转身是能断掉苦因的集,“求”就是修苦灭的道,“出”是证得了苦灭的果。像这样听到了善知识的法语以后就开始寻求出路。

是善知识,提携接手,引出险道,免诸恶毒,至于好道,令得安乐。

这位善知识就提携接着他的手把他引出这个险道,免离各种恶毒之苦,到了人天或者解脱的好道上,使他得到现前和究竟的安乐。

这里就是讲,众生已经有想求出离的机缘,地藏菩萨给他作大善知识来成就他。

 癸二、知识接引告语 

而语之言,咄哉迷人,自今以后,勿履是道。此路入者,卒难得出,复损性命。是迷路人,亦生感重。

这些众生依止地藏大善知识,就脱离了三恶趣险处,生在人天里。而菩萨的大悲还没停歇,还要告诉这迷人让他觉悟:从今以后,你必须依止善道,千万不要再走这条恶道。什么缘故呢?因为一入到地狱等险处,动经劫数难以脱出,受苦无量,所以说复损性命。这样人天的善根断绝了,法性的慧命也断掉了,这叫损掉了性命。

这个迷人就像轻度喝醉了一样,听到了地藏菩萨的教化还是会生出一些理解,所以“亦生感重”,觉得这样不好,应当幡然改悟,改恶从善。

临别之时,知识又言,若见亲知及诸路人,若男若女,言于此路,多诸毒恶,丧失性命。无令是众,自取其死。

众生已经离苦得乐,菩萨的应化也暂时息止了,所以说“临别之时”。“知识又言”就是法需要流通,如果你见到相识之人,包括 内道四众弟子,“及诸路人”,也就是世俗没有入道的人,不管男子女人。“言于此路”就要对他去讲,这条路里“多诸毒恶”,有恶趣里无数的苦事。“丧失性命”,一旦进去了连人身都会丧失,也就是会丧法性失慧命,这是说苦谛。“无令是众,自取其死”就是讲这恶趣苦都是自作自受,如果以业果愚造各种恶业,那就会感得这种苦报,这是说集谛。所以不要依旧顺着自己的私欲而不顺因果法则,随意地造杀盗淫,那是自取其死。

这是说地藏菩萨告诉迷人,还要辗转地相告,让人们都信受这个因果的善道,要断恶修善,不要自取其死。

辛三、以法合显  分二:一、合方便救拔;二、合恶习难脱。

 壬一、合方便救拔 

在宣说了以上的譬喻以后,再合到地藏菩萨的救度之法,显示菩萨的慈悲愿力。

是故地藏菩萨具大慈悲,救拔罪苦众生,生天人中,令受妙乐。是诸罪众,知业道苦,脱得出离,永不再历。

所以,地藏菩萨就是这样有大慈大悲,偏偏救拔那些罪苦众生,使他们生在人天的安乐之路,受用微妙诸乐。当这些罪苦众生认识了业道苦以后,得到解脱出离就再也不往恶趣里走了。

如迷路人,误入险道,遇善知识引接令出,永不复入。逢见他人,复劝莫入,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脱竟,更不复入。

这就像迷失道路的人,误入有虎狼等的险道而受了很大的苦。后来遇到善知识接引他,使他得以出离险道。他知道过去走的那条凶险的路以后,就再也不会进去了。而且他遇到别人时,还劝人不要进去,自己说,我也曾在此迷失,但得到知识的接引使我获得了解脱,我再也不想进去了。这样子劝动他人也不要走这个恶趣险道。

以上就是譬喻里所显示的地藏菩萨方便救拔的状况。

 壬二、合恶习难脱 

若再履践,犹尚迷误,不觉旧曾所落险道,或致失命。如堕恶趣,地藏菩萨方便力故,使令解脱,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业结重,永处地狱,无解脱时。

还有一类恶习深重者,虽然暂时救度脱离,但还是会再次进去。就像那个从险路中出来的人,还要再次进入。他还是一种迷误的人,并非智者。这就像堕落恶趣,地藏菩萨以方便神力,已经使他脱出,生在人天中,但很快他由于业果愚深重的力量,恶习结得非常重,又控制不住造恶而进去了。像这样,业结深重之人,会长久地处在地狱中,不得解脱。但这里只是就时间长而言,因为众生都有如来藏,有为的法都是无常虚假的,终有一日还是能解脱。因此,这里“永处”是久住的意思,“无解脱时”是暂时脱不出,并不是永远都不解脱。

 

 相关链接 

● 讲记 l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11

● 讲记 l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12

● 讲记 l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13

● 讲记 l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14

● 讲记 l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15

显密佛教交流中心

显密佛网www.xianmifw.com

新浪微博@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新浪博客@益西彭措堪布的博客


  相关微信平台  

益西彭措堪布:yxpckb333

导归极乐网:daoguijilew

▼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音频及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