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学子 >>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34课-重点&难点&讲记脉络 返回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34课-重点&难点&讲记脉络

学习笔记链接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4duqvGVWEtZ3B82U5lc-7g 

提取码:dluq

档案编号B06134-定解B01-012


本课重点


专心祈祷


(一)后得位修持上师瑜伽


1、于一切威仪中修上师瑜伽


(1)如何修

A. 行走时

将上师(或整个皈依境,或坛城)观想在右肩上方的虚空中,作为右绕的对境。

B. 安坐时

a. 将上师观想在头顶的虚空中,作为祈祷的对境,观想上师放光赐予加持等。

b. 即使在和别人交谈,也可以将自己的言语观成对上师的祈祷文。

C. 享用饮食时

将上师观想在喉间,作为饮食献新的供养处。

D. 躺下时

将上师观想在心间,作为所知入瓶的摄要,在这样的境界中入眠。


(2)要点

A. 显而无自性

所有观想都应该去掉实执,要观为显而无自性。

B. 观想有必要

与上师、本尊及诸佛菩萨相应的方法,就是靠观想。

a. 如果能常常观想、时时忆念,那佛菩萨也就住在你的面前,恒时保佑你、守护你,刹那也不曾离开。

b. 如果只是口头上念一念,心里从来不忆念、不观想,那除了种点善根以外,你所希求的加持或悉地,是很难现前的。

C. 观在哪里就在哪里

莲花生大士无处不在,你观在哪儿,他就在哪儿。


2、依上师瑜伽将一切转为道用


(1)如何转为正念

A. 住处

随时随地将自己的住处观想成真正的铜色吉祥山。

B. 一切显现

将一切显现观想成上师的身体、恭敬诚信。

a. 上师瑜伽是最好的盔甲:如果平时的见闻觉知全都不离上师之相,那任何外缘都不可能伤害到你,上师瑜伽就是最好的盔甲,最好的护轮。

b. 苦乐都是上师的自性:《前行备忘录》的教言:“归根到底一句话,把一切快乐痛苦,都看成是上师的自性。”

C. 违缘及痛苦是上师为你尽除恶业

当罹患疾病、出现魔障等不幸的事情时,也要想到这是上师以大悲恩赐我尽除恶业的方便,满心欢喜,而不要生起断除之心。

上师总是根据弟子的根基,而给以相应的加持或调伏。所以,对修行人而言,“坏事”不一定不好,一有不顺就认为是魔在制造违缘,就祈祷上师遣除,这样不好。

D. 顺缘及快乐是上师的大悲所致

当获得幸福安乐、丰衣足食、善法增上等顺缘的时候,要认识到这些都是上师的大悲所致,万万不可心生我慢欣喜若狂。

E. 疲厌、沉掉等时观自心与上师无别

如果禅修时出现疲厌、沉掉等现象,要观想自己的心与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护持实相见解的自相。

a. 了义的上师:当修上师瑜伽,将自心与上师的智慧融汇为一时,安住在这种无别的境界中时,才见到真正的上师——与普贤王如来无二无别的根本上师,才是见到了最了义的上师。

b. 不了义幻化网:形象上的上师——在你面前显现的上师的色身、照片或者梦见的上师,只是一种清净外相而已,是不了义幻化网。


(2)念诵

A. 念什么

聚精会神地祈祷上师并念诵莲师心咒: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斯德吽

B. 教诫当念诵

a. 龙钦心滴派的传统:传承弟子们每人要念一千万遍。

b. 教诫多念莲师:在修行中,以七句祈祷文为主,多修上师瑜伽,而且要把一千万遍莲师心咒念完。


3、如此行持之果


(1)理说

如果真正能这样去修上师瑜伽,那么万事万物都会显现为上师与本尊,所做所行都将成为善法,都将被转为道用,入于密宗的坛城中。


(2)教说

A. “我行显现转道用,六聚自解之走式。”

我的走式是六识聚——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全部自解脱的走式。

B. “若坐无伪本来住,精华实义之坐式。”

一安坐,便将上师观在头顶,将一切分别念融入智慧大乐中,这就是精华实义之坐式。

C. “若食享用空性食,断除二取之食式。”

我在享用饮食时,唯独以空性为食,虽然在吃,但却毫无贪著,是断除能所二取的饮食之式。

D. “若饮痛饮念知泉,坚持不懈之饮式。”

我在喝水时,喝下的是正知正念的甘泉,采用的是坚持不懈、连续不断之饮式。


(二)灌顶的基本道理


1、灌顶的必要性


(1)理说

A. 对于所破誓言进行酬补令其清净。

B. 有资格修持生圆次第、大圆满等一切道。

C. 令修行不出现障碍、不步入歧途。

D. 令功德资粮与日俱增。


(2)教说

颂云:“密宗未依灌顶无成就,犹如舟子手中无船桨。”;“未受灌顶无成就,沙子无法榨出油。”


2、得受灌顶的必要条件:灌顶的二因四缘


(1)二因

A. 相应因:受灌顶者自身诸根具足,风脉明点心等堪能,有听闻、接受等能力,也即自身的因缘必须具足。

B. 俱生因:灌顶时所需的一切条件,像宝瓶、佛像、甘露等要具足,而且是经过具德上师开光及加持过的。


(2)四缘

A. 因缘:可以接受灌顶的法器,即具有信心及智慧的弟子。

B. 增上缘:指具相的金刚上师。

在灌顶中,作为金刚上师,本法的所有念修一定要圆满,对密宗的见修行等各个方面,必须要有定解,而且要有一定的修行能力,这样才有灌顶的资格。

C. 所缘缘:具有殊胜能力的灌顶物、咒语、等持等,是所缘缘。这是弟子和上师都要具足的。

作为上师,灌顶时的观想一定要到位;作为弟子,也要跟着上师的语言,逐一观想,如果弟子因为语言障碍等问题不能跟随观想,有些灌顶也只是结个善缘而已。

D. 等无间缘:灌顶仪轨等这些次第,以前前为因,而生后后故,前前的为等无间缘。次第错乱,会令弟子得不到灌顶。


3、基道果三种灌顶


(1)基灌顶:在具有法相的金刚阿阇黎让我们进入坛城以后赐予灌顶,这叫做基灌顶。


(2)道灌顶:依靠上师瑜伽,不观待他缘而自己得受四灌顶,如莲师的身口意及心间发出四种光,融入自己的四处,此类灌顶叫做道灌顶。

道灌顶可以常常修习:在早上起床或晚上入睡前,就可以观修莲师放光,融入自己的身口意,以此得受道灌顶。


(3)果灌顶:究竟果位(即十地末际)时,获得大光明或者深明无二灌顶,现前圆满正等觉,这叫做果灌顶。

《华严经》云:“得法王位,无量自在,譬如世间,灌顶受职。”菩萨于十地末尾时,诸佛欢喜赞叹,并由心口放无量光芒加持菩萨,令其进入佛地,现前正等觉法王之位,无量自在。


传讲传承上师简历之如来密意传


(一)传讲传承上师简历之必要


为了使听法者心生欢喜等,一般而言,上师都会详略适当讲述以内三续瑜伽为主佛法起源历史的传统。


(二)此处传承上师之范围


被一致共称的前译(宁玛派)内续生起次第玛哈约嘎、圆满次第阿努约嘎、大圆满阿底约嘎的法脉流传可以分为三种,也就是如来密意传、持明表示传、补特伽罗耳传。


(三)如来密意传


1、对与自己(本师普贤如来)无别的眷属


(1)传法者

初佛本师普贤如来。


(2)闻法者

自己无别的五身任运持明、浩瀚如海不可思议的佛众眷属(也包括文殊、观音、普贤等诸大菩萨)。


(3)地点

无勤任运大悲自证智慧自相光明性中,即自现的诸佛刹土、讲法圣境。


(4)讲法方式

以无言的方式而宣讲。


(5)所传法要及传法结果

使诸位眷属(十方佛等)现前了无倒实相密意,断证功德与本师成为无二无别。


2、对不具有彻悟真如缘分的眷属


(1)总说

在不可思议的世界中随机度化、示现无数化身而饶益众生。

《大乘密严经》云:“以诸众生类,所乐各不同,佛以种种身,随宜而应化。”


(2)分说

A. 以六能仁化身的形象,宣说相应法门进行度化。

天界是帝释能仁,身相为白色;阿修罗道是正信能仁,身相为绿色;人间是释迦牟尼佛,身相为黄色;旁生道是狮子奋迅能仁,身相是蓝色;饿鬼界是焰口尊者,身相是红色;地狱道是中阴法王,身相是黑色。

B. 针对南赡部洲,释迦牟尼佛在人间天境中依次转了三次法轮,宣说了因乘的经、律、论,以及密乘外续的事、行、瑜伽部。

a. 颂云:“调伏贪惑对治法,佛说律藏二万一,调伏嗔心对治法,佛说经藏二万一,调伏痴心对治法,佛说论藏二万一,同调三毒对治法,佛说密藏二万一。”

特别对我们人类来说,贪心重的,佛陀为其宣讲了戒律;嗔心重的,宣讲慈悲心等大乘经藏;痴心重的,则宣讲对法(阿毗达磨)加以对治;而贪嗔痴都重,或说三者基本平等的,这种人最好学密法。

b.《大方等大集经》云:“欲行者二万一千行,恚行者二万一千行,痴行者二万一千行,等分行者二万一千行。观如是众生八万四千心之所行如实而知,随其所应而为说法。”


编写师兄:定解B09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6134-定解B09-009


本课难点


专心祈请


(一)祈请的要点


1、修法


(1)观想上师的智慧融入自己,自己的身语意与上师无别地相融。


(2)安住在当下的觉性中不念过去、未来、现在。


(3)俱生智慧自然现起。


2、原理


(1)我们的心与上师的心从未分离,不是两个不同的个体相融。


(2)上师的心是光明如来藏,我们的心融入上师的心,自己所有的分别念都消失于光明如来藏中。通过虔诚忆念、祈祷上师,自己的分别念完全被上师所夺,无法再生起分别念,这就是真实的专心祈祷。


(二)座下修上师瑜伽的必要性


1、恒时领受加持

如果能恒时忆念、观想,上师也会恒时显现于面前守护、加持。


2、维持修行境界


(1)如果不知道出座时的修行方式,行住坐卧就会处于散乱。


(2)为了将座上专修获得的信心、加持等觉受延续到座下,出座中的行住坐卧也非常关键。


3、坚固修行境界


(1) 将座中获得的见解、觉受带到生活中加以历练。


(2)练习到无论座上座下时时处处都是“上师想”,令此心坚固不可夺,就能遮掉错乱心识的力量,就不会陷入业的烦恼、轮回的痛苦。


4、获得解脱


(1)如果能于行住坐卧中都转为道用,多修上师瑜伽,一念与上师相应,则这一念就远离了贪嗔痴。


(2)时时串习,久而久之,一念到至纯时,就能与上师的心完全相应,得到上师所有的加持,停掉二元分别的惯性,最终彻底摆脱轮回的束缚。


(三)依上师瑜伽将一切转为道用


1、一切均可祈祷

怀着对上师的恭敬诚信,于六时一切时分具足清净观,将一切所遇转为道用:


(1)快乐时感念上师的恩德而虔诚祈祷;


(2)痛苦时怀着对上师的恭敬诚信而转为道用;


(3)不具备信心、恭敬心时,要祈祷上师生起;


(4)昏沉、掉举时,要祈祷上师;


(5)见解上出现好坏怀疑,要虔诚祈祷上师;


(6)修行上出现贤劣境界,要虔诚祈祷上师;


(7)行为上出现取舍问题,要虔诚祈祷上师;


(8)见修行上出现二取障碍,要虔诚祈祷上师;


(9)遭遇病痛、魔障等所有不幸,都要想到这是上师智慧的幻变游舞,进而带着清净观,将妖魔鬼怪等通通观为上师,虔诚祈祷。

总之,一切快乐痛苦等,都看成是上师的自性,满怀感恩戴德的恭敬信心虔诚祈祷。


2、随见解转为道用

见解的深浅决定修行的程度。


(1)如果修行人具有方便法,烦恼越来越多时,修证会越来越增上。而上师也会根据弟子的根基赐予相应的加持或调伏。


(2)如果知道上师的加持无所不在,视一切为上师的加持,就可以直面生活的实况,无论顺境、逆境,都作为修行的途径。


(3)如果具有视一切为上师的清净见,遇到任何众生都能成为修行的助缘。


(4)究竟来说外在的显现取决于内心,故当努力调伏自心。


(四)修持上师瑜伽的验相


1、生起强烈信心


(1)经过长期修持上师瑜伽,内心不由自主生起至诚恭敬、强烈的信心。


(2)每当听闻上师的事迹、阅读上师的传记,以及祈祷、忆念、接触、看见上师时都会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从内心深处自然发出“喇嘛钦(上师知)”的呼唤。


2、得上师加持


(1)梦见到上师指点迷津,激励自己修行,帮助自己取舍善恶,分辨正道歧途等等。


(2)当然,我们也不能对验相过于执着,而应在相续生起证悟智慧之前,一直不间断地励力勤修上师瑜伽。


灌顶


(一)关于灌顶


1、何为灌顶

“灌”是灌溉,“顶”指地道功德。

通过上师灌溉的方式,令众生相续得以滋润,并获得五道十地的功德。

如同土里的种子浇水才可以生长,我们的佛性通过灌顶才有成熟的机会。


2、灌顶的作用


(1)遣除垢染

灌顶以后,我们相续中的贪嗔痴等障碍全部能遣除。


(2)灌开智慧

通过灌顶灌输了一种力量,从而激活了如来藏的本性。


3、灌顶的功德


(1)上等者在得到灌顶的当下同时成佛,瞬间圆满一切。


(2)中等者在灌顶的当下证悟。


(3)下等者可以凭借灌顶的力量快速证悟。


4、灌顶后应做的事


(1)受灌顶的同时就是获得了密乘戒,从此后必须认真守持密宗誓言。


(2)灌顶能够令相续成熟,有了将来显现智慧的能力,但获得灌顶并不代表马上获得成就。如果想要获得解脱,还要依靠窍诀去修行。


(二)基道果灌顶的两种分类


按不同续部论典和大德的教言,对基道果灌顶的分类不同。有基道果三种,每一种又可分为基道果三种灌顶。


1、略分


(1)基灌顶

今生当中第一次得到的,由具德上师赐予的标准灌顶。


(2)道灌顶

以后的灌顶,无论上师赐授还是自己观想灌顶,如修上师瑜伽修法接受的灌顶,都叫道灌顶。


(3)果灌顶

在十地末尾最后得到佛果时,十方诸佛赐予的灌顶叫果灌顶。


2、详分


(1)基灌顶

每个众生相续中本具如来藏,本来就具有基灌顶的功德,从这个角度称为基灌顶。


(2)道灌顶

A. 基灌顶

从未获得过灌顶,如来藏的种子一直枯干,最初经由一位具德上师灌顶,令其滋润,叫做道灌顶的基灌顶。

B. 道灌顶

得受了这样的灌顶以后,既可以在他人面前求灌顶,也可以自己通过观想等来受灌顶。

C. 果灌顶

大光明灌顶或者密宗的深明无二的三灌顶,依靠灌顶的义智慧,能摧毁所有习气障或者三现迁移习气。


(3)果灌顶

在道灌顶之果灌顶的后一刹那获得遍知智慧,自在驾驭所知轮涅所摄的一切法。


(三)遣疑


1、必须先有基灌顶,才能修道灌顶吗?

通常来说,基灌顶是基础。但有时即使没有得受过基灌顶,也开许修持道灌顶。


2、通过上师瑜伽自受四灌后可以翻阅密法法本吗?

在善知识前,得到真实灌顶才能得到阅读相关密法等的授权。


传承


(一)灯灯相续 代代相传


1、传承的意义

传是传授、传递,承是继承、领纳。

由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把清净的佛法传授给有缘弟子,弟子领纳继承。不仅令法脉代代相承,更具有无形的加持力。


2、密法重视传承


(1)在密宗中,得到传承后修持和没有传承自己修持,功德与加持相差很多。


(2)按照有些论典的观点,密法中修法时一定要有传承,而且必须得到口授,才有资格修密法。


3、清净的传承

法王如意宝开示:“作为一位传承上师,除了亲自领受过灌顶、闻受过教言,还要对甚深窍诀有一定的体悟。在这个传承体系中,若从未出现过诽谤上师、毁坏誓言之人,这就是清净的传承。”


(二)内三续传承


在密宗中,宁玛派不共的法是内三续,即生起次第玛哈约嘎、圆满次第阿努约嘎和大圆满阿底约嘎。

内三续之传承,分为如来密意传、持明表示传、补特伽罗耳传三种方式。

如来密意传也不仅仅限于内续。


(三)如来密意传


1、对自相续的传授

如来在无勤任运自相光明境界中,对不可思议的佛众眷属,以远离言思的密意作加持,使他们证悟实相。


2、对他相续的传授

如来对已入金刚喻定的十地菩萨,进行意传,使其在第二刹那证得佛果。

对于不具足直接证悟因缘的众生,佛于无尽世界中示现种种化身。如应化在南瞻部洲为众生宣说经、律、论、事部、行部、瑜伽部等无上妙法进行度化。


3、上师的传授

如果赐予意传加持的上师具足佛的功德,某种角度也可以说是如来密意传。


参考资料:智悲研讨论坛、《前行备忘录》《开显解脱道》讲记、《前行修持指引》等。


编写师兄:定解B13

审核师兄:定解B09

档案编号B06134-定解B19-008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前行广释》第134课讲记脉络

阅读原文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