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这样的“毛病”么?
在念诵功课时,有时仅仅是口头上念诵,没有具足观想;
或者只为了完成任务,一直急着赶数量,盘算着每小时要完成多少;
甚至边吃东西、边讲话;在念修快结束进行回向时,不念诵回向文就早早下线了;
发心比较随意,常常忘记了以菩提心摄持就开始念;
参加念修、听课或放生,有一部分发心是为了让上师觉得自己是个胜过其他人的好弟子,或者为了面子……
我们可能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毛病”,那有没有办法来对治呢?下面从四个方面讲解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一,生起无常心。
首先,纵观我们的整个人生,实际上非常短暂。天人看世间众生,如同我们看蚂蚁或者朝生暮死的昆虫一样,寿命非常短暂。不要觉得一辈子很漫长,生命如同草尖上的露珠一般短暂,太阳一出来露水就消失了,我们的生命也很快就会结束。
此时此刻的念诵很可能是此生的最后一次,谁又能够保证今晚睡下去之后,明天早晨一定能够起来?谁也不能够保证。所以,当下的每个修法、每节课、每次集体念修、每次放生,我们都要珍惜。
我来世的去处需要仰仗每一次的善法功德,善法功德串习多了,依靠深重的善法功德能帮助我来世往生到善趣中,乃至于在临终时,往生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了知善法有如此殊胜的功德后,我们要生起珍惜心。
第二,生起珍惜心。
我们可以看一看:在六道众生中,有几个是和我们一样有闲暇的?真的很少。比如所有的亲戚朋友中,可能只有我一个人有因缘和福报能够学习大圆满前行。
我们在轮回中流转,又有几世可以如此修行?也很难得。往昔我们造了那么多罪业,在阿赖耶识上如同仓库一样存了很多种子,好不容易今世值遇善缘来修行,真的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所以,我们一定要生起珍惜之心。
在这一辈子中,已经过去了多少时日,未来又有多少时间可以修行?未来是变化莫测的,凡夫人的心也很容易发生转变,如果以后我成为持邪见者,或者从佛教的道路上退失,就再也没有机会修行了。也有可能这辈子的人生很长,修行的时间也有,但算一算将来还剩余的时日,能够修行的时间确实不多。
我们对比一下,一天当中自己能有多长时间让心安住在正法中?如果我们分解每一个小时,一分一秒地观察自心,就会觉得修行时间真的是寥寥无几。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修行的因缘。
我们需要值遇正法的因缘,想一想,我今生值遇佛法,尤其是密宗金刚乘法,是那么容易地凭空而来吗?
首先,如果祖师大德们没有把法延续下来,像金丝线一样没有断的传承我们怎么能够得到呢?
其次,如果自己往昔没有在诸佛菩萨面前积累过殊胜的功德,在今生也不能够这么轻易地遇到正法。在今世资粮圆满、福报因缘具足时,我们值遇了佛法,如果我们不珍惜,到了下一世,很有可能恶业的种子成熟,我们就只能到恶趣中受苦。
在恶趣中去积累资粮非常困难,我们观察身边的猫、狗,让它念一句观音心咒或者百字明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也堕落到旁生道中,别人看着我们也只能是干着急,如同我们现在看身边的旁生,它们每天只知道吃饱了睡、睡饱了吃,非常可怜。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佛法。
法本上的内容,如果我们不再三地思惟,轻易就能明白吗?
现在共同念修的机缘,是随便就会产生的吗?如果不是大恩上师以大悲心发起殊胜念修,我们就没有机缘参加。没有如此殊胜的念修,千亿遍数量我们一生一世是没有办法完成的,多生累世也不能够仅凭自力来圆满。
所以,我今生值遇佛法真的非常难得,不是随随便便凭空而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莫将容易得,当成等闲看!
《无畏的传承》中说:“然而我们当中太多人不知道所学法门的可贵,不懂珍惜。倒将容易得当作等闲看。却不知这‘容易得’是传承祖师们大愿大行默默承受无数障难换来的。
‘容易得’,其实也只是因缘具足时的暂时显现,不珍惜,过后或许再难有机会了。大家总觉得,反正法本就在那里,上师也在那里,我什么时候想学了,随时可以开始学嘛。看看自己几十年的人生。有几件事是随时可以开始做的?”
很多事情必须具备足够的因缘才能显现出来,在显现的时候还要具备足够的因缘让它延续下去,之后才能逐渐圆满。
希望大家不要等到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再跟死主商量“你再给我几个月的时间,让我好好修行”,实际上不一定能够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第三,我们要将心安住于当下,不要急着赶紧念完,念完就完了。
实际上,念完之后我们又要急着做什么事情呢?难道我们有非常重要的事情急着去做吗?
我们当下认为必须要做的重要事情、必须要说的重要话,从漫长的人生道路来看的时候,确实有我们所想的那么重要吗?
相比较而言,我们会发现行持善法比做世间法更为重要,所以,我们要把心安住在当下的行持善法当中。
第四,当你的心安住当下的时候,就会处于平静的状态当中,心态平静就可以产生功德。
我们可以观察自己:在自己极度暴躁或者心情极度低落的时候,不一定能够产生圆满的功德,而在自己不急不缓、不紧不松的状态当中,反而能够产生修法的功德。
比如昼辛吉的公案。昼辛吉在修行的时候,有时紧张过度,有时异常松懈,而未能生起任何修法境界。佛陀问他:“那你弹奏时所出的妙音,是在琴弦极度绷紧时发出,还是在琴弦十分松弛时发出呢?”他回答:“这两种情况都不是,只有琴弦松紧适度时才能发出妙音。”佛陀教诲说:“那么,你修行也与之相同。”昼辛吉依教奉行,最后证果。
同样,我们也要让自己的心在不急不躁、不缓不急的状态当中修法,如此就会让我们的心在放松的状态当中与正法相应,逐渐产生功德。
所以,如果我们有这些毛病的话,不要让自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觉得别人都修得很好,只有自己修得不行等等想法。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心的状态让修行产生功德的。
文 | 整理自菩提洲网站 >在线学习
《普贤上师言教》浅释 第99课 正课 忏悔之功德01
慧觉法师 讲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