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的修法(06) 大爱缘于大悲
首先,我们要确定什么叫作菩提心。很多时候,我们把好心跟菩提心就当成一个,或者是把爱心当作菩提心。爱心是不是菩提心呢?不是。菩提心需要爱心,菩提心里面包含了爱心,但是还达不到菩提心的标准。实际上,好心也就是爱心,菩提心需要好心,菩提心里面包含了好心,但是也达不到菩提心的标准。
菩提心,简单地说:第一个,发自内心地、坚定不移地下决心“我一定要让天下所有的众生成佛”,要有这样子的决心,这个决心说起来非常地容易,其实是不容易的。这个决心从哪里来呢?我们怎么可以有一个这样的决心呢?我们今天的社会、全世界都是一样的,每一个人都非常地自私自利。这么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我们怎么能够下决心让天下所有人成佛呢?这个决心来自于什么呢?这个决心必须要有强大的慈悲心,有了慈悲心的时候,我们就一定会有这样子的决心。如果没有慈悲心,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所以,首先要有这样子的决心。
第二个,我们再思考一下:怎么样能够做到这件事情?我们发现成佛就有办法了,所以必须要成佛。这个决心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智慧。因为有了智慧,他就知道佛才能够让天下的众生成佛,科学家、哲学家、政治家都不可以、都没有办法。他们可以给我们的现实生活提供一些方便,但是他们不可能让我们解脱,他们自己也没有解脱。懂这个道理,必须要有智慧。有了慈悲心和智慧才会有菩提心,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什么呢?首先要学慈悲心。
接下来,我们讲菩提心正式的修行方法。我们怎么样去修菩提心呢?从慈悲心开始,没有慈悲心,我们是没有办法直接去修菩提心的。在藏传佛教里面,菩提心的修法有很多种,主要是两个大的法脉、两大体系。一个是我们刚刚讲到的阿底峡尊者传下来的,一个非常完整的菩提心的训练方法;另外一个,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菩萨、《入菩萨行论》的寂天菩萨传下来的菩提心的修法和菩萨戒。藏传佛教的菩萨戒也就是两大法脉: 一个是从弥勒菩萨、然后阿底峡尊者这样传下来;另外一个是从文殊菩萨、然后寂天菩萨传下来的。到今天为止,有两个菩提心的和菩提心修法的传承,藏传佛教都在用。
那么,我们今天简单地给大家讲一下,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论》传下来的这种菩提心的修法。更多的资料,请大家看《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还有很多。藏传佛教有很多教派,每一个教派都非常重视出离心、菩提心。在出离心、菩提心、或者是四加行、五加行上面,这些教派都没有什么区别,大家讲的都一样,只是传承不一样而已。比如说,同样的一个巧克力,包装有一点不一样而已,里面都是一样的味道。或者说,我有两个同样的巧克力,一个是我的母亲给我的,另外一个是我的父亲给我的,给我的人不一样,但是东西都是一样的。
所以说,虽然藏传佛教很多的教派都在传,但是传下来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所以,不管我们是学藏传佛教的哪一个派,出离心、菩提心都完全是一样的。汉传佛教里面也有发菩提心,如果没有菩提心,那就根本不是大乘佛教。你们不要以为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有什么不一样,当然不是这样,大家都是要一样地发菩提心。
那这个方法是什么呢?首先修慈悲心。慈悲心的修法,如果展开一点、比较广一点,“慈、悲、喜、舍”这四个都要修,叫作四无量心。南传佛教也修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我刚才讲过,南传佛教不是没有慈悲心,有慈悲心,都修,但是达不到成为菩提心的一部分的高度。
“慈、悲、喜、舍”的每一个都有不同的修法。如果想修,大家可以看《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或者《前行备忘录》也叫作《前行笔记》,讲得也很清楚。《慧灯之光》里面也讲了这四个修法,网上有视频可以看,有电子版可以下载。下载以后,坐车的时候、走路的时候、跑步的时候,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去听。如果眼睛看不到,比如说看不见字,那我们可以下载有声书来听,或者是听音频,这些都有。
“慈、悲、喜、舍”四个,有不同的修法,训练的方法都很清楚。如果喜欢稍微简单一点的,那我们就修 “慈和悲”这两个就可以了,其它的可以不修,这里面都包含了;如果喜欢更简单一点的,那就只修“悲”,这里面已经包含了“慈”,就修“大悲心”。
平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