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入菩萨行论》生西法师笔录*第14课-02 返回

《入菩萨行论》生西法师笔录*第14课-02

本文:生西法师 菩提如意宝珠 2014-11-23

《入行论》第14课笔录

===============================

原文作者:寂天菩萨

本文作者:生西法师

那该如何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呢?实际上对一般凡夫而言,要完全避免还是有一定困难,但是要尽量避免、逐步断除,通过修行是可以做到的。

首先如上师所言要观清净心。观想对方是菩萨,不会有任何过失。有时我们看到对方的过失会产生恶心,有时无有任何理由也会产生恶心,但是如果生起清净心,以清净观把对方观为菩萨,明知对方是菩萨还会产生恶心的情况是很少的,因此观清净心是很好的方法。

第二、提升自己的善心,增上自己的菩提心。若生起了菩提心,自己的心很清净,就不会再看别人的过失,很少产生恶心,所以提升自己的修学也很重要。

第三、产生了恶心之后要精进地忏悔。每天念二十一遍百字明,或念《三十五佛忏悔文》,通过忏悔清净罪业。所以我们尽量不要产生恶心,如果产生了恶心要马上忏悔,若不忏悔其果报是相当严重的。

若人生净信,得果较前胜”,对菩萨产生恶心的过失那么大,如果对菩萨产生净信的果报如何呢?当然能获得殊胜善果,而且所得的善果远远胜过生恶心所得之恶果。一刹那中对菩萨产生恶心和产生净信相比,生净信比生恶心的果报要大得多,所以若能经常对菩萨生净信岂不是更好?的确如此,若能念念对菩萨生净信,一方面能获得殊胜的功德,同时念念生净信就没有机会生恶心。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了知菩萨的功德,通过观清净心的方式产生净信,这都是可以实践的方法。

〖假设任何众生对这样慷慨博施的施主菩萨生起恶心,那么他生起了多少刹那的恶念,就要在这么多劫中沉陷地狱。〗如果众生对施主菩萨产生了恶心,那么随其产生了多少刹那的恶念,将会在同等数量的劫中沉陷地狱。

〖《寂静定幻经》中云“文殊,菩萨对菩萨生嗔轻侮,则等同此心之劫中住于地狱而披盔甲。〗此经文有两层含义:第一个是若菩萨对菩萨产生了嗔恨、轻侮之心,则果报时间是“等同此心之劫中住于地狱”,如产生两个刹那的嗔心就住于地狱两个劫,产生十个刹那的嗔心则住地狱十个劫;第二个是“披盔甲”,出离地狱之后,还要在如是多劫中重新发菩提心,重新披上发心的盔甲。因为对菩萨生了嗔心,发心的盔甲已经毁坏了。此处应注意,经典所讲是菩萨对菩萨生嗔的果报,因为一些菩萨仍有细微的烦恼;但若是一个凡夫对菩萨生嗔心,那果报就更加不可思议、更加严重了。

〖相反,如果任何众生对具有菩提心的菩萨生起清净的信心,那么它的果报已经远远胜过恶心的果报。〗菩萨为了让众生产生信心,会显现很多清净的行为:有时显现殊胜的慈悲心,经常放生、帮助众生;有时讲经说法,显现清净的智慧;有时显现庄严的相貌等等,让不同根性的众生产生清净的信心。

就我们而言,究竟自己是不是菩萨呢?若对世间、对轮回还有很大的贪著,以此标准衡量,就还没有产生菩提心。但自己似乎每天也在发菩提心,可以说是准菩萨,或者是打引号的菩萨。即便如此,为了维护他人的信心,我们的行为应当尽量如理如法。如果行为不如法导致别人对自己产生恶心,那么自己也有责任。即使不能利益众生,也不要伤害众生,不要因自己的行为不如法而让众生产生邪见。当然完全避免有一定困难,但是我们要尽力而为。

〖《趋入定不定手印经》中云:“文殊,设若十方所有世间界诸众生之眼被挖出,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慈心令彼等众生之目复明。文殊,若有其他善男子善女人以信心目视信解大乘之菩萨,则所生福德已胜前者无量倍”〗这是一个假设句——假如十方所有世间众生的眼睛被挖出来,陷入黑暗而无法见到光明,如有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慈心摄持,通过善巧方便让他们的眼睛全部复明,这种善行的功德当然是非常巨大的;但是若有其他善男子善女人未行此大善,仅以信心目视大乘菩萨,对大乘之道具有信解且愿意修持,(标准并不是很高,)此时所产生的福德已经胜过了前者无数倍!更何况顶礼供养、祈祷赞叹大乘菩萨,所产生的福德则更加巨大。所以能对菩萨生起信解的功德极大,我们对菩萨是殊胜福田一定要产生定解。

己四、不为痛苦所害

佛子虽逢难,善增罪不生。

此科判宣讲菩萨不为痛苦所害。菩萨遇到灾难时,能以善巧方便增长善法而避免增长罪业,这就是菩提心的力量。如果没有菩提心,遇到灾难很容易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做出种种不如法的行为。菩提心是很稳定、清净的修法,包括了很多种善心,若内心生起菩提心,就有善巧方便转化一切违缘。

佛子虽逢难,善增罪不生”:比如遇到别人的辱骂、打击,或者被关到监狱里等等的障难,菩萨会想:其实这是自己的业力所致,往昔所造恶业现在到了应该偿还之时。“杀人偿命,借债还钱”天经地义,根本不会在逢难时产生很多烦恼,如“谁告发我?谁陷害我?”以很大的嗔心去和别人理论,在此过程中产生很大的罪业。因为菩萨深信因果,通过业因果的观想,对伤害自己的众生产生大悲心,通过违缘使善根得到再再地增长,这是一种善巧方便。

我们要学习这些善巧方便,以保证在遇到危难时善法继续增长罪业不增。凡夫人遇到灾难就生烦恼、发脾气很自然,但这样做只会引发轮回痛苦,如今我们不能再这样“自然反应”下去了。要修学菩萨行,学习菩萨在危难时如何以善巧方便、如理作意转化内心——思维业因果、思维大悲心、或者思维空性见等等善法,让自己相续中的善根增长,阻止罪业烦恼滋生。久修菩萨行的菩萨已能够将逆缘转为道用,而作为初学者我们要尽量随学。如果法融于心,即使遇到灾难也会很快乐;若没有掌握此修法,遇到危难不但会增长罪业让自己痛苦,善业也会因此而停止增长。凡夫和菩萨在遇到灾害时的反应、行为,其善恶与否以及增长都有很大的差别。我们要钻研通过何种方式才能让自己的相续“善增罪不生”,这不仅是一句颂词,更是一个让我们安住的窍诀方法。

〖一切佛子即便遭受再大的痛苦与磨难,也绝不会生起嗔恨等恶心,反而会依靠这种外缘力使善法自然增上。〗所有标准的佛子都是如此,即便遇到再大的痛苦磨难,都会以方便将其转为道用。如果痛苦和磨难都能转为修道之用,还有什么能够阻碍佛子修行菩萨道呢?菩萨面对痛苦与磨难绝对不会产生嗔恨心,反而依靠这个外缘使相续中的善法自然增上,这种功德通过修行是可以逐渐具足的。

〖如《般若摄颂》中云:“虽受数多难忍害,然彼胜士心不变,安忍之力极稳故,多信解修胜菩提。”〗胜士——菩萨虽然承受了很多难忍的伤害,但是他的心通过修炼已经非常坚固,不轻易为外境所转,不像初学的心很容易随外境转变。“安忍之力极稳故,多信解修胜菩提”意为:因为能够安忍一切痛苦与违缘,安忍的力量非常稳固之缘故,反而产生了更殊胜的信解,成为修持胜菩提的殊胜助缘。

己五、称为应礼处与皈依处

何人生此心,我礼彼人身,

加害结乐缘,皈依乐源尊。

不管是谁能够生起菩提心,寂天菩萨就顶礼这样的人身。即使加害发了菩提心的菩萨,也能结下安乐的因缘。所以我们应皈依能够带来一切快乐根源的殊胜的尊者——菩萨。

何人生此心,我礼彼人身”,不管是出家人,还是显现不清净形象的修行者,如很恶劣的屠夫、妓女甚至乞丐等人,如果他们的内心中生起了菩提心,我们就应当顶礼。顶礼并不是依外表而定,而是看内心的境界。若具有稳固的菩提心、利他心,所作所为一定会利益众生,哪怕牺牲自己的利益也会在所不惜;相反,外表虽然是出家人、大法师,倘若没有利他心,一切行为围绕自利而转,就会无法控制而伤害众生。所以,谁有菩提心,谁就应该成为顶礼之处,寂天菩萨也向他顶礼,这说明具有菩提心的人身的确非常值得尊敬。(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