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不做机器,做机器的主人 返回

不做机器,做机器的主人

索达吉堪布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2017-04-07



我们在一个庞大的机器里,

出卖各自的“所长”,

换回螺丝钉、中枢按钮等的位置。

但即便你是个方向盘,

就以为能驾驭命运之车了吗?

生平第一次,

我想赋予生命以自主的灵魂。




不做机器

做机器的主人





八年前一个冬天的早晨,一位女士站在我的木板房外。推开窗户,我听到她用激动的声调自我介绍说,她来自东北,要在这里求学佛法。看到我略显犹豫的表情,她赶忙拿出了身份证、工作证等各种证件,末了,还递给我一张北外的毕业证书。


其实我并非怀疑她的身份,只是对她能否长期待在这里没有把握。一方面,像她这样的知识分子能舍弃城市生活确实不易;另一方面,我又见过很多类似的修行人,刚开始勇猛精进,到半途又退失信心。这位女士会不会也如此呢?


后来她就在佛学院住了下来,再后来,在上师三宝的加持下,她落发出家了,法名圆吉。


我一直是整个过程的旁观者与审视者。八年来,未曾见她东跑西颠、说长道短;也未曾见她懒散度日、轻率放纵。哪怕在佛学院碰到很大违缘的时候,许多道友都四散而去,她仍坚定地留在这里,并发愿永远不离开上师。这样的修行人,已然把上师的教言完全融入心间。


对于这一切,圆吉说要感谢与死神的一次照面,让她从人生的迷幻美梦中,如此毅然地逃离。




1.

我 一直觉得为了实现理想而生活,才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对我而言,理想能使短暂的生命获得最有意义的价值。没有了理想,也就没有了努力的方向,而昏昏庸庸的生活,跟动物也没有什么两样。


但什么样的理想能使生命焕发出最耀眼的光芒?这个问题,曾让我苦恼了很长时间。


高中毕业后我进入一家百货公司当装卸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摆脱出来,便是那时的理想。好在高考制度恢复后,我终于得以考入后来更名为黑龙江商学院的这所高校,学习企业管理。三年后毕业,我的理想得到了初步实现:可以不当工人,坐进宽敞明亮的办公室。


的确,毕业后我就被提升为助理经济师,工资也连升两级。在一片赞誉声中,我认为人生应该向更高的目标攀升,至少得把“助理”两字去掉,有地位、有名望,这才是理想的人生。但是考经济师必须过外语关,怎么办?干脆一鼓作气拿下英语得了,也许以后评什么高级职称时都用得上。


于是,我又马不停蹄地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英语函授本科专业。本来年龄也不小了,但在“理想”的驱动下,我还是拖着一把年纪苦读了三年半,终于拿下了北外的文凭。现在的大学生可能已是遍地开花,连个博士都未必能找份好工作,但在20世纪80年代初,有两个大学文凭的人并不多见。


我很快就颇有名气,地位越升越高,工资也一个劲儿地往上涨,自己都觉得越活越年轻。在一片光辉图景中,当然得描绘更新、更美、更高的人生蓝图。我又想考硕士研究生,因为想进入国家级外贸系统。


我开始为新的理想奋力拼搏,并拿到了一家国际机构的招聘书。但就在当天晚上,厄运突然降临:由于不小心,我煤气中毒了。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死亡距我其实只有咫尺之遥。


我清清楚楚地记得,当时就像在做一个梦,一个人沿着一条无人的路向东方走去。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停下来,忽然看见一排排尖顶的房子,等钻进去后便什么都不知道了。醒来时,耳旁朦朦胧胧传来人们的哭喊声。等神志完全清醒过来时,父母告诉我说,我昏死过去已有半个多小时。


这突如其来的经历让我后怕了一个多月,我总在想,当时若没有醒过来,岂不就一命呜呼了?天哪,我的生命竟是如此脆弱,它真的就在呼吸之间。每每想到这里,我都要惊出一身冷汗。父母也说,他们都认为我已经完蛋了,整个人一点气息也没有,浑身冰凉,所以他们又喊又叫,特别是母亲,当场就哭晕了过去。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活过来的,只知道是捡回了一条命。从那之后,我不得不重新审视我所做的一切。这个事件对我的刺激非常大:如果连命都没有了,那要“经济师”“高级经济师”的头衔又有什么用?就算混到了一张牛津、哈佛的博士文凭,也挡不住一场煤气中毒,因为它会让你顷刻间灰飞烟灭。整天奔波在名与利之间,根本就没意识到生命的存在。在与人为了几级工资闹得不可开交时,从未想过如果自己一口气上不来,争这些工资又是为了谁?


就像每天沐浴在阳光下,往往意识不到太阳的存在,只有在寒冬腊月里,才会迫切地渴望太阳穿透云层。我也一样,如果不是这场煤气中毒,根本就不会停下奔波的脚步,也不会去思考生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2.

在 病床上的那段日子,我有了充分的时间与心情回顾自己的足迹。


我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学经济学时,尽管整天把价值规律、商品流通的定义背得滚瓜烂熟,却从未联系自己思考过这一问题的实质。如果说工人主要是以体力劳动来获取工资,再从社会上买回生活所需,那么知识分子则主要是以脑力劳动来参与交换。二者全都在出卖劳动力,在这一点上并没有本质区别。想到这里,我忽然觉得自己处处以学问、文凭、知识作为炫耀的资本,轻视“下等人”的做法,实在是愚不可及。


我们在一个生产、交换、流通、分配的社会体系内,就像在一个庞大的机器里,出卖各自的“所长”,换回螺丝钉、中枢按钮等的位置。但即便你是个方向盘,就以为能驾驭命运之车了吗?


我们都只是零件,但几乎人人都认为自己在主动地、积极地参与着、创造着,推动自己和社会的发展。其实我们都不过是社会这台无生命的大机器上的工具。


认识到这一点,我感到一种悲哀与压抑。我们分明是一个个灵动的个体,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但在天灾人祸面前,在没有任何反抗也来不及做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可以瞬间被剥夺生存的权利。


在社会这张庞大的网前,原先颇为自负的我,也渐渐明白自己这具血肉之躯,只能而且必须被纳入到一个没有任何感情、没有任何血肉的运转不停的关系之中。难道一个人,一个被誉为万物之灵的物种,根本没有能力成为一种自由自在、自主自为的存在?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却被商品这根线牵着,迈进了自设的关系之网,而做不得社会的主;人是能思、能动、能行的,却完全控制不了自己的肉身机器,更不明白自己的心灵是何种风景。这样的人生又有何益?


我有点理解周围的工作狂了。一旦静下来,思考的结果就使我如此自卑。我开始明白,要想不被清醒后无路可去的悲哀淹没,就只能让自己工作工作再工作。用连轴转的疲惫,让这颗心日渐麻木。


越往下思索,便越加重了痛苦与绝望。


学企业管理时,老师告诉我,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便是商品的流通速度。这个道理其实不难懂:产品从生产单位出来之后,就得拿到市场上销售,如果它滞留时间过长,就会影响经济的周转效益。而决定商品畅销与否的条件,便是看它受消费者喜爱的程度,也就是说,生产出的商品价值的大小,完全不可能由它本身的所谓特性来决定,离开了消费者,商品即便是用黄金珠宝镶成,也一钱不值。


我曾经站在商店的橱窗前,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惊叹,惊叹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商品的绚烂耀目。现在才多少有些明白,离开了消费者,这些商品便不复存在,它们唯有在消费中才具有价值。而一旦进入消费,再昂贵、珍奇、稀缺的商品,也将在人们的使用过程中走向衰亡。


我总算明白了上学期间所学的“异化”理论。商品原本没有任何独立的属性,但在一个精神信仰衰微、过于强调物质生产的社会里,这终究会归于消亡、完全取决于消费意愿的东西,却会主宰人类的命运。人们成为物的奴隶,成为自己创造之物的阶下囚,成为丧失自由意志与独立人格的“拜物教徒”。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信仰的力量;第一次迫切地想站得更高一点,好清晰地纵览人生百态与命运的奥秘;第一次想赋予生命以自主的灵魂;第一次想从熙熙攘攘的世俗之海中超脱出来。





3.

身 体恢复后我又回去上班,但此时的心境已大别从前。特别是看到同事们一如往昔地争名夺利,傻乎乎地虐待自己的生命、试图填满心中的欲望,我更是感到难以言表的悲哀,为自己也为别人。不知道此生结束时,他们是否会反思自己的人生轨迹。


所以,当我以偶然的因缘看到《心经》,感觉就像找到了一个非常熟悉又失散多年的老师:“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些话让我只往前迈了一步,便从世间法跃到了出世法。如果说商品的本性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空,那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诧异自己为何到现在才听闻佛法,诧异周围的人到现在都看不清万法本性的空。商品要观待消费才存在,并在使用过程中,终究耗尽它的所有价值;人不也得观待各种因缘才存在,且必然经历成、住、坏、空的轮回吗?


那一瞬间,我感到佛法离我是那么近、那么亲切。


最让人激动的是,佛法虽然指出了生命的“苦空无常”,目的却是要破掉人们对一切虚幻现象的执著,指引大家回归“常乐我净”,直至无生无灭的永恒。我悲观,是因为只看到了生命被奴役,而佛法告诉我,这些都是假象,每个人都能找回光明自在的生命本质。


从《心经》开始,我正式走入了佛门。这以后不久,我就看到了一本介绍四川喇荣五明佛学院的书,还有佛学院的法本《法界宝藏论》。尽管我看不懂甚深的教理,但强烈的信心及向往之意却油然而生。特别是后来又听到了一位上师的讲法录音带,那里面的一段话更是深深打动我心:“世界上所有高尚者的行为追求和道德规范,其实都已全部包括在佛教的无上菩提心之中了。所以那些追求品行高洁的人士,只要能以佛法来严格要求自己、以无上菩提心的正知正念来观照反省自己,如此为人与做事,则他最终不但能拥有人间最高尚的道德品质,而且也能证得最殊胜的出世间境界,成就生命最究竟的觉悟状态。”


这番话最打动我的地方就在于,它指出了人生的最高理想:以佛法为依托与指引,去达到生命的觉悟。经历了世间愿望一个又一个的确立、实现,你会发现它们并不能被称为“理想”,而只能叫作“欲望”。因为它们无法让人觉悟,却会让人在一个又一个旋涡里,被名利牵向无底的深潭,离最初的本性、最终的解脱越来越远。


于是一个新的理想就此诞生,我准备用一生的行持去实现它:把握生命的本质,驾驭它,最终达至任运无为、纵横潇洒的境界。达成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便是在自利利他的菩提大道上精进不懈。





4.

很 自然的,我就想去喇荣五明佛学院。因为到目前为止,我的所有学佛经历基本上还停留在自学阶段。父母不答应我的要求,为了留住我的心,他们居然拼命给我找起了男朋友。在这一过程中,我再次对世间法生起了强烈的出离之意。他们本想以儿女情长挽留我,却不知这样反倒促成了我的佛学院之行。


记得当时曾听到父母与“媒婆”的一次对话,让我大惑不解的是,父母竟与“媒婆”将我与那位尚未见面的“男主角”的各项条件一一对应:我是大本,他也是大本;我月收入千余元,他也同样,甚至比我更高;我个头不矮,他也一米七五;我家庭无甚负担,他亦是独子;我的年龄不小了,他也不是青春年少;我家有多少间房,他家的院子有多少平方米……


不过,短暂的不解过后,我马上就明白,如果不逃出这段婚姻,我将和绝大多数自认为婚姻自主、美满的男人女人一样,投入婚姻的买卖关系中去。在世俗中,男女双方如果没有衡量对方的各项条件,这样的婚姻几乎就不叫婚姻了。


尽管人们给爱情披上了可能是世间最温情脉脉的面纱,但一旦深入它的本质就不难发现,不考虑任何条件的婚姻,从古至今都未曾有过。谁不是把自己、对方、双方的家庭以及各项相关条件,全数放在天平上衡量计较,才最终定夺这场婚姻关系。这不是商品,又是什么?不是交换,又是什么?


我不否认人类情感的真挚与伟大,但在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以我执为基础的人际关系中,在一个越来越现代化、“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里,在一个异化、物化日益加重的环境中,会不会有一天,爱情将堕落为仅仅是肉体的交换,或者所谓优势互补的利用?


算了,把这一切全都抛诸脑后吧,到佛学院去,重新开辟自由生命的新天地。就这样我来到了佛学院,在闻思了法王如意宝的甚深教言后,不久就在这里出家了。


路是自己选择的,就像没有人可以把理想强加在我头上一样。尽管我很弱小,但有了佛法的信仰,我觉得自己无比坚强。没有任何人、没有任何势力可以再左右我的命运。


仔细想想,人们都说最难战胜的是自己,这话一点都不假。当有一天我们认清了自己,也认清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句话的正确性就更可见一斑。那时你是继续昏沉下去,还是继续自我欺骗下去,还是起而与自己做一场最艰苦、但绝对是最有意义的斗争?


没有智慧、没有力量、没有勇气的人,可能都会选择闭起眼睛、塞住耳朵的生活。更何况当今社会,还有太多太多的人根本就没有能力认清自己。不管你是亿万富翁,还是科学权威,不了解生命本质的生存,都只是无意义的虚掷时光。


站在喇荣的神山上,望着广阔无垠的天地,我经常在想:人生就是一曲奋斗的乐章,我们用努力染红一个又一个落日,又用生命迎来一轮又一轮朝阳。不知道死亡什么时候降临,但心中已有了终极的理想,又日日前行在实现目标的大路上,我将无惧任何无常的阴影。


有志者即使是在黄昏里,心间也会洋溢着希望的晨光。






圆吉叙述了她的理想与生活。其实这些经历她不说我也大体知道。她算得上是这里汉僧中的老修行了,刚来时还曾当过管家。我们接触的机会比较多,时间也比较长。佛学院年复一年的闻思修,让她的正知正见日趋稳固。


当很多人在舍弃自己曾经有过的正见时,关于人生、佛法的定解更显得弥足珍贵。如果只知随顺世间的风向,或者三天两头更换上师、改变见解,这样的修行人肯定无法得到佛法的究竟利益。


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我曾对四众弟子说:“钱包、身份证等东西丢了,并不值得可惜。把正知正见丢了,才是最大的损失,因为你的慧命可能就此消失了。”


当时有位道友,回到欧洲后曾向人广为宣讲这句话。作为一名凡夫的语言,到处被引用并不值得骄傲,但他给我提供了一点信息:“学佛首重知见正。”这一看法,能引起许多求道者的共鸣。


人们常说“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我想圆吉的精进闻思修也快近十年了。如果她能持久保有对佛法的正见,日后回到汉地弘法,一定能济民利生。所有希求续佛慧命、自利利他的行者,都应牢记“护持正见”这个首要条件。




无  始  劫  来  生  死  本       痴  人  唤  作  本  来  人




- END -




文/索达吉堪布

图/Unsplash

摘自/《没什么放不下》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标题或图片即可阅读)


你的概念,如此局限



每一声,都是绝响



在摩天大楼里,捧着灵修书籍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


微信公众号

WYBS_HK


新浪微博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官方网站

-http://www.wybuddhist.com/index.asp-


脸书账号

-www.facebook.com/wybs2011-


联系我们

-wybuddhist@163.com-


开放   包容   求真   利他


上滑动图片获取更多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