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教言精髓(3) 返回

教言精髓(3)

求学足迹 2020-12-03


编者按

亲爱的粉丝们:


正如上师曾在2018年1月4日的微博这样写道:自己所需诸论典,每日之中记一句,如同蜂蜜及蚁窝,不久即将成智者。——《萨迦格言》


我们特别推出新的专题栏目——“智慧相约”来共同学习上师的经典课程,每次音频十分钟左右,通过这样的学习,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让你将学习进行到底。


同时,还有配套的课堂笔录、相关拓展资料,让我们一次学习就深入到底!


只要你圆满学习一次课程,就可以在文章末点赞。让我们在虚拟的时空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传法时间:2016年8月12号








犹如百年朽宅之身躯,
存在抑或倾圮皆相宜,
莫为寻求饮食药所转,
愿能勤修殊胜之佛法。


我们这个身体,无论你怎么样去保护保养,怎么样做美容整容,实际上它就像已经腐朽的百年老房子一样,终究没有用处。这个身体存于世间也可以,或者不行了倒下去也可以,没有什么。到一定时候,我们不要对身体特别执著。

拓展内容
《中观四百论》云:
虽见身如怨,然应保护身,
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
                          


从来没有受过这些教育的人,尤其是西方人,对这个观点可能不好接受。西方教育,一方面在科技上很不错,但另一方面西方人太自私了,温暖关怀方面的教育比较少。以前很多学者也讲过,去西方可以学一些科学技术,但人文和宗教方面,还是在东方学好一点。尤其印度和中国这些国家,有很甚深的宗教教义,从历史上看,这些教义对人类的生活,的确非常有意义。

我们这个身体仅此而已。看到那些八九十岁的老人,大家都说:“希望你长命百岁。”但一百岁,我觉得还是不要活那么久好一点,不然别人看你也很可怜,自己也觉得活得时间太长了,没什么可希望的,说话也说不清楚,分别念也衰退了。

修行人应该有这样的境界:如果生病了、不久于人世了,那我这个百年朽宅一样的身躯住世也可以、倒塌也可以,也没啥。不要像有些人那样对身体特别执著,天天吃海鲜、燕窝、冬虫夏草,吃很多药物,这样没有必要。现在稍微有一点条件的人,就到欧洲、美国、日本去买各种各样的保健药,维护自己的身体,但再怎么吃也没用。我这边经常有很多别人送来的这样那样的食品药品,但我都不感兴趣,只是吃一点馒头、米饭和蔬菜,也没什么不好的。很多人和我讲,这个食品如何如何好,这个药如何好,你只要吃,就一定会活一千年一万年,但我都不太相信,也许是我缺乏信心吧。不管怎么样,我们不要天天随着饮食和药物而转,愿能清净地修持正法。

当然保护身体也很重要,适当的吃药很有必要。现在有些人说:“修行人不吃药不看病,只要念一个咒语就可以。”这种说法我不承认。佛经里面也讲过药物的功德,如何依靠药物加持治病等。不管是看中医、藏医还是看西医,看病很重要,吃药也很重要。

但是过分地为了身体,天天都想着身体,那没有必要。即使你再怎么样保养和保护,到一定的时候它也会变为另一种状态,这是正常的。所以,愿能修持真正的佛法。

拓展内容
乔美仁波切在《山法》里有一个公案:藏地有位大师特别喜欢发财,他为此而精进修持本尊,终于获得成就。他依靠本尊的加持,去汉地弘扬佛法时成了国师,皇帝供养他大量的金银财宝,他非常欢喜,高兴地返回藏地。回来以后,他对这些财物特别执著, 死后也变成鬼神一直守护着,任何人都不敢碰,不敢摸。后来人们实在没办法,就把他的茶叶、金银财宝全部堆在一个山洞里,看都不敢看。
 
《文殊根本续》中也记载道:以前有一位婆罗门大臣,他手下的好多人舍弃他去投靠别人。他恼怒万分,拼命地修大威德,最终获得成就,依靠降伏的力量,残忍地杀了很多人。以此罪业,他悲惨地堕入地狱,受了无量时日的痛苦。后来从中解脱转生为人, 被大威德本尊慈悲摄受。可见,不管是修什么善法, 如果发心不对,为了财产、为了害人,这样不但对众生和自己没有利益,反而害了自己。
 
因此,修法务必要以正确见解来摄持。乔美仁波切也说了:“若以菩提心和空性见来摄持,修任何法都不会误入歧途。”空性见犹如宝剑,能将所有的实执砍断;菩提心可使自私自利全部消于法界,一切修法都是为了众生而修。倘若为了众生而修,且没有实执,那修行肯定百分之百正确。所以乔美仁波切再三要求,我们修持的时候,一定要具足菩提心和空性见, 这就是“善巧”。





犹如孩童游戏之形象,
护持抑或丢失皆相宜,
勿为诸多劳碌所迷惑,
愿能勤修殊胜之佛法。


孩童玩耍的时候,一会儿当出家人,一会儿当在家人,一会儿又念诵,什么样的行为都会做,但这只是形象,实际上,他们在智慧上并没有定解。同样的道理,有些修行人,坐禅、念诵也只是形象。

拓展内容

断除世俗烦恼,放下执著之心。

彻悟本心本性,即见自家光明。


有人对“相”很重视,开法会的时候全是整整齐齐的。虽然有时为了让人产生信心,做一些形象也有必要,但如果特别执著,每天都是这样的话,可能要花很多时间。其实,即使没有这些形象,只要有真正的闻思修行,修大慈大悲心的话,那也很好,千万不要用诸多劳累和繁忙的事情来迷惑自己和他人。

一方面,作为修行人自己,只是修形象并不好;而作为佛教团体,开法会、做佛事以及一些修行,全是在外面搞一些形式,也非常不合理,这与真正的解脱没有关系。但愿我们能修持真正的佛法,不要搞很多形式。有时,为了承办真正弘法利生的事业,做一些仪式也有必要。包括我在弘法的过程中,有些事情,我觉得要么不做好一些,要做的话,短暂性的可以做一点,而且做的时候,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做什么要像什么。但是有些人对长期的外在形式很重视,对内在的精华和实义却从不关心,这样就不太好。包括很多学校都是:“明天领导要来,校服要穿得整整齐齐,同学们知道吗?”然后,老师要学生们扫地、摆样式。其实,教育的核心也不是这样的。

当然,为了整体的认可和需求,有时也需要,这可能是最高的修行境界。我们佛学院刚建立的时候没有这么大,那时我们都不穿外面的披单和五衣(外裙),每个人都是穿一个噶绕就来上课,没有谁在意这些。我记得有一个喇嘛,他天天穿一件破破烂烂的出家内衣,像济公和尚一样,他来的时候我们大家都笑他。后来法王说:“现在学院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以后穿着应该有特色。”后来要求出家人要穿着整齐。如果是少数人,光讲修行的话,外面的形式是不用的;但如果为了弘法利生和一些特殊目的,有些形式也需要。

所以这里劝告大家,孩童游戏般的形式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不要天天一直忙碌,要好好地修行哦。

有些发心人员可能觉得:“对,真的是这样,现在我还是全部放下来休息吧,太累了……”学院最近事情比较多,我有点累。前天开会的时候我睡着了,有一个堪布给我拍照片,发到我的手机上,今天我刚好有“报仇的机会(众笑)。所以,有时候也比较累(师笑)。

拓展内容

记得华智仁波切在聂塘讲《入行论》时,有位老人供养他一块铸成马蹄形的银子。六七天之后,华智仁波切离开该地,一个小偷曾看见他收受那银块,就跟着他想伺机偷窃。一天晚上,当华智仁波切入睡后, 小偷趁着黑暗潜近身来。华智仁波切身旁放着一个小口袋和一个茶壶,这是他所有的家当。(看到华智仁波切的故事,觉得我们这里有些修行人真的很轻松,什么财产都没有,有吃有穿就可以了,其他什么都用不着。)小偷小心翼翼地搜袋子,摸索声惊醒了华智仁波切,他叫道:“喂,你在做什么?半夜三更在我的口袋里找什么?”小偷答道:“有人给你一块银子,快拿出来给我!”“唉,跑这么远来,就只为了那银块,可怜的傻瓜!听着:现在赶快回去,天亮时你就可到达我坐的那块草地,银子就在那附近——我拿它当石头来垫茶壶,在营火灰烬中找吧!”

小偷很怀疑,但看银子又不在行囊中,而银子被抛弃在营火里,对他来说是绝不可能的事情。无论如何,他还是回去找。当他来到华智仁波切传法的地点, 在火圈的石堆中找到了银块。小偷大为惊异,感叹地说:“天啊!这个华智是一位真正的喇嘛,丝毫没有世俗物欲的执著,而我蓄意向他偷东西,得到的只有恶业,将来我肯定会下地狱的。”

他非常懊悔地再度去找华智仁波切。好不容易找到时,华智仁波切问:“你又来干什么?”小偷非常激动,呜咽地说:“对不起,我找到了银子,但却没有认出您是一位大成就者。我原先打算鞭打您,并抢走您所有的东西。现在我向您忏悔,乞请您的原谅。” 华智仁波切说:“不要向我忏悔,只要经常祈祷三宝就行了。”当时,华智仁波切身旁的弟子捉住那小偷, 并准备打他。华智仁波切大声呵斥道:“如果你们伤害了我的弟子,就好像伤害了我一样,放开他!”

与此相反,我们有些人遭遇小偷时,嗔恨之心特别强烈。原来有个人的家被小偷洗劫一空,第二天他就拿着刀子在屋里一直等……华智仁波切如果看到他的行为,恐怕会哈哈大笑的。





END




往期推荐


《修行教言》(上)

《修行教言》(中)

《修行教言》(下)

   教言精髓(1)

   教言精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