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身体、财产、亲友一定要舍弃...
译讲 索达吉堪布
长伴亲友各分离,勤积之财留后世,
识客终离身客店,舍弃今世佛子行。
此处主要讲看破今世。通过观修无常,我们知道长期相伴的亲朋好友,最终都会彼此分离;辛辛苦苦积累的财产,死时要统统留在人间;意识也会舍弃身体,孤独无依地前往后世。思维这三种原因以后,我们理当看破对今世的贪执与牵挂,只有看得破,才能放得下,只有放得下,才能获得自在,只有获得自在,才能得到解脱,这也是禅宗和净土宗大德口口声声宣扬的教言。
《开启修心门扉》的第一个教言,就广泛阐述了看破今世的利益和功德。有些人可能想:“看破今世很困难啊,我怎么舍得亲友、财产乃至身体?”其实若从道理上分析,这些没什么值得贪恋的。父母亲眷、兄弟姊妹等关系密切之人,虽与自己相依相伴,但到了最后也是各奔前程,不可能一起前往中阴。有时候是他们先离世而抛弃我们,有时候是我们先离开,把他们留在人间,这是一个必然规律,谁也无法躲避。
至于财产,因为是自己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积累的,好像也舍不得。但就算再依依不舍,离开人世时,也如同从酥油中拔出毛发般,带不走一丝一毫。甚至有些人在还没死之前,依靠种种原因,就没有权力享用财产了。所以,我们不要成为财产的奴仆,这样并没有什么价值。
不仅是这些身外之物,就连心识这个旅客,也要离开身体这个客栈,孤独无助地去往陌生的地方。身体就像一家旅馆,心识犹如一位过客,客人在旅店中呆了一两天,就要离开,同样,我们在六道中不断流转,今生依靠这个身体而留在人道中,一旦离开了身体,身体被火葬或者天葬后,心识又开始转入下一世。
通过这几种原因来分析,我们应该知道今生所贪的身体、财产、亲友一定要舍弃,不然就不可能获得殊胜的定解。无常观在修行人的境界中非常重要,假如生起了对无常的感悟,知道生老死病、得失成败等都是正常现象,那么修行很容易成功。佛经也说:“三有无常如秋云,有情生死如观戏。”这个教证以前用过很多次。真的,有情的生死就像看戏一样瞬息万变,今天生、明天死,没有什么可靠的,只要懂得世界的虚幻本质,面对生老死病,很多人就不会特别在意了。但现在的世间人并非如此,有时候看到他们的行为,我们修行人确实有种不同的感受。尽管我自己也修行很差,但是跟长期受世间教育的人相比,某些方面还是有一点差别。
以前米拉日巴即将返回家乡时,上师送他一段金玉良言:“如果没有看破尘世,将世间法与胜法混为一谈,修法必将荒废。”也就是说,殊胜的佛法与看破今世是紧密相连的,倘若能够看破今世,那么修行一定会成功,否则是非常困难的。
当然,作为世间人,对财产和身体等不贪著是不可能的,但是也应该想一想这些道理,看看每天特别耽著的事物到底有没有意义。现在的世间人,要么对亲友特别执著,经常痛苦万分,要么对财产特别执著,尤其是开放以后,每个人的要求特别高,买房子、买轿车……享受的层次越来越提升,一直盲目地往前追,根本没有修行的机会和时间。但最后得到什么呢?只有劳累、忧愁、沧桑,除此之外有没有其他的?自己应该会明白。
所以,到了一定的时候,应该要观观无常,学会知足少欲。北京有个修行很好的知识分子,现在已经退休了,他以前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对新事物的判断和研究非常深,关于科学方面写过十几本书。他对佛教也有虔诚的信心,白天不断地探索科学知识,晚上一直修颇瓦法。他的生活相当简朴,整个屋子里,家具是古式的桌子椅子,除了一个电风扇和电话以外,什么现代化的东西都没有。电话是为了方便国外的孩子跟他问候,看他的身体怎么样了;北京比较热,夏天没有电风扇也不行,而其他的钱财,他全部用于慈善方面,自己没有被新时代所转变。
可我们不是这样,今天看到一个新产品——“啊,这个东西很好!是MP3、MP4、MP5、MP6……”就开始不断地求啊求啊,最后也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步,反正是永无止境地往前追,拼命追。其实这是很累的,一切全都是幻化,没有多大意义,所以到了一定的时候,自己应该有控制能力,生活知足少欲,才不会很痛苦。但现在的人恰恰相反,一生中疯狂地往前冲,最终一无所得、空空归回,非常可怜!
(未完待续)
敬摘录《佛子行讲记》
1.婚姻家庭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1
2. 真实因果案例: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2
3.不离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3
4. 心经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4
5. 金刚经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5
温馨提示:公众号后台,不是留言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