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狂乱的心值得被训练
Samādhi
“
”
第二个就是菩提心。我们的目是成佛利益众生。如果这不是我们的目的,那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这些佛经、书本里面讲的是大乘佛教的内容,但是我们学藏传佛教和学汉传佛教的人是大乘佛教的佛教徒吗?不一定。如果我们有菩提心,我们才是大乘佛教的佛教徒;如果没有菩提心,我们就是小乘佛教。
我们听的、看的、念的这些《金刚经》、《普贤行愿品》、《心经》等等,这些都是大乘佛教的经典,这只是我念的书是大乘佛教经典,我人不是大乘佛教徒,为什么?因为我没有菩提心。没有菩提心怎么能够是大乘佛教徒?一个小乘佛教的人在念大乘佛教经典,只能说明我不拒绝大乘佛教的这些思想,实际上我根本不是大乘佛教的修行人。我们要这样思考、要自我观察。这些都做得不错了,这些都有了,我们就可以直接修禅定。
所以藏传佛教,首先让我自己变成一个有出离心有菩提心的人,这些都有了,就可以去修禅定、去修智慧。
比如一个南传佛教的一个佛教徒,学南传佛教,他一定会说,我是学南传佛教,学声闻道,学小乘佛教的,他以为他在学小乘佛教,如果他没有出离心,他学的是小乘佛教,但所有学小乘佛教的人,都是小乘佛教的佛教徒吗?还要看他有没有出离心。有出离心,他可以说是小乘佛教的佛教徒;如果没有出离心,学小乘佛教的这些佛法只是希望自己过得更好,更健康、更长寿,这样不叫小乘佛教。是世俗的、修人天佛教,外表是小乘佛教,实际上是人天佛教。
所以我们首先必须要自我定位。我们怎么样定位自己?我们不能说:“我修大乘佛教”,不能这样,应该说:“我念大乘佛教的佛经,我拜大乘佛教。”如果说自己修大乘佛教,必须有菩提心才有资格说自己修大乘佛教。所以首先我们把这些基础的东西搞定后再去修禅定。
禅定是什么意思?有些时候佛经里面把禅定叫三摩地。比如有一个佛经叫作《三摩地王经》。有些时候我们会叫禅,还有些时候,日本人叫作Zen,西方人也是这样。这么多的名词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是,这些对我们的语言来讲,都是外来的词。在印度的梵文里就叫作Samādhi,Samādhi就是禅定。Samādhi翻译成中文就叫作禅,也叫作禅定,也叫作三摩地。
三摩地、禅定都是Samādhi的音译。Samādhi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我们的心就像一个湖面,刮大风的时候的湖面不平静,我们的心让它平静下来,到一定的水平的时候,不要让它再动,让它保持这个状态, Samādhi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的心除了二十四小时的深度的睡眠以外,都在波动,这个波动的幅度相当大。我们用禅定的方法,尽量地把这个幅度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最后它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然后在这个水平上如如不动,为了达到这样的方法,叫作禅定。
这个也叫作三摩地,也叫作禅定,也叫作Zen,都是这个意思。
我们心平静下来的方法,首先大家要知道,我们的这个心,目前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状态,但是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心可以被训练,我们的心也可以理解,比如水,它在零度以下会变成冰,也就是液体变成了固体。我们现在的心是把液体变成固体的时候一样,我们的心已经变成了这样的地步,它已经是这样的状态。
但是冰在因缘具备、条件具备时,它又可以恢复到以前的状态,这个固体又可以变成液体。同样,我们的心现在有贪嗔痴,有各种各样烦恼,是一个非常浮躁暴躁的心,条件成熟时,它也可以恢复它原来的状态。这个原来的状态,在禅宗里面叫作本来面目。大多数的藏传佛教里面,就叫作自然本智。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