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我念了这么多经,为什么还是诸事不顺? 返回

我念了这么多经,为什么还是诸事不顺?

HDZGGW 正觉海 2023-11-03






佛出世时,印度有许多外道,他们用神通亲眼看到一些一生行善的人,死后却去了地狱、做了饿鬼或堕为旁生。如果因果是真实存在的,那么为什么善无善报呢?于是他们认为因果之说完全是骗人的。


其实在今天,这种看法仍然大行其道,否则的话,那句“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就不会流传得那么广了。有些人从社会新闻中对这句话进行了印证,比如看到救人的英雄后来身遭磨难,无恶不作的人却寿终正寝等;有些人则观察自身:自己参加了很多法会,也念了不少经,却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病痛或灾难,就忍不住对因果规律产生怀疑。





种子的力量


关于因果的解释,一切有部和唯识宗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但在名言谛中比较究竟的,还是唯识宗所阐述的观点。他们认为,每一个人从无始以来到成佛之间,都有一个心的相续,此心相续有时候有眼、耳、鼻、舌、身这五识,有时候没有,但无论它有怎样不同的分别,总有一个恒时不灭的存在,就叫阿赖耶识。造了业以后,就会在阿赖耶识里播下一个种子。

有一个比喻是:下雪的时候,如果将墨水倒在雪里,雪就变成了墨水的颜色;雪化之后,在地上仍可以看到这种颜色。同样的,如果以烦恼去造业,当这个烦恼消失的时候,这个业就会留在阿赖耶识上。业(或因)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就像稻谷的种子,虽然我们肉眼看不出它能生出稻芽,但它确实蕴藏着这样的能力。同样,当在阿赖耶识上播下一个业的“种子”,经过一段时间,在因缘成熟后,它就会产生“果”,这个果也叫报应。所以,因(或业)的本性就是阿赖耶识上这种特殊的能力。

 


品种不同,成熟有早晚


经书中常用粮食的比喻来说明报应的早晚。粮食蔬菜品种繁多,它们成熟的早晚也不相同,有些成熟只需要一两个月,有些却需要五六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这种差异来自于种子本身的不同,以及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因素。同样的,经书里讲因的成熟有四种情况:

一是很快显现的果,即今生报应。比如年轻的时候造业,中老年时得报,有时甚至更快,当下就可以看到果报。这是什么原因呢?某些特殊因缘可以使果迅速出现,这个很快成熟的业,来自于它的对境和动机,《百业经》中就汇集了很多这样的公案。比如说,僧众和普通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对境,如果偷僧众的东西或毁谤僧众的情形很严重的话,就有可能在当下或今生见到报应;如果对境是一般人,果报肯定是有,但不一定马上或在这一生显现,这种差别是由对境不同而产生的。另外是动机的差异,如果杀生的念头非常强烈或蓄谋已久,以这样的动机去杀生,它的报应就会很快成熟,若杀生动机不那么强烈,则虽然有果,但不会很快显现。

二是下一世一定会成熟的果。比如造五无间罪之类的大恶业或大善业,在下一世一定会报应。

三是虽然肯定有果报,但成熟期不定。或许三四代以后,或许更长时间。

四是也许有果报,也许没有果报。从因果不虚的角度来看,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如果这个因的能力很微弱,当它遇到强大的对治力时,它的果就不一定发生。

前面三种称为定业,第四种叫做不定业。业的这四种不同的能力唯有佛是全知的,其他的普通人乃至具有神通的外道和小乘阿罗汉也不能彻底了解。

 


善无善报?那是时间未到


一个一生行善的人为什么会堕落呢?因为,虽然他今生行善,没有造什么恶业,但是我们并不知道他过去世是怎样的。也许他今生是行善之人,他的上一世和上上一世还是行善之人,但再往前推就不一定了,可能在很多世以前他造了恶业。从三种定业分别来看,他今生所做善业不属于现世报应和下一世报应的业,而是属于第三种定业,即它有果报,但也许在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百万年之后才会发生。

在生生世世当中,我们有没有造业呢?答案是肯定的。所以,虽然现在做得很好,但如果不能清除过去世所造的恶业,其果报就会一直等着我们,这种业一旦发生果报,是没法回避的,只有暂时堕下去了。但是今生所做的善业是不是空耗了呢?当然不是,它也有果报。如果这个业的能力不是很强,成熟很慢,就有可能先堕落再上升。所以,不要说一点正知正见都没有的人,就连修证比较不错的那些外道仙人,他们在因果知见上都是迷惑的。这是因为因果循环错综复杂,贯穿三世,唯有佛彻底知道前后的一切来龙去脉,而其他人只能知道中间的一部分。


素材来源: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灰色字为小编语。


推荐文章:让菩提心不断增长的21条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