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因果】085 生命轮回(布莱恩·魏斯著作02 连载40)
生命轮回
——超越时空的前世疗法(连载40)
Thrugh TimeInto Healing
最近,大家一直很注重“治疗内心幼童”(healing theinnerchild)。布雷萧(John Bradshaw)[编注:布雷萧著有《家庭会伤人》(The Family—A Revoltionary Way of—Discovery)一书,已由张老师文化出版。]还有其他许多人士,大力推广还种治疗技巧,让患者在放松与轻微催眠状态下回到过去,发现成长之后依然住在心中那名受伤、迷惑的脆弱幼童。还个治疗观念是从心理分析蜕变出来的。传统治疗所运用的自由联想,可以宣泄幼童时期的心灵创伤,改善临床症状,心理分析称此为发泄。
沟通分析(Tranaction Anslysis)则改良心理分析的观念。心理分析的任务是要发现儿童时期所压抑、遗忘的痛苦记忆。沟通分析的创始人柏尼(Erie Berne)说道:“每个人都曾比现在的自己年轻,每个人的内心都携带着早年凝固下来的残迹,这些残迹在某些状况里会再度活跃起来……说得浅显些,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名小男孩儿或小女孩儿。”
如果童年的痛苦没有解决,而且在长大成人后浮现,就会引起一大堆症状,包括罪疚、羞愧、忧郁、自贬、自毁等等。当某个人显现孩子气的行为,诸如:撅嘴、无理取闹、过度专注,那么,内心的幼童已经开始活动了。如果触发内心幼童的作用没有被带到意识中察觉出来,那么,患者儿童时期因为痛苦所造成的不良行为,就会再度伤害自己,或是转而伤害他人。而患者自己的孩子更可能受到伤害。例如,虐待孩子的父母亲,他们小时候通常也被自己的父母虐待过。佛洛依德学派的治疗师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强迫性重复”。而布雷萧则称之为“自发的年龄退休”(spontaneors age regression)。
根据沟通分析理论,人的心理结构包含三部分:儿童(内心中的孩童式)、成人(目前个人所具有的理性客观部分)、父母(内化父亲或母亲的思想、感觉、行为)。在沟通分析的治疗里,儿童、成人、父母这三部分要有实际的对话或沟通,由患者扮演不同的角色。
众所周知的心理剧(Psychodrama)则有更多变化,在治疗时,患者要扮演更多的角色,触及儿童期存留的恐惧与伤害。例如,代我(alter ego,即观察说话、行为、身份语言的人)可以阐述由别人所演出的儿童、成人、父母等等不同角色。多名参与者可以一起演出重大事件、并变换角色,当儿童的痛苦记忆能带进意识被觉察到,强烈的情绪就此宣泄。
布雷萧把艾瑞克逊(Erik Erikson)的人格发展理论,结合在沟通分析的概念里,藉此精确针对问题,随着特殊的儿童阶段而调整治疗。
上述这些技巧。及其他要求和我们“内心幼童”对话的技巧,都有一个共通特色,那就是要我们回想儿童期的痛苦记忆,并释放情绪。这些技巧经常施用于曾在失和、虐待、酗酒、吸毒家庭成长的成人身上,很有效果,他们都能在放松状态中,浮现幼时记忆。
譬如,在放松状态时,成人要回到童年找寻这些年来一直存在自己心灵的“幼童”。透过回想,他看到幼时的房子、每个人的房间,还有整个家庭,然后看到那名孩子。成人带着日益增长的眼界与成熟的理解力,和孩子交谈,和孩子一起推理,并拥抱孩子,答应保护这个孩子,并把孩子从创伤的环境带出来,来到目前所处的时代。于是,孩子就被拯救了。
理论上,如果孩子对事情发生的观点能拉得更宽广,他对幼时的创伤反映也将随之改变,也就是所谓的“改写”。人生的剧本重新改写,演出也会不一样。治疗师都希望,内心的幼童可以了解到,父母亲的失和行为,不是他们的责任,而且也能原谅父母,或者至少可以理解父母所以有某些非理性行为的原因。这个成年人终可蜕变成爱护自己内心幼童的父母亲。
当然,过去的事件不会因此改变,改变的只是成人内心对这些事件的看法。他们能够放开痛苦,释放受伤心情,并医治孩童的创伤。这个技巧很有威力,可帮助受伤的幼童,直接步上痊愈的坦途。
不过有时候,这样的情绪发泄仍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因为,我们不只有一个童年期,或者痛苦的根源距今非常遥远
感恩浏览,敬请关注下期,待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