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索达吉堪布】不恰当的语言,往往是一切祸害的根本 返回

【索达吉堪布】不恰当的语言,往往是一切祸害的根本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8-02-18




2018年2月17日,藏历正月初三。

法王如意宝圣诞。第一世噶玛巴 杜松虔巴 圆寂纪念日

 

莲师心咒:

嗡 阿吽 班杂隔热班玛色德吽!




 人不安 

勿话扰

极个别分别念重、邪见深厚的人,可能觉得这些道理太浅显,从而不一定特别重视。若是如此,本论就不会给他带来很大利益。因为学习任何一个法,信心是最为关键的,如果没有信心,即使是甚深中观、无上密法,对他也没有任何意义。

 

麦彭仁波切在《君规教言论》中云:“依人言行装束等,推知未来贤劣事,是故皆不应违越,昔日优良之习俗。”意思是说,历来的古德先贤,皆依人们的语言、行为、装束等方面,推知未来将发生好事或坏事,因此,世人切莫轻易违越流传至今的优良习俗。但可惜的是,现在年轻人根本不懂这些,他们把古人的思想,看作是落后、过时的东西,认为只有新科学、新理念才有价值,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

 

“人不安,勿话扰”:别人情绪不安的时候,你不要啰啰唆唆、东拉西扯,以免徒增他的烦恼。如果你能安慰他、帮助他,那说几句也可以,否则,即使有道理的话,也最好不要多说。

三国时期,魏明帝最疼爱的女儿去世了。魏明帝非常悲痛,决定厚葬她,并亲自去送丧。大臣杨阜劝道:“过去,先王和太后去世时,您都没有送丧。现在女儿死了却去送丧,这与礼法不合。”杨阜说得有理,但魏明帝悲痛至极,没有接受他的建议。杨阜就反反复复、唠唠叨叨说个不停。结果,气愤的魏明帝把他赶出了朝堂。

 

因此,说话要看时机、懂分寸。如果你想什么就说什么,即便对方有时碍于情面,不好意思当面拒绝,但心里也很不舒服。其实,不恰当的语言,往往是一切祸害的根本,诚如憨山大师所言:“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所以,别人心情不好时,千万不要随便打扰,就算有重要的事,也要先问一下:“你现在有空吗?”假如别人不空,则可以另找时间。但有些人不是这样,明明看到对方在忙,他却视若无睹,只管讲自己的“长篇小说”,从3岁至75岁之间的整个经历,滔滔不绝地跟别人倾诉,这样听者也很为难。

 

所以,说话的技巧很重要。佛教中也经常强调:说话时,所表达的内容要有意义;能表达的语言要清晰;讲话时要诚心诚意;语言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麦彭仁波切曾云:“有时缄默不成事,有时默言成办事。”故作为智者,应掌握该说、不该说的分寸。否则,该说的说不出来,什么都烂在肚子里;不该说的却又口若悬河,翻来覆去地唠叨不停,这些都是过错。

 

这方面,佛教徒一定要学习。不然的话,你弘扬佛法的过程中,世间有智慧的人一听你说话没水平,就认为佛教不过如此,到时你想用佛理来教化他,恐怕也会很困难。世间有许多聪明人,他们接受一个事物时会反复观察,如果我们佛教徒做人比较善巧,让人家挑不出毛病,甚至令其受益匪浅,那他就愿意与你交往。在此基础上,你再慢慢与他探讨佛教,他或许可以接受,甚至还会皈依三宝,趋入大乘。千万不要一上来就讲些高深境界,就算你有一定的修证,也不要不分场合地随意显露。因为世人有世人的眼光,倘若你的言行他看不惯,那他不但不会接受佛教,反而还会进行毁谤。

 

这些知识,有人或许觉得浅:“我的空性境界那么高,学《弟子规》是不是大材小用?”这种想法不正确。就我而言,虽然学佛这么多年,但跟世人交往的过程中,这些格言起到了很大作用。所以,我自己得到利益之后,很想把这些与别人分享,让你们每个人也能有所收获。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弟子规另解》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在家人学习佛法有两种责任,一种是家庭和工作的责任,另一种是研究和修行佛法的责任,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为了一个而放弃另一个是不值得的,既不可以为了家庭和工作而放弃修行,也不能为了修行而放弃家庭和工作。

-索达吉堪布


本月藏历

(向上滑动启阅)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佛学会开设佛学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报名澳洲菩提学会加微信号:zhengtaoyuan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