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365颗钻石的约定‖188 返回

365颗钻石的约定‖188

求学之足迹 求学足迹 2020-09-26

           每 日 背 诵

365颗钻石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9 月 26 日 佛 历 2564 年



188颗钻石


ཡབ་སྲས་མཇལ་བའི་མདོ་ལས།མེ་ལོང་ཤིན་ཏུ་ཡོངས་དག་ལ།།ཇི་ལྟར་རང་བཞིན་མེད་པ་ཡི།།གཟུགས་བརྙན་སྣང་བ་དེ་བཞིན་དུ།།ལྗོན་པ་ཆོས་འདི་ཤེས་པར་གྱིས།།ཞེས་གསུངས།



《父子相会经》:
犹如明镜中,显现无自性,

影像之呈现,诸法如是知。




染污和清净所摄的一切法,从自本体的角度来讲,烦恼或染污全部得以清净,从所缘法的角度来讲一切普皆清净,也就是说自心清净、自心所缘的对境山河大地等也清净。


菩萨通过长期观察万法,通达一切万法无有任何体相的清净道理,且安住于这样的般若境界时,一切能缘所缘皆不存在。也就是说,不缘能修般若者或能修之心,也不缘所观的一切法。


其实,这种能境、所境,清净、不清净的法皆不存在的境界,就是在行持殊胜的般若波罗蜜多。   



《中般若经》云:“何者若既不缘佛,亦不思法与僧,则此为真实皈依。”这是讲,真实的皈依不缘一切法。


《中论》云:“若人见有无,见自性他性,如是则不见,佛法真实义。”



也就是说,有无、自性他性都不可见,这就是真实的无缘见解。《智慧品》云:“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彼时无余相,无缘最寂灭。”意思是说,一切有实法和无实法全都不住于心前,其他的相也没有,这样的无缘就是最殊胜的寂灭。   


其实,这样的无缘境界,每个人都可以获得,但一定要下功夫。实在说,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这样的境界我们都应该生起来,而不应停留在口头上。刚才也讲了,要安住真正空性的境界,一定要依靠闻思和祈祷才能得到。   



另外,对弘扬佛法、利益众生,大家平时都要做。所以每一个人皆应好好观察,看自己在这方面到底想过没有?


比如说,这一个月以来是否这样想过:哎哟,佛法那么殊胜!我一定要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不能趋入寂灭的境界。



如果没有这样想,只想吃三顿饭,或者只想睡觉、休息,即使行持善法也是为了完成任务,那就不太好。作为大乘行者,在这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想。不能认为我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弘扬佛法和利益众生不是我的行境,这是大菩萨和大上师们的行境,不能这样自己蔑视自己。


按大乘佛教的教理来讲,这是自轻凌懒惰,根本不合理。因此从现在开始,每个人都要想:哪怕是在一个小时或几个月中帮助一个众生,这也是我为利益众生应做的贡献。当然,这样的能力每个人都有,关键是要去做。的确,心非常关键!


如果只是口头说得漂亮:“我不是为了自己吃饭,我不是为了自己获得解脱。”而心里却一直这样认为的话,就落于小乘,乃至小乘也不算。  



所以大家一定要有般若空性的见解,否则对外面的法贪执得越来越强烈就很可怜。虽然自己学得不是很好,但长期以来对般若空性法门很有信心,所以跟刚开始来学院比较起来,我觉得还是很有收获,比如说亲人死了,现在的心态跟以前就完全不相同。


所以只要我们对般若法门有信心,逐渐逐渐自己的执著或贪执就会减少,对众生的悲心也会增上,对佛法的广大行境也会认识得越来越深刻,这是必然的规律。


虽然自己不一定能马上发现,但进步肯定是有的,就像读小学时智慧上不可能有大的飞跃一样;但只要不断精进下功夫,总有一天会有质的改变。   



我们一定要对传讲般若法门付出辛劳的上师和道友生起感恩之心。尤其是历经千辛万苦,从印度来到藏地的译师和班智达,他们非常不容易。


而我们现在轻而易举就获得了这样殊胜的佛法,确实有很殊胜的因缘。所以大家一定要发自内心地祈祷诸佛菩萨,并感恩所有赐予学习因缘的人。包括印刷、打字、法本送到门口,很多方面发心人员都付出了心血。的确,这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因为不可能像极乐世界一样,一切都自然而然形成。


所以作为人,对社会乃至个人,时时处处都要有感恩之心。即使对你不公平或受到不好的待遇,也要想到这是自己前世的业力,而所有好的事情都要感谢大家。若有这样的心态,我觉得这个世界也很美好,自己也会过得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