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来稿选登 | 佛教走入现代生活 返回

来稿选登 | 佛教走入现代生活


 佛教走入现代生活

——上师大学演讲《宗教与现代生活》微演讲法供养



 引言


如今,二十一世纪现代社会,世界上有七十亿人,而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仅占十亿左右。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为小孩出生、过生日、婚庆等念《吉祥经》祈福,给亡人超度等,《弟子规》、《十善业道经》等这些道德向上的法则,就象擅长指挥的交警使交通井然有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利乐。

宗教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下面,笔者以佛教为主,分析宗教对整个世界影响。



佛教的平等观


提倡人与人之间要平等对待,尤其学习大乘佛教“每一个众生在轮回中都无数次互相做过母子”的理念,使人们放下了恩恩怨怨。以前爱说张三不好、李四不对的玻璃心的人也以佛陀的教言:“罗睺罗和提婆达多一样可爱”来调伏自心,炼就了平等心,获得了洒脱自在,赢得了多多的粉丝。


佛教提倡人与动物之间要平等对待。

世界上对动物的杀害非常严重,比如禽流感时对家禽的屠杀,人们在逢年过节、举办各种宴席等都要杀很多动物,这种把人类的快乐建立在动物痛苦之上是非常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与人类的教育和人类生存的因缘有直接关系,上师曾说:“仅一桌饭就足以使人下地狱了!”


佛教的五戒中不杀生戒,使很多人戒杀放生,获得了自利利他的利益。

佛教超越种族、民族、国家、地域等的界限,倡导和谐共处。有了佛教的平等观、慈悲观就会给人类、社会乃至整个世界带来祥和与安宁。




佛教的幸福观


现代社会科技发达、经济发展快,现代人已不象过去人们仅仅满足于温饱,而是在买车、买房、买保险等的攀比心、虚荣心驱使下,引发了许多竞争、矛盾等痛苦和压力,佛教并不要求把全部追求都放下,而是不需要过分地追求,以虚荣心来生活。


同样,对感情等的过分执著也只能是活得更累,就象手里的沙子,手抓得越紧流失越多,放下执著反而得到轻松快乐,所以活着要用智慧观察,学会随缘、放下。




对痛苦不要特别执著


在娑婆世界、轮回中到处充满痛苦,没有痛苦是不可能、不正常的,关键是怎样认识痛苦,怎样面对痛苦。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讲苦有五种功德:“一、因苦产生出离轮回之心,趋向解脱功德,二、因苦逼迫可遣除傲慢功德,三、如果受猛利大苦,了知苦从不善产生,有羞耻作恶功德,四、由苦逼恼希求安乐,有欢喜修善功德,五、由我的苦推知所有有情都在轮回中受苦,能发起悲愍众生功德。”痛苦对于修行人来说是修行的助缘,在苦当中修炼自心,象汙泥当中开出莲花一样。


现代很多人很迷茫,物质、财富不一定能解除他们的痛苦,佛教这门心灵科学作为“快餐文化”,可使抑郁症、自闭症患者变得阳光灿烂,多次自杀未随者热爱上了生活,消极、冷寞者也唱起了“授人玫魂,手有余香……”的欢歌。



欢迎您的投稿

收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排版 | 一心一意

愿您日日:法喜充满,早证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