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有问有答】现在佛教兴盛的地方经济都不太发达,发展经济和节制欲望,这两种方式如何圆融? 返回

【有问有答】现在佛教兴盛的地方经济都不太发达,发展经济和节制欲望,这两种方式如何圆融?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7-07-09

问:佛教能安顿我们的心灵,给世界带来祥和,但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在佛教兴盛的地方,比如泰国、尼泊尔、印度,以及西藏,经济都不太发达。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佛教并不是很兴盛。


现在有种说法是,个人幸福指数=拥有÷欲望。也就是说,要提高幸福指数,有两个途径:一是发展经济,让人们拥有得更多,西方走的就是这条路;另一个途径就是节制欲望,也就是佛教所提倡的。


我的困惑是,这两种方式如何圆融?如果选择节制欲望,那么,还承不承认经济发展对人类幸福的贡献?

 


索达吉堪布答:


经济发展对人类的幸福,是有积极作用的。但佛教对幸福的定义,并不完全跟财富划等号。

 

我也承认,现在佛教比较兴盛的地方,不论是泰国,还是西藏,经济方面都不是特别富裕。这个原因,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

 

一方面,从因果规律来说,今生信仰佛法、造下善业,并不是马上就能成熟果报的,有些善业要等来世才会成熟。因此,这些地方现在比较贫穷,可能是人们昔日没造过财富圆满的善业。

 

另一方面,经济发达、拥有财富,并不等于人们非常幸福。就拿中国来说,经济上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但人们的幸福指数,却比十年前降低了很多。所以,人们的幸福,并不与拥有的财富成正比。

 

佛教的财富观是,既不主张过于贫穷,以至于生活都没办法维持;也不赞叹过于奢侈,完全沉溺于物质享受。而是选择一个中道,一方面要能维持基本生活,另一方面,也不盲目地追求财富。在这种状态下,幸福才最容易获得。

 

 

——恭录自北京师范大学问答


本月藏历


(向上滑动启阅)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佛学会开设佛学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 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报名澳洲菩提学会加微信号:zhengtaoyuan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