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身处繁华都市的我们,常常渴望有一天可以入于寂静山林,静静地看闲云悠悠,听流水淙淙。但是,我们毕竟无法像古代的隐士一般常住山林间。其实,只要懂得禅修的窍诀,坚持练习,哪怕只是在家中、在车上、在办公室里,甚至是冗长的会议中,都可以随时随地入于禅境,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平和、宁静、安闲和自在。
禅
内见自性不动
“什么是禅?”
现代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原。”
《坛经》中是这样定义的:“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讲,只有安住法性才叫坐禅,但一般来讲,只要心处于平静状态,都可以称为禅。因此,只要我们的心能静下来,行住坐卧就可以不离禅的境界。
禅分为世间禅、出世间禅。
因此,禅修不仅能给我们带来诸多暂时利益,还能将我们引入无可言思的甚深境界。无论您希求什么,禅修都可以助您一臂之力。
禅
世间成功的助伴
一般来说,人在心平气和时,所做的抉择往往比较明智;而心绪不定,比如处于困惑、焦虑、大喜、大悲时,或者被贪欲、嗔恨等烦恼束缚时,所做的抉择就不一定合理了。
我们都有过这种经历,当和别人吵架时,自己说话、做事往往比较过分,过了两三天,头脑冷静下来后,才后悔莫及:“唉!那天我在气头上,言行太离谱了,现在实在没法收场……” 如果我们经常禅修,内心经常保持宁静,就不容易犯这种错误。
目前,禅在西方引起了普遍重视,许多人通过禅修调整心态,从而在事业上取得了极大成功。“苹果”之父乔布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乔布斯的天才创意受到无数人追捧,说起他的成就,不得不提到禅——传记中记载,乔布斯的许多创意都是禅修时出现的,每次做重大决定之前,他都会在一个独立的空间,利用打坐的方式,静下心来,寻找灵感。
做大的决定前,也应该让自己的心静一静。如果没法做到特别静,最起码要观察自己的心,尽量处于善心的状态。佛教中常讲,做任何事情首先要观察发心,如果自己的发心很好,所做的事情对自他会有利益;如果是自私自利的发心,或者心处于烦恼状态,所做的事情对自他不一定有好处。
禅
照见真理,明心见性
从究竟上讲,习禅是为了认识真理。一般来说,认识真理有两种途径:一种途径是以分别心进行分析、探索,通过长期的钻研,最终有所发现;另一种途径是通过禅修,让心达到最细微的状态,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历史上,许多禅师走的是后一条路,如惠能大师没有系统学习佛法,他就是通过禅而大彻大悟,通达了万法的真相。
汉地有不少禅宗经典,对通过禅修认识真理有极好的宣说。如《楞严经》云:“狂心自歇,歇即菩提。”我们都知道,大海波涛汹涌时,无法呈现出月亮的影子,只有风平浪静时,才能呈现出月影。同样,如果我们的心波动不安,被各种分别杂念所蒙蔽,也无法显露本具的智慧,只有通过禅修让心平静下来,才可能瞥见真理。
从这个角度来看,现代人是有点可悲的。跟过去相比,如今物质条件要好得多,但人们内心的分别妄念也越来越多了。
而破妄方能见真。《六祖坛经》云:“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
禅境
并非望尘莫及
出世间的这种甚深禅境,可能望尘莫及,即使这辈子再努力,也不一定能获得。不过只要自己肯付出努力,完全可以获得世间禅的境界,有了这种境界,就可以像乔布斯那样,在世俗层面为人类做出贡献。
那如何禅修呢?
有这样一句话:“参禅不在腿,念佛不在嘴。”所以,禅修的形式不重要,关键是让心静下来。当然,如果身体调得好,禅修的效果也会好。
在禅修时,应该采取毗卢七法坐式:双腿跏趺坐,两手结定印,身体挺直,两肩放松 (两臂展开,不要内收),头稍微前倾,眼睛微睁,舌抵上颚。如果以这种坐式禅修,心就比较容易调伏。
若没有条件专门坐下来,也可以在行住坐卧间随时随地禅修。
《大正念经》当中,佛陀告诉比丘:行住坐卧的时候要观自己的心,行的时候要知道自己在“行”,走的时候要了知自己在“走”,坐的时候要了知自己在“坐”,卧的时候也要了知自己在“卧”。所以,要用心观察自己:我正在说话,我正在做事……所有的行为要用自己的心来观察,这叫正念觉知。
结 语
我们身处尘间,心依旧可以在禅中。不论您希求怎样的成功,如果能用禅学或清净的心对待万物,坚持禅修,让此起彼伏的分别念停下来,进而遣除内心的无明和迷惑,认识到万法实相,与此同时,有生之年中,以一颗禅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中尽量帮助他人,实现自利与他利,让生命更有意义。
本文教言恭录自堪布
《禅与财富管理》
《动中禅:与生活共舞》
友情提醒
回复"1":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堪布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