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乐道用13 | 远离愦闹,静心观修
第十三课
堪布传讲
我们讲苦乐转为道用。今天、明天,可能星期三也要讲,一直讲到星期四吧。不知道能不能讲完,现在我没有什么计划,能讲多少就多少,看吧,如果能讲完的话,其他的一些零星的法也要讲,讲不完的话,也看情况吧。
这个苦乐转为道用,也是对我们当前遇到各种各样不平常事情的时候,可能这样的修法更为适用。我们学中观、学俱舍、学因明,从理论上为我们打好基础,这个特别好。确实学好五部大论的话,能遣除我们相续中的各种邪分别念。因为可能我们无始以来,每个人有根深蒂固的一些颠倒的习气,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以后,因为我们的环境、家庭、教育、身边朋友的影响,受到他们的影响,我们也有各种不同的一些习气熏染,这些直接影响我们的正见、正行。
这个时候,如果在佛教理论学得比较细的,像中观、因明等五部大论学得比较好的话,当你产生任何一个邪念或者邪分别心的时候,当下你就可以拿起智慧的武器来断掉不正之见,特别容易。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基础,确实每个人的习气、烦恼严重,而且自己也认为自己的见解是正确的、合理的,可能会继续追踪这样的见解。如果你有了这方面的正见的话,很容易根除自己的邪见。
所以,尤其是有点年轻的佛教徒,非常建议很认真地学习五部大论为主的显密经论。
因为我们不能非常专注地学一门,当然有特别信心,或者信心非常稳固的人来讲,你学一个中观专科,或者净土专科,或者修行的专科,也未尝不可。但对大多数人来讲,的确我们的邪见是非常重的。而且周围对你的心理,随时会发生一些改变,这时用你的妙观察智慧是非常适用的。
所以建议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可能你的思路比较清晰,你的推理、分析能力也比较强,再加上自己也有各种各样的判断能力;那你年老的时候,已经智力不足的时候,这时你要深入地探索一些显密经论的话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建议有些道友在很小的时候,本来智慧很不错的,但是就一直开始要么念咒语,要么实修。如华智仁波切所讲的一样,年老的闻思和年轻的实修其实并不是很成功的。所以,年老的人你要去闻思的话恐怕有点困难。有些白发苍苍的,嘴里只有一两颗牙齿的人说,“我要开始学因明,我准备学因明,我对因明特别有信心的……”这种人你学因明,可能全部学完时牙齿全部都没有了。
我以前印象比较深的,在小经堂的时,有一个老的佛教徒,看起来是比较慈悲的。他开始学因明,嘴里只留下一颗牙,牙齿旁边的舌头显得特别红。这样的人学因明能不能成功也不知道。这是一个方面。
有些年轻人智慧应该很不错的,但自己一直“嗡玛尼呗美吽、嗡玛尼呗美吽……”当然念咒语是很好的。前一段时间我也遇到一个六十多岁的喇嘛,他的记性非常好,他也是我们那边的一个喇嘛,他说:“我有点后悔,当年我年轻的时候,没有很好地去学习五部大论,当时觉得自己实修应该很好的,一直没有学这些,如果学的话我可能不至于现在那样的。”不过他是一个很成功的修行人,如果像那样的话我觉得也是可以的,他刚开始没有走这条路,就直接实修的。当然个别的从小进入实修也有成功的,但这是极少数的。大多数人,尤其是你们很多人,以前的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染污性比较强,这种人一定要广闻博学,还是非常重要的。前面稍微提一下学习的状况。
今天继续讲苦乐转为道用的妙法。前面已经讲了要祈祷三宝,祈祷护法神,还有祈祷鬼神。如果自己的心理不是特别强盛的话,这时你要祈祷,“希望三宝加持我,苦和乐,尤其是苦能转为道用”。比如你祈祷文殊菩萨、祈祷观音菩萨、祈祷上师三宝,“我人生当中所有的一些苦能转为道用,不要成为修行的障碍,”这样来祈祷。
如果我们的这个心稍稍地安稳,或者自己有了十足的把握,那时候要祈祷三宝、祈祷鬼神的话,“那你们把所有不悦意的疾病也好、痛苦也好、违缘也好可以降临到我的身上。”当然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吧,我们一般修行人可能都不敢这么说。就像我昨天讲的一样,这是一个西方嬉皮士的精神,反社会、反传统、反常规的一种行为。
当然有没有它的一个密意呢?非常有的。
原来作为佛教徒也是特别害怕,一直祈祷“我这个修行顺顺利利的,千万不要痛苦、千万不要违缘”但如果这样的话,是不是违缘真的不来呢?不一定的。违缘该来的时候要来,痛苦该来的时候要来。如果这些违缘不来是最好的,如果来的话,我们也有我们的一个准备。那它来就来吧,我制止它也没办法的,不能制止的话,我可以坚强地去应对。而且这样的违缘痛苦来的话,对我而言暂时来看这是一个残酷的、粗暴的、不悦意的事情,但也许因为它的降临,对我的修行是有帮助的。
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要从这两方面来思考。这是很重要的。如果这样的话,实际上也是可以的。表面上看来不太悦意的,但实际上它的降临对我们的身心是有利的。就像前面也讲了,比较苦的药对我们而言也是有利于治病的;有些食物,我们看起来特别难闻,不好吃,但实际上它的味道、它所有的一切,如果我们习惯了,确实也是可以接受的。所以这在我们的修炼当中,是一种新的挑战。
食物当中我也是讲了,那天说到榴莲。有些堪布他没有看到榴莲,有了榴莲的味道的时候,他就担心自己的身上有什么不净的东西,一直看自己的衣服,是不是上厕所的时候不小心有什么,有这种说法。原来我去新加坡的时候,当时有个新加坡的法师特别喜欢吃榴莲。他就在隔壁,我在这边的房间,有时居士给我拿来榴莲我就给他吃,但是我把门关上后,我的屋子里面还觉得是特别臭,晚上半夜三更起来我就拼命地关那个门。
可能有些事情是真的,痛苦也是可能这样,有些人来讲痛苦怎么样也没办法转为道用。包括有些道友特别喜欢吃臭豆腐,我也尝试过几次,一接近那个味道的时候确实就有点接受不了。我想可能暂时来讲也许有点困难。他们很多人说,“啊,特别好吃!你要不要尝一下?”但我还是没有这个勇气。所以我痛苦转为道用的话,如果臭豆腐都不能转为道用,可能痛苦能不能转为道用,也确实是一个新的面对吧?
我们有些人,只要习惯了,别人看起来这是特别麻烦的事情,但是如果你习惯了,我们的心还是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如果心真的喜欢这样的味道的话,刚开始是很难的,但是慢慢地就可以接受。就像艾炙也好,开刀也好,其实当时接受的过程是非常难,但是你知道这个做完了对身体有利的话,就会拼命地忍着,甚至觉得“这种开刀对我以后的身体是很好的,那我一定要忍着。”
尤其是有一些价值观的不同吧,我看到很多年轻人身上画各种各样的纹身,孔雀、明星、球星全部画在上面,有些画蝴蝶、老虎,很多人,我看他们在纹的时候,也是特别难受的。泰国、越南这方面是比较多的。但是因为他们喜欢这样,觉得这是一种精神,“我这里有一个大象或者老虎,那就是一个英雄的标志。”他一想到这个价值观,身体上再怎么痛他也能忍受。
这些是在身体上的一些挑战方法,但我们心里有没有这样的方法呢?是有的。看起来是难以接受的,但如果你接受的话,实际上对你是非常有利的。
所以,苦乐道用法的主要核心意义是让我们接受痛苦。当你接受痛苦时,不但没有不开心,甚至还有欢喜心。当然这种欢喜心刚开始确实是有点困难的。我们昨天也讲了,
《入行论》中说,“遭遇任何事,莫扰欢喜心。”不管是遇到什么样的事,不要扰乱你的欢喜心。
这有点难度,但其实这是很放松的。我那天讲的时候也说了,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比如说,“今天下雨也可以,不下雨也可以。”比如说,“今天我有钱也可以,有钱可以积累资粮,没有钱我也可以,因为我还是做一个很好的清净的断舍离,最近一个月的钱全部已经花光了,对我来讲是很清净的。”然后“身体健康也是可以的,身体健康我可以多做一些善事,如果身体不健康的话,也可以通过这种痛苦让我感受到众生的痛苦。”
当我们自己的心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变化的时候,对轮回的本性有新的认识。平常是平平淡淡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也许没有什么勇气。就像我们十多年、二十多年以来,大家都是有吃的有穿的,每天都是这样的,但好像大家对生活也没有什么感觉的。然后一旦你不能出去,买菜也是不能出去买菜,连米饭可能都没有了。疫情期间,突然封城了,突然你不能出门了,很多人觉得有一点青菜也特别珍贵,然后有几斤大米的话,就想:“还有多少斤啊,只要有大米的话其他什么都没有也是可以的。”
这个时候你的生活的变化,认识到从来没有认识过的新的理念,而且这种理念的道理应该是非常甚深,很长时间都会记忆犹新的。表面上看来当时的生活方式是比较残忍的,但实际上通过它,你以前从来没有思考过的一些人生的问题、生活的问题,包括我们对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的具体的感受,这些方面你都有一个新的认识。
当然有些愚者,什么东西在他面前经过的时候都无所谓的;但是稍微有一点思考能力、分析能力的人,经过这样一些不平凡的事,你自己相续得到从未有过的知识。
所以人生中,有时看,发生一些不平凡的事情,对你而言当时是很难受的。但是过了以后,看你怎么面对,如果在这个灾难当中自己垮下去,自己崩溃的话,那这是愚者的选择,仅此而已了。如果你在这当中不但没有倒下去,甚至当作很好的一个机遇,你去思考的话,会得到平时得不到的新的收获,或者新的道理,会了悟的。
所以这里说,“不管任何时候,要具足欢喜喜悦地确信。”这个能不能做到?确实这个是难做的,我们开开心心的时候,天气也好,什么都可以的;但偶尔发生一些事情,个人发生一些事情的时候,心里痛苦的波涛开始汹涌澎湃,以此而发生许多不愉快的事情。当然作为凡夫人来讲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凡夫人苦乐不定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我们也不能依此而失望:“我现在什么都没有希望了,学佛也没有用了,修行也没有用了。你看我的烦恼那么严重,分别心那么重。”这样也是不合理的,这种心态的话,可能以前所学的很多努力会前功尽弃。你不能以此一概而论,所有的事情都毫无意义。
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去分析,分析的过程当中:有些是我前世的业力,或者今生的各种因缘而导致的不正常的或者犹豫的一些心态,但还有些事情我还有努力的余地。所以有智慧的话,对什么事情都分得比较细致,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是稍微讲了上一节课剩下的内容,不知道这两天你们有没有祈祷护法神降临恶缘。如果有的话,也是非常好的;也许你觉得:“也无所谓,反正理论就是理论,我对这些也没有关系”,有可能会这样的。
这一段也很重要。
首先我们要学苦乐转为道用的法,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学呢?首先一定要离开愦闹的城市也好、人群也好、环境也好,这样才能修行。如果你没有离开这种特别嘈杂散乱喧嚣的环境,很难修行。
所以,作为初学者,先选择一个比较寂静的,如果有一些远离愦闹的寺院、道场或者阿兰若、寂静处,这样是最好的。如果实在没有的话,在你自己的城市里面尽量减少散乱,这样观修其实是很重要的。
我们也希望在座的各位,毕竟大家都是初学者吧,刚开始你一方面在人群当中,一方面要修得很好的话,恐怕有一定的困难。自己有一些因缘的话,最好是以闭关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五加行,或者做一些禅修,这样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佛教只是耽著在一些理论上面,理论上你讲五部大论也好、密宗续部也好,什么都是非常头头是道,讲得道理是天花乱坠、特别好,但是你实际行为当中从来没有观修的话,恐怕真正苦乐转为道用的时候,全是留在理论上了,没有任何的意义。
因此,哪怕你学了多少天,点点滴滴,最好习惯性的观修。就像非常简单的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在我们的大圆满密法当中它是最基础、最简单的法,但是对没有观修过的人讲的课,和观修过的人讲的课,从真正的深度和经验上是完全不相同的。所以我们还是很有必要实际地修行。
实际地修行,尤其是在汉传佛教当中,以前也有个人住在茅棚中、山洞里面修行;还有一部分是集体禅修,其实汉地的集体禅修非常好的,大家一起打座,中间有管家,不叫管家,拿着禅板的那个人叫什么?纠察是吧?他拿着香板,然后看有些人睡着的时候,或者有些人有点不对的时候,就“啪”的一下,有些人因为用香板加持他的时候,有些斩断分别念当下开悟的,这样的也有。有些大乘佛教的一些历史,其实这种方式应该很好的,我们很多法师有时要求大家一起来禅修,刚开始有点不习惯,然后慢慢这种收获和加持力是非常大的。
为什么在宋朝和隋朝,那个时候有那么多的禅师、成就者?我们现在看《唐高僧传》、《宋高僧传》、《隋高僧传》,这些高僧传当中可以看出来,当时有特别多的修行者,而且修行者中也有开悟者、成就者,其实他们下了工夫修行的,如果我们下了工夫修行的话,肯定很多的修行境界会出现的。藏传佛教当中也有这样的,大家集体共修的这个禅修。刚开始的时候应该有一些纠察可以来给大家提醒,稍微需要这样的。然后慢慢自己就会形成一种习惯。
所以,包括讲五部大论时,在课堂当中也是习惯性的,虽然坐很长时间的那种时间也没有,但是我们还是需要这样的禅修。
其实这种禅修从小如果习惯是更好的。我们看到有些小的佛教徒他们禅修还是很可爱的,有些不同地方的、不同国家的小的一些僧人或者小的一些学生,他们禅修的时候(不过有些小孩就这样睡着了),但还小的时候有一些禅修比较好。因为小时候的任何一些习惯、行为会直接影响他的一生。包括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也应该让他禅修。如果不听话,惩罚让他禅修两个小时,这样可能也是比较好的。
这里首先讲的【远离愦闹】,修行是非常关键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愦闹当中,确实痛苦是受不了的,轻毁和谩骂也是受不了的,还有很多你的恶友也好、亲人也好、怨敌也好,还有各种各样的一些受用,这些对我们作为凡夫人来讲是很容易被外境所转。外境的诱惑性特别强,再加上凡夫人的心理特别脆弱,这样的时候很有可能你本来想好好地修行,但是很难坚持下去。所以,先去一个比较合理的环境当中去修行,
包括很多大成就者,其实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修过。不仅是佛教徒,世间包括著名的运动员也好,获得金牌、银牌的,这样那样的,包括游泳冠军啊,其实在这个之前他们还是有拼命地,包括他自己的家里,在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中自己去训练,最后达到一定的时候他才开始参加国际、国内比赛,在这之前有一定的付出。
所以佛教徒你真的要把痛苦转为道用的话,直接到一个人群当中,或者你整天散乱,整天忙着和别人一起不认真的,全部都是表面上的一些行为,那你肯定没办法痛苦转为道用。虽然你在某个什么道场里面,什么佛学院、什么寺院当中,什么法王、什么什么堪布、什么大和尚面前,已经待了多少多少年,“我已经待了十年了、已经待了八年了、待了二十年了”,但是你遇到痛苦时,因为学得没有深入......学习当中的确有些是学得很深入。如果学得深入的话,得的时间比较短,得的法不一定很多,但是他学得特别扎实,而且这样学的东西自己可以深深地去串习。深深地串习的话,他的心理在很快的时间当中有改变。那时,佛教里的教义一定能改变你所有的一切。
所以我们刚开始的时候不适合在很多人群当中,要在比较寂静的环境当中,寂静的环境自然而然对你的修行会有助缘。
小编提示:善始善终,打卡回向,写出收获,送出礼物。(文字未定稿,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