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妹篇《没什么放不下》《有什么舍不得》双双上架——索达吉堪布新书说人生断舍离
它们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终极思考。
书中,索达吉堪布倾听修行人的讲述,其间给出数语点评,这些场景大部分发生在寂静的山谷、清新的树林、布谷鸟围绕的木屋里。修行人真实的故事,往往伴随着人生的关键转折,站在这个节点上,告别浑浑噩噩的盲从,开始对内心和宇宙的认真求索。
序
“我从哪里来,会到哪里去?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是困惑了无数人的古老问题。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一般人选择避而不想,闷头继续过日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然而,偏偏有这样一群人,放下世间的名利荣华,来到佛教的智慧海边,涉水成为弄潮儿,一心只为求答案。
虽然他们的身份千差万别,在世间的经历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曾受过高等教育,并最后选择了出家。
他们的这一选择,也许不被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接受,但他们对人生的深度思考、从佛法中得到的心灵感悟,想必会引起你的深思和共鸣。
十多年前,我在稍微有点空闲时,为了与更多人分享他们的经历,用大半年的时间到处采访,对每个人的故事做了详细的笔录。书中事迹为尊重个人隐私,所有当事人以化名出现。
当然,之所以编写此书,并不是劝你舍俗出家,即使是佛陀在世,弟子也多数是在家人,学佛不一定要与出家画上等号。分享这些,只因这些人曾经所经历的烦恼与疑惑,是你也正在经历,或者也会经历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愿他们的心路体验,能让你的人生少走弯路。
索达吉
2015年3月12日
在 线 试 读 部 分 章 节
《没什么放不下》
/
每一个人的光鲜背后,
可能潜藏着同样的困惑——
► ID:文艺青年
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海明威,竟然都选择了以同样的方式——自杀来结束生命,尽管他们都已站在了世俗人生的最高处——诺贝尔奖的领奖台。这样的归宿岂能作为我们的样板?
四大古典名著中,《红楼梦》是我最后接触的,但印象却最深: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篷窗上……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荒唐,反认他乡是故乡,到头来却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这是否就是人生?如果人生就是这样的虚幻多变,又谈何生活的意义?
► ID:科技迷
上大学期间,有一件事深深地刺激了我。与我从小一起玩到大的一个哥们儿,也是科技迷,跟我在同一个系里读书,同样是心灵手巧地搞出了许多小发明的同宿舍舍友,因为恋爱失败跳楼自杀了。
在得到他自杀消息的当晚,我彻夜未眠,翻来覆去都在想,这世上可有人发明过恋爱成功机、痛苦治疗器、烦恼永断仪?为什么我们可以探索太空,却无法面对内心的黑洞?
► ID:画家
每当放下画笔,开始思考世界的风云变幻,那份感觉总是苦涩而失落的。五颜六色的油彩建构起关于世界的纷繁表象,但油彩的背后只有一个特征——盲目。我开始理解古人“五色令人目盲”的深义了。是这种盲目,变幻出那么多空洞又令人迷乱的色彩。
如今,正如一位西方哲人所言:“整个大地充满了狡诈者。”一个不害怕因果、不承认轮回的社会,怎么能说是一个美丽新世界呢?
► ID:律师
人们常说律师往往善于言辞,其实也不尽然。我做过十几年的律师,曾无数次地在大庭广众前作法庭辩论,慷慨陈词时确是针锋相对、当仁不让。但每次庭审下来,辩论双方大多面红耳赤、愤愤不平。对方愤怒,我也气恼。
我们的语言往往为别人带来伤害,虽无利刃寒光,却同样令闻者心伤。
多年来如彩虹一般的律师生活,只是给自己和他人留下太多的懊悔和遗憾。
► ID:医生
细思维之,个体生命由一个受精卵开始,其成长过程中有多少的“偶然”。升学、就职、婚姻,以及牵涉到个人、社会的许多事件,也都掺杂着一个机遇问题。“偶然”对我们的影响是如此重大。有些东西,人们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偶然”却无法被掌控。
如果可以选择,谁愿降生在贫苦之家,谁又愿自己天生愚笨、相貌丑陋?究竟是什么力量在决定着这些“偶然”?
► ID:小编
我对身边的同事、亲友、认识与不认识的人,作了一次小型的社会调查,让对方用一句话概括: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深究下去,我发现在所有美好或不美好、高尚或不高尚的言辞背后,都浸透着两个字:伤害。
因为几乎没有一个人能自由地、随心所欲地生活。为了生活,为了活得更好,人一生都要进行永无休止的伤害行动:伤害自己的天性、尊严、自由以迎合社会;伤害别人的时间、权利、辛劳来成全自己。
► ID:……
最终,他们找到答案了吗?
《没什么放不下》也许可以给你一点启示。
《有什么舍不得》
/
如果你已见过光明,
又怎会再退回黑暗?
► ID:迷惘的一代
就像吃迷幻药,药性发作时,可以迷糊又兴奋地快活一阵子,药性过后又怎么办呢?空虚是可以令人发疯的,若想不沉醉于过去,便得像一具尸体般活着。
看过米兰·昆德拉的《笑忘录》和《玩笑》吗?它们令你窒息吗?当我读到《笑忘录》中葬礼的那一段时,我竟放声大哭。因为那一刻我极为清醒,清醒地看到生活原来是场多么大的笑话;所谓的“美丽与幸福”是如何的具有欺骗性。所以我哭,哭我的沉沦,哭我的麻醉,哭我的无路可逃。
► ID:电影人
其实从19世纪中叶波德莱尔写出《恶之花》开始,人类的审美经验就开始遭遇颠覆。光明的理想主义渐渐退去,一个物化的,因而也是异化的世界,随着工业文明的全球化进程,渐次清晰地呈现在世人眼中。
1994年,基耶洛夫斯基宣布退出影坛,原因看似很简单:那就是电影除了给他的个人生活添加痛苦外,对于现存的一切丝毫也带不来任何实质性的改观。我完全理解他的选择。在一道找不到出路的迷墙里面,除了自我安慰,乃至自我欺骗,或者声嘶力竭的呐喊、颓废的自我放逐之外,又能以什么样的方式宣泄?
► ID:富二代
凌晨4点,我正手脚并用“爬行”在山崖上,忽然感觉前方有一个大东西挡住了去路。拿出电筒一照,天哪!是老虎。它正用发亮的眼睛瞪着我。
与老虎照面时,我的第一个念头便是:这下完蛋了。但瞬间工夫,平常接受的佛陀教言又让我渐渐稳住了阵脚。什么叫“人生无常”“生命如风中烛”,我总算有了面对面的体验。
“豁出去了。”当我下定这个决心后,整个身心便似卸下了千斤重担。接下来,我就趴在悬崖上开始念诵观音圣号……
► ID:音乐家
音阶由七个基本音高组成,它们之间相互配合又相互观待,任何一个独立而绝对的音高都是不存在的,每一个音高都必须有赖于别的音高才能得以确认。在这观待的基础上,基本音高间的升降变化,才会派生出美妙动人的音乐。
在这无有自性的极为神奇的音乐空间里,古往今来的作曲家们却插上幻想的翅膀,无中生有地谱写出一曲曲天籁之音。
越是深入音乐世界,越会发现那个简简单单的事实——缘起无自性。
► ID:工程师
经常能见到一些老工程师,原先兢兢业业于本职工作,等退休以后,除了少数人有机会继续发挥余热外,大多赋闲在家、无所事事。除了看电视、打门球,剩下的生活内容便是静等身体一天天衰老直至死亡。
人们都被眼前或梦想中的那些可怜的安乐蒙住了双眼。就像鸦片,只尝了一点点,便能上瘾,且使人意识不到自己是在吸毒。所有人生中暂时的安乐都是无常的,如三更梦、瓦上霜,终究会消散得无影无踪。
► ID:高校老师
学校通告栏上频频出现的讣告时时刺激着我那安于现状的神经,其中有老教授,也有年轻的教师。如是地生活,如是地死,这难道就是我生命的模式?
了解那些情执深重的文学家,介绍那些宣泄情爱的作品,并指导学生们也创作出如是的作品,穷此一生,对自他能有多少利益?
时间永不停息地流逝,生命一步步走向终结,这时,我对那句“如少水鱼,斯有何乐”算是稍稍有所理解了。
► ID:……
读了他们的人生,你这一生打算怎么过?
《有什么舍不得》可能会让你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博集天卷出品·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各 大 书 网 同 步 上 架
│当当 http://product.dangdang.com/23806409.html │京东 http://item.jd.com/11796413.html │亚马逊 http://t.cn/RU8zEBx │文轩天猫店 http://dwz.cn/2bLr0P │博库天猫店 http://t.cn/RU82Kft |
│当当 http://product.dangdang.com/23806408.html │京东 http://item.jd.com/11796419.html │亚马逊 │文轩天猫店 http://dwz.cn/2bLsjB │博库天猫店 http://t.cn/RU82aVN |
感谢关注索达吉堪布官方公众号:sdjkb2014
账号:索达吉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