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大学演讲系列三
心灵
科学
仁波切曾说:
他没有别的伏藏法,
大学演讲系列就是他的伏藏法。
生命
佛教的生命科学观
佛教的生命科学观,如果按照佛陀的智慧来抉择,即不管是任何一个生命,都有无量无边的前世后世,乃至灭尽轮回获得佛果之前,定会一直流转于六道当中。
要懂得这样的甚深道理,必须要经过长期的研究、思考、论证。不过大家既然都是知识分子,应该有开阔的眼界、深入细致的分析能力。那么,我们就先观察人到底有没有前后世。
这个问题对每个人来讲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没有前后世,这辈子过一天算一天也可以;但假如真有后世的话,你现在不为它做准备,以后必定会悔不当初。
CONTINUE
非专利
那么,前后世究竟存不存在呢?
通过长时间的详细研究,我们发现它确确实实存在,然而遗憾的是,许多世间人却对此一无所知。当然,没有学识的人不懂这一点也情有可原,可有些知识分子自认为智慧超群、广闻博学,也不承认前后世的话,这实在是人类的一种悲哀。
其实从历史上看,自古以来,前后世之说就一直存在于人类社会中。无论是古罗马、还是古希腊的哲学家,都承认前后世存在。
比如柏拉图就认为,人死后灵魂依照生前所作的善恶,会转生为人或其他众生。而在中国古文化中,儒教思想也并没有否认它的合理性,曾有人问孔子:“人死后是什么样的?”孔子回答:“未知生,焉知死?”从文字上看,孔子因为提倡积极入世,故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对身后之事既不肯定有,也不肯定无。
至于其他的宗教,大多数都正面承认前后世存在,例如道教向往长生不老;基督教和天主教认为,人死了之后,造善业者可上升天堂,造恶业者将堕入地狱……
可见,承许前后世存在,并不仅仅是佛教的“专利”。这种理念的涉及面实际上非常广,遍及于世界上很多宗教。
如果你以前对这方面从未思考过,那有空时不妨翻阅一下古文化的典籍,看其他宗教或哲学中对此是如何分析的。
宏观
佛教的世界观——宏观
或许有人心存疑惑:“佛教的这些真理,到底能不能经得起真理考验?佛陀的思想会不会迟早被淘汰掉呢?”
这一点,你大可不必担心。2500多年以来,世界上涌现过无数的科学家,他们连佛教的一个理论也没能推翻过。因此,不管是宏观、微观哪个层面,佛教的真理始终都颠扑不破,站得住脚。
从宏观世界而言,佛教对整个世界的成住坏空有着详细的描述。尤其是《时轮金刚》、《俱舍论》所揭示的道理,在天文学中也得到了一一印证。而且,佛教中早已发现的一些简单原理,科学人士绞尽脑汁长期研究之后,才推得出来。就拿天文历算来说,藏传佛教中有非常简单的公式,两三个人在黑板上写写算算,就能把一整年的日历算出来,包括出现几次日食、月食,时间具体是几月几日几点几分,全部都标得清清楚楚,不需要借助任何天文仪器。这种《时轮金刚》的历算方法,并不是这几年才有的,而是很早以前就推广于藏地,对天文地理有非常明确的分析。
——2011年3月11日上海复旦大学演讲《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
佛教的世界观:微观——CONTINUE
/ 话题还未说完
相约明天见 /
END
图片来源 / 一意、一以
文字整理 / 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