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 我们,十二时辰 返回

我们,十二时辰



ai    qing



【编者按】


近日,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异常火热,其紧凑的剧情与电影级画面受到了众多网友喜爱。与此同时,关于“十二时辰”的调侃也是层出不穷。


当提及自己的十二时辰时,众多网友却纷纷自嘲:一天十二时辰,我们总是看手机、看手机、看手机……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早已离不开手机。


那么,你看手机的“瘾”从何而来?

是什么,才使我们有欲罢不能的感觉?


现代人对网络上瘾(如网络游戏、社交、网游、网购),比毒品的影响力还要大。它对我们的影响,深入到人的身体细胞、精神及心灵深处,从骨子里改变一个人。


……我上瘾最严重的时候,曾经连续48小时不睡觉、24小时不吃饭,一直在床上躺着看小说;我曾翘掉整整一个学期的课、看坏了一部4000多元的手机;……不知不觉中,懒散、消沉和堕落已经深深地刻入我的骨头里了,我逐渐地成为以前的我最讨厌的样子。


之所以用“毒品”之害来形容网络上瘾,“令人上瘾”的网购、电影、电视剧、网络小说、游戏、朋友圈、微博等是具有某种危害本质的东西,让人产生欲罢不能的瘾。


刚开始,感觉是非常好的,但沉溺于此,很快就会变得不能自拔。就像其他麻醉品治疗一样,它将人置于一种半睡半醒的快乐状态,将他催眠,进入一个甜蜜的忘却之乡,一点也不用自己费劲。谁要是尝到网游的那种快乐,就会念念不忘,别的什么都顾不得了。


十二时辰:

子时23~1点:熬夜追剧-看手机

丑时1~3点:睡觉

寅时3~5点:做梦

卯时5~7点:半睡半醒

辰时7~9点:起床,看手机

巳时9~11点:上班,看手机

午时11~13点:吃饭,看手机

未时13~15点:上班,看手机

申时15~17点:准备下班,看手机

酉时17~19点:回家,看手机

戌时19~21点:打游戏,看手机

亥时21~23点:躺在床上,看手机

第二天,重复昨天;

第三天,重复上一天......




1:放逸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在《慧灯之光》系列中讲到:


放逸就是该做的闻思修等善法不去做,该控制的烦恼与罪业不去控制,身口意各方面都不注意、很随意,没有什么追求,活一天算一天的状态。


佛认为,放逸是贪嗔痴等一切烦恼的根源。放逸的人不但永远无法成就,而且原有的闻思修功德也会慢慢减少,贪嗔痴却会日益增长。


当然,如果工作、生活与闻思修的压力太大,已经感觉到承受不了的时候,还是要出去旅游或在家里放松、休息一下,养精蓄锐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投入到下一轮的精进中。




2:拖延症




现在流行着一种拖延症,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一种心理疾病,释迦牟尼佛认为这是一种负面情绪,是随烦恼。


其实,拖延虽有一些客观因素,但主要都是当事人自己的毛病。通过心理训练,是可以调服、控制,甚至断除、消灭的。


工作上的懈怠,有老板、领导来约束我们;但修行上的懈怠,就全靠自觉了。如果没有自我约束,修行一直没有进步,加行永远修不完,就可能永远听不到密法的正式、具体的修法。


即使听了,也没有用。如果出离心、菩提心没有修好,哪怕修大圆满、大手印再长时间,也不会有收效,最后还是要回来从零开始。




3:控制放逸



控制放逸的方法,除了自我谴责以外,更好的,还是修寿命无常、轮回痛苦等等。 


有些人会说:轮回不痛苦啊,我的家庭很和睦,收入也很高、很稳定,所有的医疗养老保险都买了,车子、房子、存款都有,身体也健康,我为什么还要去修行呢?


这都是眼界狭窄、鼠目寸光的表现,只看到眼前的一点点利益,缺乏远见卓识,看不到来世的去处,更看不到解脱的光明。


就像站在地球上的人根本看不出地球是球形的一样。因为所处位置的高度不够,所以限制了我们的眼界与智慧。 




4:散乱




散乱的范围非常广,眼耳鼻舌身一直都在接受外在信息,五花八门的烦恼,再加上吃喝玩乐睡,都是散乱。有散乱不仅禅定修不起来,连闻思都没有办法。


用佛教的标准来看,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就是散乱、浮躁,对看电视、逛街等等乐此不疲,根本无法在一个地方安静半个小时以上,除非是发呆。这样就越来越得不到真正有价值的内在。


要知道,任何有价值的灵感、神通与智慧,都是在静下来的状态当中发现的,包括相当多的科学发明。


浮躁的生活不但生不起智慧,还会导致内心空虚。过度依赖于外在,不愿意去开发内在精神的潜在功能,不要说成佛,连儒家、道家、科学家、哲学家的成就都不可能获得。



5:修寂止



为什么先要修寂止修法?


本来欲界众生的肉体就很粗糙、很粗大,既看得见,也摸得着,不可能穿墙过壁。欲界众生的内心也同样粗大,各种各样的杂念此起彼伏、无法安宁;而色界众生的心已经非常平静,他们的肉体也像光明一般透明、轻盈且没有阻碍,穿墙越壁对他们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之事;到了无色界更是如此,虽然《俱舍论》中说,无色界众生根本没有物质的身体,但实际上还是一种物质,只是更透明、更细微而已。


本来物质的种类,就千差万别。过去很多人认为,物质是看得到的,诸如汽车、房子之类的东西。


但现在人类已经发现很多以前我们不太相信的一些物质,譬如电磁波、量子力学里面的能量、暗物质等等,这些物质就不是粗大的物质,而是细微而精致的物质。


色界与无色界众生的身体,就是类似于这种物质构成的。他们的内心状态,也是自下而上由越来越平静的四禅八定构成。


因为我们欲界众生的心很不自在,波动幅度非常强大,每一刹那都是动荡不安的,随时会往外散乱,而无法锁定在一个目标上。


修五加行的时候老是观想不清楚,思维法义的时候总是注意力不集中,这就是没有修寂止的表现。


修寂止前,需要放下哪些?


律经当中说过,禅定的头号大敌或最大违缘,就是噪音。修禅定的地方应该比较安静,最好没有任何噪音,万籁俱寂、了无声息,让人感觉像在月球上一样。



其次,在修禅之前,要放弃身、口、意三门的所有行为。按照佛经所说,就是九种事业都要放弃。


九种事业包括:

身的外事业:即上班、吃饭、做生意等日常生活中的杂事。

身的内事业:即磕头、供佛等身善业。

身的密事业:即结密宗手印。

语的外事业:即平时的言谈(所有寂止修法其间,最好能止语)。

语的内事业:即念咒、念佛等语善业。

语的密事业:即密宗气的修法。

意的外事业:即平时心里的喜怒哀乐等各种各样的念头。

意的内事业:即观修人身难得、死亡无常、菩提心等善法。

意的密事业:观想佛菩萨等等。

总而言之,就是要放下身口意的所有事业。





暗红色字为编者按

黑色字选自《慧灯之光》系列

图片选自《长安十二时辰》

慈诚罗珠堪布

慧灯之光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