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予我力量吧,打败消极小怪兽!
本期话题
我很努力却没有成就,内心很沮丧怎么办?
总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很自卑,怎么办?
如何调整被小事儿影响的心情?
应该如何树立自己的三观?
如何在父母面前呈现真实的自我?
人生目标应该理想一些还是要现实一些?
随波逐流还是坚持自我?
莘莘学子篇 第7期
疑问是觉醒的开始,《慧灯·问道》系列因此而诞生。它围绕着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及社会热点等展开,在“问”中追寻“道”,在“道”中化解种种烦恼。慈诚罗珠堪布仁波切在《慧灯·问道》第二季中,以他无碍的智慧为我们答疑解惑,和您一起静下来,思考世界,阅读自己。
下期精彩预告
初识生死篇 第1期《 关于离开这件事儿,您真的认真想过吗?》
死亡,真的如俗话说的那样“人死如灯灭”吗?
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正确面对死亡?
推 荐 观 看
·《慧灯·问道》第二季 莘莘学子篇 第1期
·《慧灯·问道》第二季 莘莘学子篇 第2期
·《慧灯·问道》第二季 莘莘学子篇 第3期
·《慧灯·问道》第二季 莘莘学子篇 第4期
·《慧灯·问道》第二季 莘莘学子篇 第5期
·《慧灯·问道》第二季 莘莘学子篇 第6期
读
版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慧灯·问道》!
在上一期节目里,我们请慈诚罗珠堪布为大家解决了很多与大学生相关的问题,这期节目接着请堪布为我们答疑解惑。哪位同学先来提问?
观众1:我想向堪布请教这样一个问题:长时间以来总感觉自己没有什么成就,所以感到很沮丧。于是我就逼迫自己去努力,结果越是努力越是沮丧,我该怎么办?
慈诚罗珠堪布(下文简称“堪布”):我觉得这个有办法。你可以先去做几件比较容易有成就的、有一定把握的工作。不管这个工作的结果有多大意义,反正先去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你可以先制定一个计划,按照计划内容先去做一件事情,做完了以后再去做另一件。做第一件事之前,一定要有这样的信心:“这个工作我一定会完成的,我一定会做到的!”做成之后再去做第二件、第三件,乃至第五件……全部成功以后,你就会有成就感了。经过这样的训练,以后再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时,你也会先考虑一下,这个工作该怎么样去处理——我要给自己列一个表格,今天这么做,明天这么做;如果这个办法行不通,那我该用什么样的方法……你会把全部都计划好,然后一个一个地去实施。慢慢地,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你也可以处理好,至少这种觉得很自卑、没有成就感的心态从此以后就可以改变了。
主持人:其实改变自卑的第一步,就是要先自我肯定。
堪布:对,先自我肯定。
主持人:要是自己都不肯定自己,那谁还会肯定你呢?所以像堪布说的,先通过一些小的事情来肯定自己,让自己相信:我可以做成功。
堪布:对。其实你肯定也不是一生当中从来没有成功过,这不可能,肯定是把一些小的事情忽略了。你过去肯定有一些成功的地方,多去想一想这些,也就平衡了。
观众2:我觉得自己一直就是一个很自卑、很不自信的人,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如一些有能力、见识广的同学做得好,并且我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超越不了他们,然后心里就产生了很大的落差。想请问您应该怎么办?
堪布:这肯定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很多人都这样。
首先,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喜欢攀比,不仅在学习的时候我们去攀比学习成绩,在物质方面也会攀比,比如说穿什么衣服、家长开什么车接送,等等。这种攀比心态,就让有些人感到自己不如其他人。
开始的时候这可能不是很大的问题,只不过是一个稍微负面的情绪。但是时间长了以后,就会变成一个心理的疾病,就是自卑症。其实你也不一定比其他人差,但是有了这个心理疾病以后,就一直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人家都比自己好。比如说你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全班的同学都比你好,你就是最差的。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你可能需要在心态上做调整。用心理医生的话来讲,可能是有一点点心理上的疾病。但是没关系,不要把这个当作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很多时候把心理疾病等同于精神病,精神病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很多人觉得难以接受,不敢去找医生,一直都回避。其实心理上的一些小问题,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正常人的负面情绪,实际上并不是那么严重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所以不用害怕。但是也必须要重视,如果不重视的话,那它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就不好说了。
有两种方法:一是找一位心理医生。这方面亚洲人普遍不如西方人,西方人有一点点心理状况的时候,立即就会找心理医生。如果你不愿意找心理医生的话,那也没关系,可以自己打坐,打坐完全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这个是有科学证据的。
主持人:打坐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堪布:对,很多问题真的是可以解决的。所以你也可以不用找医生,自己调整、化解一下就行了。如果没有那么严重,只是偶尔认为我不如某某,那就还在正常的范围内。不管怎么样,你可以这样想:假如班级里有四十名同学的话,我绝对不会比所有人都差。虽然我不如某某,但是比起另一位同学,还是会有一些自信。首先把自己的自信建立起来,这样逐渐就能把心态调适得比较正常了。
主持人:用自己的长处去比较别人的短处,你就觉得很开心了。我就是这么自己安慰自己的。
堪布:是,这个是对的,有道理。
观众3:我平时不经常跟朋友吵架,但是遇到一些小矛盾的时候,心里就会特别在意。想问您一下,如何能不让这些小事影响自己的心情?谢谢。
堪布:你平时因为学习压力或者其他的压力,内心可能稍微有一点浮躁。有时候并没有发生什么大问题,根本不需要吵架,但是内心浮躁的人只要对别人说话、做事的方式稍微有一点看不惯,立即就会与别人发生争吵。
有几个方法,你可以试一下:第一,你可以去寺庙买几本佛经的手抄本,用来抄经。在抄经的过程当中,你也许就悟到了一些佛教的道理;即使没有悟到,因为你很专心地去抄,也一定会让你的心沉静下来。沉静下来了以后,就不会那么浮躁,然后这些小事情就不会让你那么冲动,这是一个简单的方法。还有一个日本人经常用的方法:到寺庙里面去,在所有的壁画、塑像里面找一位自己觉得最慈祥的佛或者菩萨,然后坐在佛像前面,心里什么都不需要想,两只眼睛专注于这个佛像非常慈祥的面部,然后心就会静下来。这样看半个小时、四十分钟以后,对内心的平静有特别大的帮助,这是第二个方法。你有或者没有信仰都可以去尝试。第三个,去试一试佛教的禅修,训练一下,这个方法可以让人的心很快平静下来,有很大的帮助。
观众4:我有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们一直被教导要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其实我觉得如何树立是一件很难说清楚、想明白的事情。所以想问问您,我们应该如何树立自己的三观呢?谢谢。
堪布:三观有很多种,佛教有佛教的三观,科学有科学的三观,但是我想比较完美的三观是传统与现代,或者佛教与科学相结合之后,树立一个自己的三观。如果传统的或者佛教的三观都不去看的话,那么我们平时看到的都只是世界、人生最表面的现象。如果不知道它的一些深层次道理的话,那我们的三观其实非常皮毛,它无法在生活中帮助到我们。所以我觉得传统和佛教非常重要,这方面也要学一些;而现代的这些,比如说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在人生观和世界观方面也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非常好的观点,这二者相结合形成的三观,我想可能比较有价值,也有实用性。
观众5:我想请问一下:我觉得父母眼中所看到的我并不是真实的我,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样去跟他们说这些。
堪布:这还是一个沟通的问题。父母应该是比较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你的可能就是你的父母了。
主持人:知子莫若母嘛!
堪布:对呀,应该是。但如果你觉得不是的话,那可能也有一些他们还没有了解到的地方:比如说,你父母也许高估了你的一些方面,或者低估了另外一些方面。如果你小时候住在学校经常不回家,平时跟父母的沟通不多,这样的话,你长大以后的一些情况和生活,父母确实不一定了解;还有,父母毕竟年龄比较大,年轻人的一些想法,他们可能也不是很知道。但这些都是沟通方面的问题,平时跟父母多沟通的话,这个问题我觉得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主持人:我发现很多同学问的都是和父母有关的问题,我觉得下一期节目可以把他们的父母再带过来,单独做一期与父母的对话。这样的话,可能双方的沟通会更加地和谐。
堪布:是。比如说一些年轻人,他们跟父母之间没有大的矛盾,其实他们也特别爱他们的父母,那父母就更不用说了,但就是因为沟通的问题,平时经常发生一些不愉快。比如说,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出去度假,没想到一到目的地就开始争吵,然后大家都不开心。所以我想,我们应该做的是什么呢?主要是要跟父母多沟通,坐下来多聊一聊。
主持人:心平气和地。
堪布:对,要跟父母沟通,让他们了解你的一些想法或一些情况,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我们应该有一些跟父母谈心的时间,坐下来讲、聊。我想可能很多年轻人平时都比较喜欢跟朋友在一起,或者是人机对话,对和父母对话却可能不是很感兴趣,但是不能这样。
主持人:大家总说父母不懂我们,但是其实咱们根本就没有给他们懂我们的机会,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堪布:是,这确实是个问题。
观众6:我有一个问题:人生的目标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呢,还是实际一点比较好?
主持人:为了理想还是现实。
堪布:我觉得这两个都需要。如果你活得非常现实,没有理想,这样可能不太好。很多时候我们会感觉自己的人生没有什么意义,生活非常地乏味,就是因为没有一个理想、梦想去奋斗。
但如果不结合实际,只有一个不切实际的理想,那这种乌托邦式的理想也会很难实现,所以我觉得这两个都需要。
观众7:我想向您提一个问题:随波逐流究竟是好还是坏?社会上都是以大多数人的意志为主流,因此坚持自我会不会活得很辛苦?
堪布:随波逐流要看你跟谁随波逐流,有些时候所谓的主流,不一定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但我们平时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很多人都是随波逐流的。比如说我们的生活方式,还有思维模式,也不一定每个人都觉得这样好,但是也没有办法。就像一个很大型的机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机械上面的一个小螺丝或者小齿轮。这么多的齿轮一个牵动一个转,如果我不想转也没有办法。这个力量我们都没办法去抵抗,所以就只能随波逐流了,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能这样。但这个好与不好,就要看你跟什么样的群体、什么样的人群随波逐流。如果你跟的人群,或者这个领域当中的人不是那么正面的话,那随波逐流肯定不是很好。
但如果只是在一般的情况下,你不随波逐流可能也会有问题。比如说你很有个性,但是你和大家格格不入,这样的话就没办法生活了。所以我觉得这中间应该找一个平衡点,找一个度,这样比较可行。不能完全的随波逐流,不保留任何个性;也不能完全不按大众的模式去做,全部都要用自己的方式,那可能也不太现实。
主持人:其实像历史上的思想家,很多都是非主流的人士,都是和那个时代显得有点格格不入的人。比如鲁迅,他是一位先导性的思想家,但他同样也在世俗中当老师,来获得生活上的支持。只有生活上充足了,他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获得思想上的进步,所以说这也需要有一个平衡的。
堪布:对,除了在一些方面随波逐流以外,如果你有一个私人的空间,在这个小空间里面,用自己的方法应该是可以的,而且这样也许会给你带来一些幸福感, 但是在大的环境里面可能只能去顺应主流了。
主持人:你可以在自己的小宇宙里面去享受自己的非主流意识形态。
堪布:是,对。
主持人:谢谢堪布的精彩开示!今天我们与大家聊了一些在大学生活当中让我们觉得很烦恼、很困惑的问题。大学的生活虽然多姿多彩,但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尤为重要。所以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用智慧、美和爱心,来点亮自己的内心,照亮他人,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美好,然后去温暖整个世界!
每个疑问,都将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慧灯·问道》第二季,给你光,向光生长。
每周四和您一起 思考世界 阅读自己
• END •
关注二维码 收看《慧灯·问道》
您有问题希求解答,
或者您对栏目的意见和建议,
以及栏目合作、文章转载等事宜,请联系:
📮 wendao@huidengzhiguang.com
本公众号视频及文字内容均为原创,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