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讲堂 >> 把悲伤留给自己 返回

把悲伤留给自己





还记得有那么一句歌词:

“把我的悲伤留给自己,

你的美丽让你带走”。

 

也曾听到过这么一句话:

“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办,

把自己的事当别人的事办”。

 

短短的两段话,可谓异曲同工,

然却说尽了为人处事应有的态度。

这或许就是我们苦苦追寻着的智慧。





修悲无量心时,应观想一位被剧烈痛苦逼迫的众生,希望他远离痛苦。


悲心和慈心之间的差别,一定要搞清楚。《大智度论》也讲了,慈心是愿众生得到快乐,悲心则是愿众生远离痛苦,二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在佛教中,大悲心真的很重要,如果没有它,大乘的境界根本谈不上。《佛说法集经》里也说了,修学大乘佛法的菩萨,不需要修很多法,只修一个就可以,这一个法指的是什么呢?就是大悲心。



大悲心犹如太阳普照世界,有了它,任何法都很容易修成。反之,倘若不具足大悲心,即使你修大圆满、禅宗、净土宗,最终也会一无所成。


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法与佛陀的智慧无二无别,是一种特别高的境界,必须要以大悲心作为根本。《菩提心观释》也说:“所有最胜一切佛法,皆由悲心而为根本。”有了大悲心,菩提就会手到擒来,如《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中云:“悲愍众生,则为菩提,已在其手。”




儒教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入行论》中亦云:“避苦求乐同,护他如护己”。这些道理虽然好,但往往只停留在我们口头上,很难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只有把众生的痛苦,真正观到自己的身上,进行换位思考,才能对此有深刻体会。


这样的话,即使你刚开始悲心不强、性情粗暴,但慢慢在大乘佛教的熏陶下,在大乘甘露的滋润下,菩提心的苗芽也会茁壮成长。


当然,每次看到可怜众生,除了要设身处地、换位观修,也可以思维众生当过自己的父母。


—— 恭录于索达吉堪布

《前行广释》




友情提醒


回复"1":学会“面向未来”招生简章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索达吉堪布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10":《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