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届入行论学习笔记|《入行论广释》第24课
一、科判坐标
二、内容归摄(总义)
现在正在学习七支供中的忏悔支。忏悔罪业的有效方法要依靠四对治力:厌患对治力、所依对治力、现行对治力、返回对治力。本课学习所依对治力,所依对治力就是对上师三宝殊胜对境生起强烈的皈依之心,本课广说分两个科判,从思维死亡的角度做了详细宣说为什么要皈依。第一是思维急速死亡而生起皈依之心;第二是思维死亡极恐怖而生起皈依之心。
本课用了6组颂词,来深入阐述了为什么要皈依?分析皈依与忏悔之间的关系。
(一)思维急速死亡而生起皈依之心
1、整个人生和做梦一样完全没差别,都是因缘和合而显现的。而我们总觉得梦是假的,人生是真的。实际上人生亦“是梦是幻”,都是“受已成念境,往事不复见。”我们对人生如梦幻的道理了知得越深,就越会觉得把如梦如幻的事物执为实有而造罪是多么可笑,为此而受苦报并不划算。(详见颂词1)
2、不要说在流转轮回的生生世世,即便在短暂的此生,亲仇大多数都已离开了人间,有些即使没有离开,也纷纷离开自己到别的地方去了。以前为他们所造的恶业如影随形,全部在前方等候着自己。了知此理后一定要皈依三宝,一定要忏悔,在殊胜的金刚萨埵佛面前诚心忏悔。(详见颂词2)
3、因为我们不是很深的了解:死亡来的如此突然,在活着的时候,受贪嗔痴烦恼的牵制,造了很多恶业。我们口头上常说“万法皆无常”、“一切都是有为法”,实际上内心并没有很好的筹划未来的事情。嘴里说着“人生非常非常短暂”,心里想着“我还有很长很长的时间”。本颂重点在于把人人都会说的“人生短暂,寿命无常”的朴素道理融于自心,再再精进地行持善法。(详见颂词3)
4、就像昼夜更替永不停留一样,我们的生命也在一天天减少,恒常衰减,不会有额外增加的可能性,死亡终有一天会到来。(详见颂词4)
(二)思维死亡及恐怖而生起皈依之心
1、当临终死亡来临之际,即使有再多的亲人围绕在身边,谁也帮不上忙,四大分离的痛苦只有自己来承受。所以我们要提前思维死亡的恐怖和痛苦,从而生起强烈的皈依心。(详见颂词5)
2、当死亡来临时,亲朋没办法帮助我们,唯有积累的福德能救护自己。所以现在我们不要太过于贪著世间,贪著亲友,好好修行,认真忏悔,发自内心地恭敬三宝,宁舍生命也不舍三宝,有了这样的决心临终时就会显现三宝的相,很容易往生清净刹土,这就是学佛的利益。(详见颂词6)
发心师兄:定解F01/定解F04/定解F05/定解F12
审核师兄:定解F10/定解F11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本课颂词详解及重难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