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今日当精进 >> 《极乐愿文大疏释》70课 CC+ 笔记 返回

《极乐愿文大疏释》70课 CC+ 笔记


本课脉络


👆 识别上图小程序码查看或下载



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 修建佛堂的功德和毁坏佛堂的过患。

  • 遮止舍法罪。

  • 不论如何不舍弃誓言。


本课难点

  • 盗三宝物资与毁坏经堂的罪过相同。

  • 个人和国家的兴衰和佛教有密切关系。

  • 一般意义的舍法罪出现的原因。

  • 切实遮止不如法行为。

  • 坚定誓言。


本课脉络

  • 忏悔近无间罪--毁坏佛堂。

  • 忏悔舍法罪。


 脉络展开 


一.忏悔近无间罪--毁坏佛堂。


1.佛堂的定义:

①僧众聚集闻思修行的场所叫做佛堂。

②阿底峡尊者:佛像、佛经、佛塔等三宝所依存在的地方叫做佛堂。


2.应舍之行为。

①毁坏佛堂。

②在佛堂里睡觉、吐口水、擤鼻涕、丢茶渣或者放屁。


3.设立佛堂。

①为了避免不恭敬而造业,最好是单独设立

②如果没有条件,设在卧室或者厨房里,中间要隔一个帘子。


4.修建佛堂功德很大

①是甚深的解脱之法。

A.【教证】《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并曾于往世修故佛堂,由此因缘永得解脱。”

【延伸】以后如果有钱要发心造佛堂,如果没有钱要随喜他人造佛堂。

B.上师认为:造经堂的功德就是最大的,是很深的解脱之法。

C.【教证】《俱舍论》:供养僧众经堂可以获得等同梵天的福德,会在多劫中感受善趣的安乐。

②圣者大德示现,重视修建经堂。

A.【事例】法王如意宝在石渠求学时,托嘎如意宝建造了一座经堂,当时法王老人家亲自挖地基、背石头。

B.【事例】学院的老经堂是由僧众亲自建的,上师和法王老人家也亲自去工地干活。


5.经堂超胜于其他建筑。

①使房子具有实义方法。

A.把房子提供给大家闻思修行。

B.能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利益。

a.在生生世世都不会穷尽。

b.虽然房子很小只能坐几个人,但等于供养一个经堂。

②没有实义的表现。

A.有些富人房子特别多,但没有派上用场。

B.死时房子只能留在人间,没有实义。


6.修建佛堂的利益。

①对个人:

A.今生:可以遣除一切不幸和违缘。

B.来世:可以获得巨大的福德。

②对大众:有共同行持善法的场所。

【教证】《毗奈耶经》:若有施主供养僧众佛堂,僧众只使用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佛堂就被大火烧毁了,施主也能获得无量福德,他们供养的佛堂也不算虚耗。


7.佛堂最好用做闻思修行。

①【教言】法王如意宝:“在繁华的大城市里能有这样的道场,人们能在一起学习佛法,这非常好。”

②【事例】上师在四川绵阳市建立了学院在汉地的第一个中心——喇荣金刚道场,一直到目前还在使用,具有殊胜缘起和加持力。

③应该将有漏的财产用到有功德、有意义的方面。


8.染污经堂会感受痛苦。

不能使用污秽的坐垫。

【公案】一个出家人,在僧众的经堂里使用肮脏的敷具,在五百世中转生为背部黑黝黝的人。

【引申】相貌、肤色很难看,可能也和前世的业有关。

②其他染污经堂的行为。

A.【公案1】《佛说因缘僧护经》在经堂的墙壁和柱子上吐痰、吐口水、擤鼻涕……而堕入地狱。

B.【公案2】《佛说因缘僧护经》在经堂附近随地大小便,转生为一个形似厕所的众生。

C.不要有抽烟、喝酒等不如法的行为。

D.经堂铺有地毯,不脱鞋直接进去,来世会转生为铁脚饿鬼。


9.需要特别注意的情况。

①盗取建造三宝所依或佛堂的钱财,造成三宝所依或者佛堂因材料不足而缩小面积,这种行为的后果和毁坏佛堂是相同的。

②【公案】汉地的绍明和尚,私自享用建佛殿的钱。生病时总是见到自己被大火从头到脚燃烧,烧完又烧,反复感受剧烈的痛苦。

③【公案】一人用佛殿的木料给自己盖华宅,不久他身染重病,怎么治疗都没有效果,打卦后方知是盗用常住木料的果报。


10.个人和国家的兴衰和佛教有密切关系。

①毁坏佛教感受苦果。

A.个人。

a.藏地:文革期间搞破坏的人现在肯定在恶趣感受痛苦。

b.汉地:唐玄宗、宋徽宗因灭佛运动而即生感受苦果。(详见法本P207)

B.国家。

a.朝代当权者仇视并以暴力摧毁佛教,会给国家带来灾难,并使国家逐渐走向衰亡。

b.汉地:唐宋等朝代因灭佛走向衰亡。

c.藏地:“宗教民主改革”导致很多寺院被摧毁,大量出家人遭到迫害,结果不久中国就出现了三年大饥荒。

C.誓愿:

a.今后无论遇到什么因缘,绝不损害上师三宝!

b.凡夫人很容易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没有愿力摄持以后可能会造下严重的罪业。

②护持佛教感受快乐。

A.国家。

【教证】《君规教言论》如果一个国家护持佛教,就会繁荣昌盛,战乱灾难也会自然消失。

B.个人。

【公案】《太平广记》:县令李虚并非以好心保全寺院,但以此功德抵消一生的罪业,延寿三十年,死后转生善处。


11.应该尽力忏悔罪业。

①戒后:务必要小心谨慎不造这些恶业。

②忏前:对于以前造的此类恶业应该尽力忏悔。

A.很多佛教徒不信佛时也造过这些恶业。

B.【事例】普杰看起来很虔诚,手里拿着一个转经轮,但在文革期间她批斗自己的父亲。

③思维:如果再来一次运动,那时自己会不会对佛法生邪见?会不会损害上师三宝?

.忏悔舍法罪。


三宝殿经所依等,

以彼作证违誓等,

发露忏悔舍法罪。

1.释义:

以寺院、佛堂或者三宝所依等殊胜的对境作证而造下的,自食其言等罪业,我们应该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面前发露忏悔此类舍法罪。


2.依殊胜对境做的舍法罪。

①殊胜对境是严厉对境。

A.仅仅违背了以天尊为证誓言,就必须造天尊的身像来弥补。

B.违背以殊胜对境发誓的誓言,过失更是极其严重。

C.两地对比:

a.汉地很少有人以三宝来发誓。

b.藏族人造的此类舍法罪比较多。

I.因为有以三宝作证发誓的传统。

II.通过发誓来证明自己或某件事情,对方会接受

D.对治:应当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面前发露忏悔。

②不能随便发誓并自食其言。

A.【教言】喇拉曲智仁波切:“如今有些人连做一个小泥塔或者刻印一句观音心咒的能力都不具足,竟然口口声声以《甘珠尔》、《丹珠尔》作证而发誓。这些人到底在想什么?大多数人以开玩笑的方式发大誓,结果福德在口中耗尽。”

B.卑劣之人经常违背誓言。

a.【教言】邬金莲花生大士说:“劣者自食其誓时,灭福损失庄稼也。”

b.这样的人越多,世间的福德越损减。

c.外境会出现很多恶相。

I.草木不茂盛。

II.庄稼不丰收等。

C.没必要做大量盟誓。

a.为了小事作大量盟誓,是不顾盟誓、言而无信的表现。

b.语言确凿可信,就根本不需要许多盟誓。

D.没有特殊必要不能随便发誓。

E.一旦发誓,无论如何都不能违背,否则一定感受报应。

a.【事例】《东南快报》:福建有一男子为赖账500元不惜对天发誓,称如果自己确实欠钱就遭雷劈,结果一分钟后就被雷击倒。

b.誓言的力量非常大,如果违越誓言会有很大过失,以此过失很可能立即遭到报应。

c.【教证】《二规教言论》不舍弃誓言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舍弃了誓言,一定会遭受报应。

d.【公案】“鹿王本生”的故事中:那个人违背誓言,遭到了报应:身上长满烂疮,嘴里流出脓血,浑身臭不可闻。

③善的誓言可以实现所愿。

A.【公案】米拉日巴尊者立誓:“我若不得殊胜成就,纵然饿死也不为觅食下山……!”最终他获得了殊胜的成就。

B.【公案】大译师仁钦桑波也立下过修行的坚定誓言,后来获得了成就。

C.【公案】阿那律尊者在佛面前发誓:今后纵然形枯体烂,也不在世尊前合眼睡眠!……成为佛陀十大弟子中的天眼第一。

④以誓言坚定可以区分好人坏人。

A.好人:只要一发誓就不会动摇。

【事例】高僧大德誓言坚定,发下誓言后永远不会改变。

B.坏人:即便发下誓言,也不受誓言的约束。

C.不守护誓言,一切护法神、天人都不会保护他,很多事情都无法顺利成办。

D.誓言坚定是成办事业的秘诀。

⑤自食其言的果报。

A.成熟于外境:转生在土地贫瘠、食物没有营养、恒常遭受四大灾难的地方。

B.成熟于自身:成为没有威力、没有智慧、没有福德之人。


3.一般意义上的舍法罪。

①出现的原因。

A.依止无有智慧、具偏袒心的上师。

B.以贪嗔之心扰乱佛教。

C.表面上听闻一些佛法。

D.在迷乱显现中得到“授记”。

E.生起增上慢。

②过患。

A.自己造舍法罪。

B.让别人舍弃了正法。

C.罪过比同时造五无间罪还严重。

a.【教证】《入大乘论》:“谤法之罪,重于五逆,恶道长远,久受苦报。”

b.【教证】《般若八千颂》:“何人若造五无间,不及相似谤佛法。”

c.【教证】《经庄严论》:“随闻具智慧,若谤所闻法,异相无量身,愚者何定为?”

d.【教证】《经庄严论》:“尽解直声义,生慢失智慧,舍弃诸善说,毁自嗔法障。”

I.根据字面的意思直接理解法义。

II.生起增上慢而障碍产生真正的智慧。

III.舍弃了诸佛菩萨和高僧大德的善说。

IV.最终只会毁坏自己,对正法的嗔恨也成了获得成就的障碍。

D.如今诽谤佛法的现象。

a.诽谤宗派:说“格鲁派不对”、“宁玛派不对”、“禅宗不对”、“密宗不对”

b.诽谤法门:说某个法门不是纯正的佛法。

c.诽谤经论:称《楞严经》、《维摩诘经》是伪经,《入大乘论》是后人伪造的,等等。

d.有些没有智慧者随声附和,最终也造下了舍法罪。


4.佛教徒对佛法要有敬畏之心。

①孤陋寡闻、偏执一方的人,对佛法时要特别小心谨慎。

②希求解脱的人应该做的。

A.恒时以正知正念守护自相续。

B.恒时祈祷上师三宝。

C.不要造毫无实义的舍法重罪。




  • 个人分别念整理仅供参考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明日死谁知 今日当精进


往期推荐


《极乐愿文大疏释》69课 CC+笔记

《极乐愿文大疏释》68课 CC+笔记

《极乐愿文大疏释》67课CC+ 笔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文字版权归作者享有,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