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幸福都是来自于慈悲和利他
点击↖关注平台
回复“六祖坛经”
获得已连载合集
其实体验“了无一物可见”和“了无一物可知”并不是很难,但是要巩固下来或者是让它继续地去发展,那这就比较难。所以我们首先修四加行和五加行,把基础方面做得非常好,然后对上师、对法特别有信心,这样的话,证悟这些不是很难。证悟以后,第一个是巩固证悟的境界;不仅仅是巩固,在这个基础上让它继续发展,这有一定的难度,必须要有耐心或者是精进。
当现实生活中所有的这些烦恼都不能影响我们、都不会动摇我们,所有的痛苦都不会让我们产生恐惧的时候,大家想想,这个生活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这才是真正幸福的、快乐的生活,所以佛教把这个境界叫作大乐。小乐是什么呢?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这些世俗的幸福和快乐。大乐是世俗生活背后更高层次的快乐和幸福。
这个时候,虽然我们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执著,但是我们发现了无数的人都不知道这个道理,还在受苦。那这时我们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心愿,是什么呢?就是让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把所有人从这个噩梦当中唤醒。因此,我们就会投入这个工作当中,这就叫作弘法利生。
利生需要弘法。如果没有弘法,比如说我们做一些物质方面的慈善利他,当然也非常好,有它的价值,尤其是对某些人来说,物质更加需要;但是从另外一个层次讲的话,这个只能解决暂时的生活问题、温饱问题。实际上一个人的力量,也不可能解决所有人的温饱问题。假如解决了温饱问题,是不是他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当然不是了,还有更多的问题。
更多的问题怎么样解决呢?不是给予,而是让他自己明白道理,自己明白了以后,自己就会解决的,这才是最好的方法。比如说我们做慈善的时候,一直都是给予物质,最后是帮助他还是害了他,也说不清楚。最好的方法是给予他一些知识、智慧、技能,然后他通过这个技能,自己去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这是最好的慈善。
佛陀度众生的方法,完全符合这种想法,不是佛来恩赐,不是佛把最好的东西给予每一个人,这是佛给不了的。如果佛能够给予,那我们根本不需要去求佛,佛一定会主动地给每一个人的。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解脱,还有这么多的众生在受苦,这就说明佛是给不了的。所以禅宗或者六祖也在讲:佛不度众生,众生自度。当然我们也不能走极端的路,认为我根本不需要佛,这是不可能的。但也要自己努力,这样才能够证悟。
刚才讲了,他完全可以自己解决自己内心的所有烦恼,这个时候,他对所有众生产生更强大的慈悲心。因为有了慈悲心,他心里装的是什么呢?装的是满满的利他之心,然后他做什么呢?做利他的工作。那么这个人怎么可能不幸福呢?他绝对会拥有非常幸福的人生。
不了解的人也许会想:整天都是为别人付出,这有什么好幸福的呢?这肯定很辛苦。有这种想法的人,可能还没有感觉过在真正利他当中所获得的这种滋味,真正的幸福都是来自于慈悲和利他当中。
证悟以后,第一个他对生老病死的畏惧、恐惧消失了;第二个生活中琐碎的事情带来的所有烦恼全部消失了;第三个他拥有了强大的慈悲心和智慧、利他。这样以来,他的人生既是幸福快乐的,又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条路真的非常有意义,大家要努力。
这句话已经非常清楚地说了,有什么样的感受才叫作证悟。这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个不是通过思维逻辑,第二个不是语言文字上的理解,是自己亲自体会到“无一物可见”“无一物可知”。在不贴标签的情况下,自己真正地感觉到的时候,可以不需要问任何人,自己可以决定——我开悟了。
刚才也讲过了,现在再强调一下,非常平静的禅定也有类似的感觉,不要弄错了。有一点点禅定的时候,自以为证悟了,然后到处宣扬——我证悟了……怎么怎么样。这种人不可能证悟的。证悟的人不是这样子,传统上,无论藏传、汉传,真正证悟的人不会说自己证悟了。天天挂在口头上说自己证悟的人,实际上没有证悟。除非是有一些特殊的原因、理由,一般情况下,证悟者是不会这样宣扬自己证悟了。真正的证悟者都是很谦虚的,谦虚是佛教的传统价值观。
自己打坐明白了就可以了,不需要给讲别人听,自己默默无闻地去修行,就不会遇到太多的障碍。因为我们有可能根本没有证悟,即便是有一点点的证悟,四处宣扬的话,就会出现障碍,从此以后就会停滞不前。所以,不要宣传,自己修就好。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