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慈诚罗珠堪布 >> 烦恼,你可知他的真名? 返回

烦恼,你可知他的真名?

慈诚罗珠堪布 慈诚罗珠堪布 2019-08-15


NEW  BOOK

2019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

《宝鬘庄严论》

连载 17





往期: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1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 02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 03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 》04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5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6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7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8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9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0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1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2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3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4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5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6




三,不拒绝念头。

 

 

念头本来就是法性的游舞。“游舞”这两个字,在密宗里讲得比较频繁,其含义,也即投射、投影。


游舞的意思,就像一个演员利用各种道具和戏服,表演各种舞蹈或戏剧,一会儿演天人,一会儿演魔鬼,一会儿演平民,一会儿又演皇帝……观众能看到的,只是被道具和衣服包裹的角色,却看不见演员的真面目。这样千变万化的姿态和表演,叫作游舞。


其中的演员,好比是心的本性如来藏。演员饰演的角色,则好比世俗的种种显现。


今天我们能够看见的世界,叫作人间;如果投生到饿鬼道,就变成了饿鬼的身体,看到的也是饿鬼的世界;如果投生为天人,看到的世界,就是天界。饿鬼、天堂、人间三者,是表面的游舞。真正的演员,是心的本性如来藏。内心投射出来的种种世界,叫作游舞。


包括我们所有的念头——贪、嗔、痴等烦恼、负面情绪,以及慈悲心等正面的念头,都是心的本性如来藏投射出来的现象。无论是善的念头、恶的念头,还是无记的念头,实际上都是心的本性光明如来藏的投影,都是一回事。所以,我们不需要拒绝这些念头。


因为有心的本性如来藏,所以在证悟的时候,可以看到清净的现象。


这里有一个误区,我想可能很多人会被误导,这时候一定要注意。不拒绝现象与念头,都是针对已经证悟,而且证悟境界比较高的人讲的,并不是对初学者讲的。初学者肯定不能不拒绝贪、嗔、痴,一定要知道轮回是痛苦的,不能再堕入轮回,要从轮回中解脱。如果没有这种决心,就等于是没有出离心了。同时,初学者在打坐的时候不能有各种念头,否则无法修禅定。没有禅定,也不能证悟。

对没有什么证悟境界的人来说,念头就是禅定的障碍,所以要拒绝念头,要清理、控制杂念,不让他们产生。但对已经证悟的人来说,所有的念头都没有问题。对他们来说,每一个念头都是光明法性或法身,所以不需要拒绝念头。拒绝与否的界线,一定要分清楚,不能一概而论。


密法里讲了很多对我们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但对高境界的人来说,这都是稀松平常的事。


平时,当我们的心里冒出一个念头的时候,要去识别它。其中的识别,要求不是很高,只是立即感觉到了,发现了,也可以叫作识别。这个“识别”有什么用呢?比如,当我们内心产生一种嗔恨心的时候,如果不加识别,它就会慢慢发展壮大,最后有可能升级到打人、骂人的程度。如果能够识别或者观照,初生的嗔恨心就会失去力量,慢慢减弱直至消退。高境界的识别,是指证悟者在冒出一个念头的时候,立即能认识到它的本性。


四,不要舍弃本是智慧之启示的烦恼。

 


贪、嗔、痴、疑、慢,叫作五毒,它们是所有烦恼的根源。而这五个烦恼的本质,却是佛的五种智慧。显现在外面,就是五方佛,所以,对已经证悟的人来说,贪、嗔、痴、疑、慢实际上是五方佛。当然,对没有证悟的人来说,那就不是五方佛了。这个界线如果不分开,我们一定会走错路。

如果没有证悟的人不控制烦恼,让贪、嗔、痴、疑、慢随意生起,就一定会造业,继而堕入地狱等恶道。不拒绝烦恼,不是针对普通人而言的,而是针对证悟者而言的。

我们必须知道,今天我们看到的任何外在事物,包括金钱、权利等等,都既不好,也不坏,而是中性的。是我们自己的心态,决定了对境的好与坏。

比如金钱,有人以为,佛教把金钱视为修行的障碍,其实也不一定。如果善用金钱,可以做很多与解脱有关的善事;如果用金钱去吃喝嫖赌,其果报也十分可怕。金钱本身没有好坏,对待它的态度,决定了金钱的好坏。
同样,当我们没有证悟的时候,烦恼会引起杀、盗、淫、妄等恶业;但如果证悟了,烦恼反而是解脱之因。贪、嗔、痴究竟是好是坏,是以我们的境界来决定的。

这样的说法,只有密法才有。一般的显宗会告诉我们,贪嗔痴是邪恶的,一定要远离。在我们还没有证悟的时候,显宗讲的完全正确。在此阶段,一定要远离、回避、控制烦恼,否则它一定会让我们受苦,一定会折磨我们。但如果有一天我们证悟了,外在的世界发生变化了,烦恼也会有所变化,不会永远都是邪恶的。

对证悟了一地、二地的菩萨来说,有些时候是念头,有些时候是智慧,还处于半智慧半念头的阶段,八地以上是没有念头的。但在我们这种没有证悟的人眼里,绝大多数念头是负面的,这都是由内心的状态决定的。

现实生活中也可以感觉到,当我们心情愉悦的时候,无论看到每一个人的面孔,还是看到大自然等任何景象,都和悦安详、魅力无限,让自己生起无比的欢喜心;当我们心情烦躁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变得狰狞丑陋、恐怖凶残,更让自己心神焦虑。

《维摩诘经》中也讲过:盲人看不见日月的存在,并不表明日月不存在,只是盲人自己的眼睛有问题。同样,世界的本质永远都是清净的,但凡夫却看不到清净的世界。即使看不见,清净却始终存在。


密宗的本尊修法或生起次第修法,就是修清净观。显宗只讲了一部分理论,却没有讲清净的具体修法。只告诉我们修无常、痛苦、无我等四念处,修到菩萨八地的时候,因为心清净了,世界自然就会清净。但这种修法要花很长时间,修法的路途遥远而崎岖。

密法却与此不同,它是直接把自己观想为金刚萨埵或其他本尊,把周边观想为佛的刹土。这些修法非常直接,所以进步比较快。但前提条件,是必须让自己的根机与之相配。如果根机跟不上,密法再快也没有用。如果不需要根机相匹配,任何人都可以直接修密法,当初释迦牟尼佛也不会有第一转法轮和第二转法轮,直接就转第三转法轮或者密法即可。佛陀之所以很晚才转第三次法轮,在圆寂的前一年,才传了《时轮金刚》等密法,其原因也在于此。



To Be Continue



念头本来就是法性的游舞。“游舞”这两个字,在密宗里讲得比较频繁,其含义,也即投射、投影。



——慈诚罗珠堪布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