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萨行论》生西法师笔录*第19课-02
《入行论》第19课笔录
===============================
原文作者:寂天菩萨
本文作者:生西法师
〖如云:浴拭妙衣饰,香薰花神馐,灯地室宝伞,意幻十二供。〗有些论典把《入行论》中的意幻供养分成了十二类。我们在听课的时候,一边听一边随文作观,在脑海中构现出这些供品,然后观想把供品供养三世诸佛,最后祈祷我们的相续中能够产生殊胜的菩提心。
〖意幻供养可分为十二种:〗
馥郁一净室,晶地亮莹莹;
宝柱生悦意,珠盖频闪烁。
“馥郁一净室”:具有馥郁香气的清净房室。“晶地亮莹莹”:水晶所铺成的地面,看起来莹莹发光。因为寂天菩萨出生在印度,印度很热,观想水晶宝地有一种清凉的自性。“宝柱生悦意”:柱子也是珍宝所形成的,看了之后马上产生悦意的感觉。“珠盖频闪烁”:柱子上面悬挂了很多珍珠宝盖,频频闪烁着光芒。
〖一、沐浴:用旃檀薰染的浴室散发出扑鼻的芳香,水晶地晶莹剔透,光彩夺目,打扫得十分清洁。〗相当于我们在世间中请一个很高贵的客人去沐浴一样,一定要把浴室准备得非常好。此处说用栴檀熏染过的浴室散发出非常扑鼻的芬香,水晶地晶莹剔透光彩夺目,到处打扫得非常清洁,没有一点灰尘。
〖光芒闪烁、各种珍宝的柱子上悬挂着闪光珍珠装点的华盖。〗我们再观想光芒闪烁的珍宝柱子上,悬挂着很多闪光珍珠装点的华盖。如果曾经去过一些比较高档的建筑物,观想的时候可以作为参照,通过我们自己的心改造一下,想象为浴室。以上颂词讲的是浴室的总结构,下面讲细节:
备诸珍宝瓶,盛满妙香水,
洋溢美歌乐,请佛佛子浴。
“备诸珍宝瓶”:浴室准备了很多珍宝造的玉瓶,玉瓶中盛满了妙香水。浴室中有各种非常好听的音乐,有些是赞佛偈,以美妙音乐供养诸佛。“请佛佛子浴”:邀请诸佛和佛子到这个浴室受供,供养三世诸佛来圆满资粮。
〖在此,已备好盛满涂香配成的悦意香水、鲜花的许多金等宝瓶,伴随着歌声乐音而请一切善逝及佛子沐浴。〗首先,我们已经备好宝瓶,里面装有用各种涂香调配好的悦意香水和鲜花,伴随着歌声乐音,迎请一切善逝一切佛子来沐浴,沐浴之后,我们观想愿一切众生获得殊胜的菩提心。
在堪布根霍仁波切的入行论的注释中,就把浴室观想成三层楼的结构。第一层楼安住一切众生,如请客的人和其他六道众生都在第一层楼;第二层楼是真正的浴室,即是“馥郁一净室,晶地亮莹莹,宝柱生悦意,珠盖频闪烁”;第三层楼是一个大厅,是诸佛菩萨安住、接受供品的地方。在第二层楼和第一层楼中间有水管连接。
我们不能把浴室观想成一个小的房子,要观想为很大、很大的一个无量殿,一切诸佛菩萨我们都要迎请,请诸佛菩萨来接受我们的供养,然后自己幻变出很多供养的人或供养天女,以宝瓶中的水给佛和佛子沐浴。实际上佛和佛子的身体都是很清净的,上师在讲记说,初地菩萨之后的菩萨,他们的身体是非常干净的,不会有垢染、也不会有虱子、小虫等等。佛陀的三十二妙相,就是宣讲佛陀的皮肤、身体等的种种功德。所以并不是因为佛菩萨身体脏了,必须要接受洗浴,是从为了让我们圆满资粮的角度来讲。而且供养沐浴的功德利益非常大。所以如果我们能以清净的发心观想,很多罪业都可以忏悔清净。通过给诸佛菩萨沐浴的这种善行来清净相续中的很多垢染、罪业,这是非常殊胜的一种修法。
佛菩萨沐浴后的水,从二楼和一楼之间的水管流到了一楼,我们就观想浴过佛菩萨的水流从我们的头顶进入,清净我们相续当中的种种垢染,清净我们的贪嗔痴、嫉妒慢,所有的烦恼、无明、愚痴全部清净,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得到内外清净的功德。如果能够这样观想沐浴供养,就能够自他二利。
《佛说浴身经》还是《洗浴经》中讲到,如果能够给僧众造浴室,供养僧众洗浴,功德利益非常巨大,既可以积累资粮,又可以清净罪业,最后还可以获得涅槃的果位。所以沐浴供养是有来源、有根据的,其他经典中也有记载。在佛陀降生日那天,佛教中好多地方都举行浴佛节,就是对释迦佛的太子像进行沐浴。藏地是把开光物品的影像摄入镜子,然后用宝瓶水一边念咒一边冲洗镜面,观想需要开光的物品变得非常清净,有很多不同的仪轨,总而言之,我们可以一边念诵一边来观想,如果今天讲的时候没来得及观想,下课时可多念几遍这个颂词,一边念一边观想供养诸佛菩萨沐浴,从而清净自他众生的罪业,这是我们圆满资粮的一种方式、一种意幻供养,只要自己能够想得到,佛菩萨就可以接受供养。所以从这方面来讲,邀请一切善逝和佛子沐浴可以清净我们的罪业。
香薰极洁净,浴巾拭其身,
拭已复献上,香极妙色衣。
颂词中有两项意幻供养:一个是擦拭供养;一个是妙衣供养。沐浴完之后,我们再观想供养的人手上拿了很多非常干净、用殊胜妙香熏过的浴巾,来擦拭佛和菩萨的身体,在显现上把水珠擦拭干净,这个就叫擦拭供养;然后“拭已复献上,香极妙色衣”就是妙衣供养。给诸佛和菩萨献上非常善妙、散发着浓郁香气的妙色衣服。因为供养要挑选最好的供品,所以此处一方面衣服的质地非常好,另一方面散发出芬芳香气,让人非常悦意,可以突出我们供养的殷重之心。如果随便找件衣服换上去,心不殷重的缘故,在修法的时候就会产生过失。虽然诸佛菩萨看供品好坏是平等的,但关键是我们并不是诸佛菩萨,我们需要累积资粮,所以就要用自己能够想到的最好、最洁净的供品来供养三世诸佛。
〖二、擦拭:等待诸佛菩萨沐浴之后,用妙香薰染、清洁柔软、无与伦比的衣物(浴巾)擦拭他们的身体。〗 等待诸佛菩萨沐浴之后,我们用妙香熏染过、非常清净柔软的浴巾擦拭诸佛菩萨的身体。我们可以观想很多供养者给诸佛菩萨进行擦拭,这样的观想很有必要。就好像平时在佛像上、经书上落了很多灰尘,就显得对佛菩萨很不恭敬,所以需要经常擦拭佛像,不要让它沾上很多灰尘。同样的道理,诸佛菩萨是功德非常圆满、利益众生的殊胜主尊,所以我们应该经常用很好的浴巾来擦拭佛像。佛堂中的佛像,我们可以用柔软的布经常擦拭,如果上面灰很多,我们自己看起来也不容易产生恭敬心;如果已经擦拭过,佛像显得很干净、很庄严,这个时候自己和其他人看到也容易产生信心。擦拭佛像实际上也非常重要。
〖三、妙衣:擦拭完毕以后,对于出家装束的佛菩萨,供上袈裟等适合出家身份的芬芳妙衣;对身着在家装束的尊众,献上色彩各异、柔软飘逸的妙衣。〗擦拭完毕之后,对出家装束的佛菩萨,我们就供上三衣、袈裟等适合出家身份的芬芳妙衣。诸佛如在印度金刚座或其他刹土以八相成道示现成佛,基本上都是以出家身份证道。佛弟子、菩萨现出家相的也非常多。虽然很多菩萨现的是在家相,但是当时在印度,很多菩萨都是在释迦牟尼佛面前出家的,比如弥勒菩萨、文殊菩萨等等。但就大多数人的根基而言,多数菩萨现的是报身相,就是在家相。
“对身着在家装束的尊众,献上色彩各异,柔软飘逸的妙衣”:佛菩萨度化众生可以通过出家、在家两种方式,所以我们供养僧众菩萨妙衣,他们不一定都是出家人。《宝性论》说获得一地菩萨以上果位都是大乘僧众,既有出家身份,也有在家身份,其他很多经论也讲得很清楚,不值得奇怪。所以在家也有僧众,为在家装束的僧众“献上色彩各异,柔软飘逸的妙衣”,献上这种报身的衣服。如是报身相的佛,就供养报身佛的服饰,报身相的菩萨也供养相应的服饰,总而言之为诸佛菩萨供上妙衣。
做完第二、第三擦拭供和妙衣供之后,我们就开始观想愿自他一切众生都能够获得无伪的殊胜菩提心。
亦以细柔服,最胜庄严物,
庄严普贤尊,文殊观自在。
第四、饰品供。“亦以细柔服”:以非常细柔的衣服,最好、最庄严的饰品来供养庄严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和观自在菩萨等诸大菩萨。菩萨实际上并不需要很多饰品来装饰自己,但有的众生有时必须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调化。所以菩萨调化众生的时候,具足一切善巧方便:有时示现知足少欲的出家相;有时示现佩戴很多饰品的大长者相、大富豪相等等;有时是直接硬夺这些众生的心;有时是示现其他众生很喜欢的一套。所以他们看到菩萨装饰这么好,他们内心也慢慢产生一种亲近心、欢喜心,这样便于调化众生。所以我们以最胜庄严物来庄严普贤菩萨等大菩萨。
〖四、饰品:以成百上好的冠冕等装饰品庄严现见真谛而成为圣者的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观自在菩萨、金刚手菩萨、弥勒菩萨等根据所化众生的根基而持在家相的诸位大菩萨。〗一般来讲,现见万法真谛是初地菩萨,但是普贤菩萨、文殊菩萨等等,显现上虽然是十地菩萨,实际早已成佛,是倒驾慈航来度化众生。这些大菩萨根据所化根基而持在家相。在藏地绘画的八大菩萨像,无一例外全都是在家相,属于持报身相的菩萨。佛在世的时候,有一部分菩萨还是守持出家相,经论有很清楚的记载。汉地一些菩萨是出家相,一些在家相:比如峨眉山的普贤菩萨,五台山的文殊菩萨,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全都守持在家相形象。而弥勒菩萨示现的就是一个出家相,没有显现在家相,平常我们说的大肚弥勒,这个名号比较普遍;还有地藏菩萨也是显现出家相。但是在藏地八大菩萨无一例外全都是示现在家相。所以根据所化的根基而持在家相的这些大菩萨,我们对他们做广大清净的供养,愿自他众生因为供养这些圣者殊胜饰品缘起的缘故,也能够迅速产生清净无造作的菩提心。
本课就讲到这里。
(第十九课辅导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