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一无所有中去拥有,最终怎么不无奈呢?|《醒梦辩论歌》09
醒梦辩论歌
·幻乐众音
全知麦彭仁波切 造
堪布益西彭措 讲授
二、醒梦争辩
分二:(一)引言 (二)正辩
(二)正辩 分二:1、总说 2、分辩
2、分辩
分十:(1) 现前显现 (2) 过后成空 (3) 现量亲见 (4) 相续长短 (5) 待缘方生 (6) 有堪为有 (7) 有无平等 (8) 换位无用 (9) 自心迷现 (10) 谁真谁假
(9) 自心迷现
彼无实义自迷现。
在前八轮的辩论中,醒者遭受惨败,他还不服输,忽然灵机一动,又拿出一把杀手锏来。他说:梦里的法没有实义,都只是自心迷乱而显现的,所以都是幻像,而醒时的显现都是真实的存在。比如,醒时的饿是真饿;醒时的雨是真雨,这雨确实淋湿了衣服、冲倒了房屋,所以是真雨。
醒时饥等亦妄现!
梦者说:你醒时饥饿、饱暖、快乐、苦恼等,同样是迷乱显现,并没有真实的体性。你好意思说我,你自己成天生活在幻觉里。
比如干渴就只是迷乱。大家都知道“望梅止渴”的典故,这是讲三国时期曹操带领大军一时找不到水道,军兵们干渴难耐。曹操叫人传话:“前面有一片大梅林,梅子很多,酸酸甜甜,很好解渴。”士兵听了都流口水,这样一直走到前方的水源处。
从这里就看出干渴只是虚妄分别,因为什么梅林也没有,只是骗他说前方有梅林,士兵们一动念“那么大的梅林,树上结满了梅子”,当时就直流口水,干渴也消除了。这证明干渴是虚假的显现,如果是真实的,不可能这样消除。现在只是念头上一转,渴就消除了,可见渴是念头上假立的,所以念一转就没有了。
再讲一事,唐代高丽国有位元晓法师,到大唐来参学,夜晚走到郊外,无地投宿,就睡在坟墓边上。当时他口很渴,看见月光下一汪清水,就捧起来喝,真是甘甜可口、沁人心脾!
第二天清晨,元晓再看,昨晚的山泉是从坟中涌出的,他恶心得大吐,当时就悟了万法唯心。
大家想想,那天夜晚的甘泉是什么呢?不是元晓法师自己的心显现的吗?既认为是甘泉,喝起来非常痛快,但是早晨见水从坟墓里流出,念头一变:这是流过尸体的水。以习气力当时就恶心得大吐。这是早上新的显现,也是他自变自现的。旁边的小动物没有坟墓的概念,它们照样喝得很放心。
又比如,我坐在体育场的看台上观看运动会,绿色的大操场,橙色的环形跑道,看台上成千上万的观众,震耳欲聋的音乐广播,运动员跑动的身影……这就是一场大梦境,都是假的。连我自己也在梦境中也是假的。
看完比赛回来,前面的那一幕消失了,什么也没有留下。如果那是真的,在这时应该能看到它、摸到它,但这时除了回忆之外什么也得不到。甚至仔细观察一下自己,也是了无可得的。前前后后完全是一场梦,和梦里的幻觉一模一样。
反观一下,当时是“当局者迷”,认为正在有一种实有的体育盛会,心外有操场跑道、有万众欢腾、有运动员矫健的身姿……其实这些只是自己的心迷乱现的。它根本不是心外的什么盛会,只是心当时这样显了一下,因此过后什么也找不着。这么明白的道理,很少有人懂得。凡夫的特点就是痴迷,观看之前,心里认为有好东西要追求到,认为不得到就是一大遗憾;观看之后,还津津乐道:“今天的运动会真隆重!”真是痴人说梦!
大家自问:在人间活了几十年,到底得了什么?如果得了,请拿出来展示一下。相信每个人都拿不出来。其实连影子也没有留下,真是微尘许也没有得到!从这里让人懂得轮回里的事都是吹牛、惟恐吹得不够,实际上半点实义也没有,却吹得天花乱坠,搞得煞有其事、有模有样,就这样,让人信以为真,在一无所有当中追求得不亦乐乎!道歌一开始讲了“夸大显现”,以上说的就是夸大的意思。
又比如,看电视,只要电视台的信号不间断,电视中的节目就可以一直稳定地播放下去,可以演十年、一百年甚至更长。
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的人,随着情节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激动、时而不耐烦,全身心投入其中,忘了那只是幻景,完全是虚假的;忘记眼前只是一个盒子,都是迷乱的显现,尽管幻像层出不穷,里面却一无所有。
有首歌唱的是“一无所有”,很多年轻人都爱唱,可惜只是口在唱,心里不明白轮回本是一无所有。世间人愚痴,想在一无所有中去拥有,最终怎么不无奈呢?
所以要了解醒时的一切同样是自心迷乱显现的,和梦完全一样。
不通达唯识的凡夫认为有能取的心、所取的境,把心和境看成是他体。境是心外的法,和有了别性的心法不同,它是有形状、颜色的微尘体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物质。所以凡夫眼里,识和境是两个,由此就认为醒位的显现是心外的物质实体,梦位的显现是心迷乱自现的,两者根本不相同。
事实上,能取和所取是不存在的,心和境并没有二体。这是内道大乘不共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