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CKB】《中观四百论》03 (上)—— 你能高枕无忧吗?告诉你最殊胜最为了义的观察方法~
中观四百论
ZCKB辅导
03
(上)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
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
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壬二、不应以死是人所共有而不生怖畏:
下面讲五个科判当中的第二个科判,不应该因为死亡是一切众生所共同的缘故就不畏惧死亡,这样的颠倒执著也是需要遣除的。有些人想,虽然要死,但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要死亡,所有的人都要死,既然所有的人都要死,那我有什么可怕的?因为一切众生都要死亡的缘故,他认为不需要害怕。这是一种颠倒执著。
一个人死也好,所有的人死也好,死亡的痛苦都是相同的。并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要死,或者我和很多人一起死,我死亡的痛苦就会减轻,绝对不可能产生这样的结果的。就是因为一个人死亡和所有的人死亡痛苦都是相同的缘故,你这个道理就不成立。因此要好好修持对治死亡的方便。这就是这个颂词的总义。
由死共他故,汝无死畏者,
岂唯害一人,由嫉使生苦。
“由死共他故,汝无死畏者”,就是针对他自己的邪分别念,因为死亡是和一切众生所共同的缘故,就认为对死亡不畏惧,认为很多人在一起就会壮胆。就像走到一个怖畏的地方,一个人走的时候很害怕,人一多大家就不害怕了。是不是这样呢?根本不是的,没有这样的机会。
虽然世间上也有很多人在一起壮胆的现量可见的事实,但是这个和死亡是不相同的。所以不能以为很多人都要死,并不是我单独死,就不怕死亡。这是颠倒执著。为什么呢?“岂唯害一人,由嫉使生苦。”难道是单单害你一人,通过嫉妒而产生的痛苦吗?并不是这样的。
有些人认为如果死主单是害自己一个人,其他人全部活得好好的,当然他心里肯定就非常不平衡,但是如果所有人都要死,他心理就平衡了,这样的心态,就是嫉妒的心态。仅仅是我一个人受苦,别人都没受苦,就生起嫉妒。这种寻思分别就是嫉妒所生的痛苦,根本就是不应理的。为什么不应理呢?就是因为不管是一个人死也好,很多人死也好,死亡的痛苦都是每个众生各自去承担的。所以你不要认为所有的人都要死,所以我现在不害怕死亡,根本就不是理由。圣天菩萨通过正理打破了这样的实执。
我们好好思维一下,有时候不一定这样的想法在自己的相续当中很明显,但是也许种子隐藏在自己的相续当中,通过一个颂词一个颂词抉择之后,从方方面面就打破了自己不死的实执。打破实执之后就会精进地修持正法。
比喻当中也是讲到,有一个商人,刚开始的时候,国王就收他一个人的税,其他人的税都不收,他当时非常痛苦,后来国王收所有的人的税的时候,他就觉得很平衡,心安理得。虽然收很多人的税的时候,他自己那份还是要交的,收他一个人的时候,他也是要交的,所交的税方面没有任何差别,但是他就是因为心理不平衡,收自己的时候就会痛苦,收很多人的时候就不痛苦,这就是一种颠倒执,实际上所交上去的钱都是一模一样的。这个意义就是很多人一起死的时候,这个痛苦你还是没有减少,为什么不害怕死呢?死亡的痛苦是相同的,还是要畏惧死亡。是这个意思。
壬三、不应恃有医疗老病的方法而不畏死:
第三个科判是不应该认为老病可以对治的缘故而不畏惧死亡,也是从一些人的邪执开始说起。有些人认为死亡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老和病。现在我们可以现量见到,通过一些特效药可以对治衰老;疾病的话,生疾病有几种因缘,我只要平时好好保护身体,遇到一些良医,有病好好看病等等,这样的话即便生病也可以对治。只要可以对治疾病和衰老,那么通过病和老所产生的死亡就不会产生了。就是因为老病可以对治的缘故,我不畏惧死亡,有这样的邪执。这是不对的。
老病可治故,汝无畏死者,
后罚无可治,汝极应畏死。
老病可以对治,在不详细观察的时候也是可以成立的。为什么说不详细观察呢?因为有些延缓衰老的特例是有的,讲记当中说台湾有个老人八十岁的时候看上去还像二十岁一样,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很少很少,他有钱,再遇到种种殊胜的因缘,每个人是不是都能这样呢?绝对不是的,单单是一个特例而已,在所有众生当中是非常少数的,你不能以很少数的特例来作为理由。
还有你认为疾病可以防治,既然疾病可以防治,为什么还有很多人生病死亡呢?每个人平时都比较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护自己的身体,每个人生病的时候基本上都会去看病,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死亡呢?所以这个根据就不确定。
即使退一万步说你成立了这个道理,老病可治,但是“后罚无可治”,这个“后罚”就是死亡的惩罚,你再延缓衰老,你到一百岁的时候还是死亡,只不过你死亡的时候容貌显得年轻而已。比如说八十岁的老人,他活到一百岁了,死的时候显得很年轻,像二十岁一样,但死是一模一样的,没什么差别。所以“后罚”,最后的死亡之罚,你怎么对治也对治不了,如果说可以对治的话,那么以前的很多帝王将相,很多有权力的人,有财富的人,还有很多修持禅定的人等等,现在都死了。虽然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暂时延缓死亡,但是最后死亡到来的时候,没办法对治的。
就是因为“后罚无可治”的缘故,“汝极应畏死”,你极其应该畏惧死亡。因为最后这个惩罚是没有任何人可以对治的,所以现在你必须要畏惧死亡。畏惧死亡的目的就是相续当中生起无常的概念,修持正法。
在讲记当中还讲到一个比喻,一个大臣造反了,国王派了很多将军想去震压他,但他通过种种狡猾的方便都躲过了执法,最后国王忍无可忍亲自带领大军去征讨的时候,大臣就没办法抵抗,束手就擒。大臣就是众生的比喻,众生可以用很多方法来对治老和病,但是最后死亡到来的时候,没办法对治,就像国王来的时候没法对治一样。
再用很多方法想要对治死亡,根本不可能。有些道家炼金丹可以长生不老,也只不过是时间长一点而已,最后业尽的时候还是会死亡。无色界的众生寿命八万大劫,八万大劫过后还是要死亡,没办法逃脱的,最后的惩罚是没办法对治的。
我们现在找一些相似的理由,圣天菩萨给我们用了一个最厉害的理论,就是“后罚无可治”,我们应该好好想想这个“后罚无可治”,最后死亡来的时候没办法对治的,所以我们只有承认,必须要死亡,必须要修持对死亡有用的法。
很多道友不经观察的时候就说:“我不怕死。”
“为什么不怕死呢?”
“死了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好像极乐世界是他家一样,马上就可以到。没这么简单吧?往生极乐世界也需要出离心,需要很多很多殊胜的方便窍诀,还有比较重的业要清净。即使有带业往生的说法,但是临终的念头如果保持在贪恋世间的想法,或者临终的时候,你因为在世的时候造了很多罪业,心识很迷乱,怎么去往生极乐世界?
或者有人想,虽然我自己没有能力,但是上师会在我枕头上给我超度的,道友会给我念颇瓦的。我们可以现见,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但是由于自己的业力,在世的时候没有好好祈祷,没有好好修持净罪的方法,死的时候很可怜的,或者在大医院当中,或者在家属当中,或者翻车横死,哪里有什么上师道友在身边念颇瓦?这样的机缘必须要你自己去创造,你认为你什么时候死了马上可以往生,只是自欺欺人,既然没有这样的把握的话,还是应该好好忆念死亡,好好修善法,才是真正对自己负责的心态和行为,不应该想我不会死。
这里圣天菩萨用很多殊胜的理论,有些人在看书的时候认为好像是当时在圣天菩萨面前的哪一个众生有这样的邪分别念,圣天菩萨去破斥他,并不是这样的,实际上就是我们自己相续当中有很多不害怕死的邪分别,所以圣天菩萨造颂词一一破斥,让我们对死亡生起畏惧而修持正法,这才是他的殊胜密意。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
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
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继续讲圣天菩萨的《中观四百论》,本论科判分三,其中第一初义已经讲完了,现在正在讲第二论义。
甲二、(正释论义)分二:一、总义;二、别义。
乙二、(别义)分二:一、明依世俗谛的道次第;二、释胜义谛的道次第。
丙一、(明依世俗谛的道次第)分二:一、明由断除四颠倒门修习中士意乐发起愿菩提心之轨则;二、明发起行菩提心已而学菩萨行之轨则。
丁一、(明由断除四颠倒门修习中士意乐发起愿菩提心之轨则)分四:一、明由广思维念死门断除常执颠倒之理;二、明由修有漏身皆苦之门断除乐执颠倒之方便;三、由思维生死体性的不净门断除净执颠倒之方便;四、示于有漏法不应执为我及我所之门而断除我执颠倒之方便。
戊一、(明由广思维念死门断除常执颠倒之理)分三:一、略示由念死门策发勤修解脱道不放逸行;二、广明修无常之理;三、明修无常的利益。
己二、(广明修无常之理)分三:一、修念生际必死;二、自己未解脱死怖不应专忧虑他死;三、教诲应当远离贪著尘事而勤修解脱道。
庚一、(修念生际必死)分二:一、修习粗无常;二、修习细无常。
辛一、(修习粗无常)分五:一、明存活不能遮止死亡及不应只坚信存活;二、不应以死是人所共有而不生怖畏;三、不应恃有医疗老病的方法而不畏死;四、由死时不决定故而不畏死极不应理;五、破勇敢者不畏死的因由。
壬四、(由死时不决定故而不畏死极不应理)分二:一、现见死是一切共有故需畏死;二、破未见决定死故不需怖畏。
有些人因为死亡不定的缘故,不畏惧死亡,这也是一种错误的执著,下面从两个方面破斥这种观点。
癸一、现见死是一切共有故需畏死:
我们可以现见每个众生都是要死亡的,所以必定要畏惧死亡,极其应该畏惧死亡。
如所宰众畜,死是众所共,
复现见死者,汝何不畏死。
有些人会颠倒地认为死亡虽然是会到来,但现在还没有到来的缘故,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该不畏惧死亡。针对这样一种邪分别,圣天菩萨讲“如所宰众畜,死是众所共”,就好像我们见到在一个屠宰场里马上要被宰杀的牛羊等牲畜,每一个牲畜的死亡都是相同的,都是要死亡的。这是用比喻、从全都要被杀死的推理方面来宣讲。再从意义来讲,“复现见死者,汝何不畏死。”,第二个理由是现在正在见它们一个一个被杀死,这样比喻和意义对照的时候,“汝何不畏死”?应该畏惧死亡。
一个屠宰场里有很多的牲畜,一进到屠宰场,它们的命运没办法避免被宰杀。只要进到屠宰场,如果没有特殊的因缘,如放生等,绝对是要死的。所以,所有牲畜的共同点就是要被宰杀。我们进一步观察,看到一只羊或者牛被宰杀的时候,可以知道所有的牲畜都会被杀死的。
三界六道的众生,本身就是通过业力而投生的,所以三界当中肯定要死亡,这个是绝对的。不仅仅是从道理上讲每个人都会死,实际上我们看一个个众生次第都在死亡,有些几十年前出生之后已经死了,还有次第次第生下来,生下来之后如果没有出现违缘都会按照次第一个一个死亡,当然这是讲不出现障碍的情况下,如果中间出现一些横死的障碍的话,不可能活到一百岁,或者不可能活到七八十岁就死了,一生下来就死的、十几岁、二三十岁死的非常非常多,这一切都是我们现量见到的,“汝何不畏死”呢,为什么不畏惧死亡呢?
自己也是这样的体性,我观察和其他的众生有什么特殊性呢?没有什么特殊性,确确实实是相同的入胎、住胎、出胎,从儿童到少年等等,这一切都是相同的,而且身体里面各种物质也是相同的,从业力所显现这一点也是相同的,没有任何差别之处,特殊之处。所以见到其他和我一样的众生死亡的时候,一推知自己确确实实还是要死亡的,所以绝对极其应该极其畏惧死亡,而不应该放逸,不应该认为现在还没有死的时候就可以放逸,可以享乐等等,像这样的邪分别是不应理的。
比喻来讲,就是屠宰场的众生一个一个被杀死,和颂词当中的比喻基本上是相同的。同样的道理,三界的众生一个一个死亡都是我们见得到的,如果自己不能见到的话,可以去F学院放尸体的地方,每天念颇瓦的地方看一看,每天都有至少一个,有时候好几个尸体摆在那里。这仅仅是在F学院这么小的地方当中,一个地方而已,由此推知,每一个地方,每天都有很多人死亡,不知道哪天轮到自己,确确实实没办法避免,所以极其应该畏惧死亡,必须要修持对治法。
癸二、破未见决定死故不需怖畏:
有些人认为没有见到绝对要死亡的理由或者根据,所以不需要畏惧死亡。虽然每个众生都要死这个是决定的,但是死的时间是不确定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既然死亡的时间不确定,一方面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不能确定死或者不死,仅仅通过这一点点理由,他就想不需要畏惧死,这也是一个极为愚痴或者极为颠倒的邪见。这个邪分别念实际上是成立不了的。下面进行破斥。
由时无定故,便思我常者,
则终有一日,死来伤害汝。
“由时无定故”,由于死亡的时间不决定的缘故,就认为我是常有的,如是放逸度日的话,终有一天死神会来伤害你的。颂词总的意思就是这样的。
进一步详细分析,有些人认为死亡不确定,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不一定就是明天,也许还要等几十年,所以死亡时间不确定的缘故,死亡还没有来临的时候,在这个过程当中不需要畏惧死亡,不需要因为畏惧死亡而修持对治死苦的方法。实际上这是非常愚痴的,就是因为见不到什么时候死的缘故,必须现在要畏惧死亡,必须现在就要好好地防范,好好地修持正法。
他认为是一种很好的理由,但实际上一观察的时候,是一种颠倒执,是非常愚痴的一种想法。也许众生在心底隐藏着这样一种想法,现在不好好修法,认为不会死吧?还会活很长时间吧?等等这样的想法。我们现在分析,退一万步说,假使死亡不定的缘故,你还有几十年的时间,比如说还有三十年的时间,是不是在三十年当中死亡不会来我们就可以放逸呢?有些人认为就是应该这样,在死亡还没有来,还有寿命的时候就应该好好享受,为了满足自己的种种欲望,应该去追求,应该好好去享受世间的快乐。死亡到来怎么办?他没有思维。
退一万步说,假使死亡不定,你可以放逸,但是这三十年时间一过,第三十一年的第一天死亡来临的时候,你通过什么办法去对治死苦?没办法。因为在三十年当中,你在存活的这段时间当中,根本就没有修持一点点的对治行。所以你这个理由实际上也是不成立的。
这是针对哪些人讲呢?还是针对这些已经进入佛门的,相信因果的人,对他们讲的。否则的话,对一个根本不信仰佛法的人,根本不信仰因果,不信仰前后世的人,给他们讲这些道理就没什么很大的意义。因为他不相信有前后世,不相信业因果,他们认为死了之后反倒是一种解脱,是一种安乐,人死如灯灭,一了百了,不相信因果的人就会这样想。所以说,这些颂词所针对的就是进入了佛门的人,想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或者相续当中具有各种各样随眠的怀疑,不肯精进地修道,针对这部分众生,他一方面入了佛门,一方面相信因果,有前后世,相信死了之后,要跟随善恶业上升善趣或者下堕恶趣,或者解脱。针对这部分人宣讲的。
前面讲即使在几十年当中不死,这几十年当中你可以好好地放逸,你不需要畏惧死亡,但是一旦死亡来临的时候,你就束手无策,惊慌失措,没有任何可以抵挡的方法。所以现在不管确定还有多少年时间要活,或者不确定还有多少年的时间要活,不管怎么样,在还没有死亡的过程当中,都需要好好修持对治行,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做的事情。
圣天菩萨这里所讲的这些道理,用意所在就在这里。众生的种种邪分别念必须要通过这些殊胜的正理打消。前面分析的是一部分人的情况,认为死亡不确定的缘故,根本不修持对治行。
还有一类众生,在存活的时间当中,修持一点点善法,但不会很精进,他就认为我修持了这么多善法可以了,足够了。一方面他认为自己没有放逸,每天也在念心咒,每天也在做一些顶礼、供养、好像在修佛法,但是在修佛法的时候,我们也要观察,你在修佛法的时候,发心、时间等等是不是真正有能力对治死亡的痛苦,有把握不堕恶趣呢?这方面必须要好好地思维,需要看很多经典,很多论典,真正在死亡的时候要通过什么样的善法才能对治。
在密法和显教当中讲了很多殊胜的窍诀,比如说显教当中讲到临终的时候一心不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等等,密宗当中说临终的时候可以把一切恐怖转为道用等等,都是一种界限。但是如果我们在平时修法的时候没有达到这种界限怎么办?还是要精进地修持,精进地鞭策自己。
可以从梦中观察,虽然梦是一种迷乱颠倒的显现,不是真实的,但是白天修的善法如何,可以在梦境当中观察,梦境当中是做礼拜诸佛,或者看经看论,或者听法,或者对上师生信心,这类的梦境多,还是经常在吃吃喝喝,或者生起贪心,生起嗔恨心等迷乱的梦境多?如果不清净的梦境多的话,证明自己相续当中的业力还比较深重。
如果梦境当中没办法获得这种把握的话,临死的时候心识就更迷乱,而且那个时候有四大分解的痛苦所逼迫,那个时候更没有把握。所以我们不要认为我平时修了一点法,认为这个可以作为我们的依靠处,可以作为我们不堕恶趣的资粮,这方面有些时候是靠不住的。
有些时候我们认为我们修了很多忏悔咒了,每年都四十万,然后平时也修很多忏悔,这样是不是我们就绝对可以不怕呢?这个也有一种观察方法,有时候可以从梦境观察自己是不是清净了罪障,但是有些了义的观点,比如说米拉日巴尊者的道歌集里讲过,自己的罪障是不是清净了,可以用平时你生贪心、生烦恼的次数是不是很猛厉或者很多,从这方面来判断。如果你相续当中真的很清净的话,平时你就不会生起很猛烈的贪心、嗔心,因为你相续很清净,罪业清净了。就是因为相续不清净,平时才会生起很多的贪欲,很多烦恼。
我们虽然好像是念了很多咒,或者在梦中好像是显现了一些清净罪业的兆相,但实际上米拉日巴尊者的观察方法是很殊胜的,自己真正罪障清净的话,肯定自己相续当中的信心、出离心、大悲心、精进、无常的修法肯定自然而然会生起来的,因为罪障清净了,违品没有了,他的善法功德为什么不产生?一定会产生的。我们现在努力地修持了很多正法,就是不产生各种各样功德地原因,就是相续当中还有很多障碍,还有很多罪障。
现在我们没办法生起很多殊胜的功德,还生起很多烦恼的话,就说明我们相续当中的罪障还很严重的。所以从这方面观察自己的相续是最殊胜最为了义的,我们可以好好观察一下。
这部分众生比较多,尤其在F学院当中,在上师的加持下,多多少少都修持了一些善法,都知道不能造严重的罪业,但是很多人就因此不精进,就认为自己修了善法了,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了,针对这部分众生,我们前面讲的这些内容需要好好思维。
因为在其他零散的经典、论典和窍诀当中都提到过这部分内容,对我们自己来讲,经常要观察自己的内心,是不是真正已经离开怖畏了,如果没有这样的把握的话,现在应该忆念死亡很快就会到来,在现在这样的闲暇当中应该好好修持对治行,尤其是要修持殊胜的善法,也就是菩提心和空性这两部分必须要着重地修持。这两部分可以说是大乘的精要,如果有了菩提心和空性的智慧的话,所有大乘的修法就可以囊括了。这样一次修行远远超胜无记心、烦恼心或者一般的出离心所摄持的善法。现在我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当中积累巨大的资粮,清净很多的罪障,都是需要这些殊胜的窍诀。
颂词当中也破斥了一些人不对的观点,有些人认为不定的缘故就不会死亡,但事实恰恰相反,就是因为死亡不定的缘故,才要时刻提防。如果因为死亡不定就“便思我常”,就认为我现在可以不死,可以长久存活的话,总有一天,死亡肯定会来的,死亡绝对会来伤害你的,因为你自己没有对治行,没有殊胜的善法可以抵挡,所以你在死亡的时候肯定是受伤害的,受各种各样的伤害。一方面四大分解非常的猛烈,在很多经典当中讲,在世的时候造了很多罪业没有清净的话,临死的时候,他的四大分解的痛苦是非常猛烈的。而相当一部分人,比如持戒清净的人,或修了菩提心或空性法门的人,他四大分解的痛苦不会非常猛烈,时间会很短暂,这样一比较之后就知道,如果在世的时候没有好好修行的话,死亡的痛苦,死后的痛苦,都是没办法避免的。就是因为死亡不定的缘故,就应该好好地修持对治行。
讲义当中的比喻是一个瓦格罗刹,他所统治的境内的所有人次第次第都会被他吃掉或者杀死,没有一个人可以逃脱,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自己。比如说屠宰场中的很多牛羊等等,虽然总的来讲都要被杀死的,没办法逃脱的,但是什么时候轮到自己就不确定了,就要看屠夫怎么抓,所以时间是不确定的。
同样的道理,三界轮回当中的众生,每个都要死,但是自己什么时候被死主抓去,这个是不确定的,并没有打记号,自己什么时候因缘一成熟的时候就会死亡。因此死亡时间不定的缘故,要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好好修行。《入中论》当中也是说,现在我们自在的时候,应该好好修持善法,否则一旦堕入恶趣,那个时候想要修善法就没有机会了,有的连自己心相续当中忆念都忆念不起来了,只有长时间的受苦。因此现在还具有自由自在的时候,各种各样修行的顺缘都具足的时候,就应该好好去修持对治行。
[终生学习 终生修行 终生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