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读物 六 | 《寂静之道》 祈祷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JI JING ZHI DAO-
寂静之道
作者:希阿荣博堪布
第二部 修行纲要纲要
祈祷
佛法是如意宝,谁祈祷谁得利益。
皈依以后要对上师三宝有坚定的信心,恭敬上师三宝,时时刻刻向上师三宝祈祷,不断增上信心,这样才能得到诸佛最究竟的加持和最圆满的成就。
常常有人跟我说:祈祷上师三宝了,可是没得到加持。能否感应到上师三宝的加持,完全看自己的信心。心存疑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仿佛想检测三宝的能力,以这种心态,丰即佳说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感应到加持。
佛菩萨的加持力也就是他们护佑众生的愿力,这种愿力极其强大,像西方极乐世界那样广大庄严的诸多清净刹土都完全是由佛菩萨的愿力所化现,所以不要怀疑诸佛菩萨是否有护佑众生的力量,关键是自己心里是否真的相信并愿意接纳佛菩萨的加持。
我的一位上师晋旺堪布,年轻时在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座下学习,显现上成绩不太好,总不能理解法义。于是他向文殊菩萨至诚析祷,如法念诵了几亿遍文殊心咒,再进行闻思,轻轻松松便通达了五部大论,成为佛法再弘期藏地第一流的大堪布,讲课时滔滔不绝、旁征博引,经文论典全部谙熟于心。
修法要有信愿。信心不是嘴上说相信,是心里认定一件事就豁出去做,不计较要为此付出多少代价,也没想过这事会办不成,更没想过可以选择不做。
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顺境或逆境,都不能舍弃三宝,忘记三宝的加持。不要只在逆境时才临时抱佛脚,顺利的时候更要牢记佛陀的教诲。
学佛人经历顺境,不要太执着,要知道这只是前世所积累的福报。我们在这一世真正地发愿生生世世能够利益众生,发愿好好学佛才是最重要的。
遇到违缘,不过是前世的因果,不用惧怕。这时务必坚定对三宝的信心,从心底深信三宝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凭借这种信心,一定能克服违缘,迈过生命中的坎。
时常在心里祈祷上师三宝。对三宝信心不变、竖定不移,极乐世界的大门就打开了。
不要执着所谓的根器,只要对上师三宝具足信心,就一定会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
三宝的加持,关乎我们内心的转化。不论通过何种形式表达对三宝的皈依,如果我们的内心因此而持续地向良善的方向转化,空性的见解和菩提心不断增上,那便是得到了护佑和加持,因为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让一个人的内心坚韧、宽广。
善良
无论什么样的外表,过两年都会衰老。人不同的是心,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善良的心地更加珍贵,善良的人是最值得尊敬和赞叹的人。
学佛和做人是一回事,不是学佛是一套,做人又是一套。人道完善,佛道成立。
品是修行的基础,没有基础,修行便像在空中盖楼,不牢靠。佛法在世间法上体现为高尚的人格,高尚的人格反过来也是学佛的基础。为人有问题,学佛时会产生很大的违缘。
富有、能说会道、勇猛善战未必是好人,在我们的传统里,好人的根本归结起来就是一点:心地善良。
善良可以说是学佛人最核心的品质。法王如意宝的教言里写了:善心不说、稳定不变、脾气好、有智慧的才是好人。
有的人性格孤僻,不能温和、贤善地与人相处,他们不知道,众生是学佛人的福田。
当一个佛弟子在相续中真正生起了对众生的慈悲心时,他自然而然地
会伤害任何众生,也会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这对修行也是很好的助缘。
学佛是用来观察自己,不是用来观察别人的,要管好自己,不要总看别人的过失。一切外境只是自心的显现,心清净,外境自然清净。
做人要谦虚,勇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否则永远没进步。别太拿自己当回事,就不会固执己见。
一个佛弟子会越来越谦卑,对他人越来越有恭敬心。对所有人都谦卑,这是一个尊重自己信仰的弟子真正把佛法融入于心的体现,也是佛教徒最明显的特点。
身为佛教徒,在任何时候,说话、做事,都不能伤害众生的心,也不要诽谤其他宗教。法王如意宝示现困寂前叮嘱我们:“不乱他心。”
我们周围还有很多亲人、朋友,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皈依三宝,仍在这个幻化的世界中为了所谓的安乐日夜奔波,他们追求的是安乐,所做所为却全是痛苦之因。有些人虽然已经皈依,但仍会做出一些不如法的行为。虽然我们没有能力让这些亲朋好友立刻皈依,或停止不善业,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身心的变化慢慢引导他们,让他们看到佛法的加持。
我遇到过一位女士,她说自己本来对佛法很有信心,考虑过皈依,但看到周围不少已经皈依的人一面举着皈依证大谈佛法,一面在为人处世上表现得很差,所以她打消了皈依的念头。我向她解释,她看到的人只在表面上皈依,并没有将佛法融人相续。佛弟子在修持佛法的同时,一定还要完善自己的人格,否则会让别人像这位女士一样,对佛法产生偏见。
无论修法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要时刻铭记自己是佛教徒,不要做出不如法的行为给佛教造成损害。也许我们对佛法没什么贡献,但绝不能做出损害佛法的事情,否则我们愧对释迦牟尼佛!
善良的人不一定聪明能干,但肯定正直。
在这个物欲横流、道德观、价值观混乱的时代,要自始至终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很难,有太多的诱惑、太多似是而非的理由,让我们怀疑坚持心中的良善是否真有意义。不管自己再怎样受苦、受委屈、受伤害,永远都不要放弃内心的善良。
人心是相通的,如果我们护持着心中的善愿,他人必定能感受到它的温暖,尽管他们也许会不承认或不表现出来。当我们向他人表达善意时,如果不期待对方也同样做出善意的反应,我们就会更加轻松、投入。
内心越来越宽阔、坚强、温柔,这便是我们能得到的最好回报,也是自己快乐的源泉。
世出世间,只有善良的心地里能开出安乐的花朵。宗喀巴大师说过:心地善良的人今生来世都会过得安乐。
善良的人如果坚定而稳重,一旦开始修行,解脱便不远了。
紫莹微信:athenatang1001
紫莹微博: http://weibo.com/tangchiieng1001
老中青义工协会网站: www.macaulonglife.org
动物乐传心公众号:bodhichitta
喜马拉雅_FM:紫莹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