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读物丨《八万四千问》二 | 没有宗教信仰或者崇尚物质主义的人也不相信佛教中因果和缘起的概念,您对此有何看法?
八万四千问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 著
严望佳 戚淑萍 ·译
开启阅读
豆瓣评分
8.7
65537人评价
面对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宗萨仁波切用这本书告诉大家——《八万四千问》是一个象征性的表述,世间真正的烦恼及痛苦,要比这个数字多的多,而佛法能够解决你们的所有问题。书中所回答的都是大家所关心的话题,其中包括:因果与轮回、佛法与日常生活、烦恼、爱情、关系、婚姻、我执、上师、传承、佛教与现代教育、佛教与艺术、佛教与社会等。
第一章:认识佛教
佛教是获得解脱和自由之道
VOL.03本期提问
没有宗教信仰或者崇尚物质主义的人也不相信佛教中因果和缘起①的概念,您对此有何看法?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没有宗教信仰或者崇尚物质主义的人并不是不相信因缘,只是他们对于因和缘的理解有限,因而只相信自己看得见摸得着的因缘。
他们不能接受全部的因缘,那是小小的心识弄不懂、想象不到,也够不着的。换句话说,他们或许能理解经历了家庭悲剧的儿童为什么长大后会变得抑郁,但他们不会去想这个人最初为何选择出生在那样的家庭。再比如,父母送孩子去上最好的中学或大学,希望最后孩子能找份好工作。父母们相信自己已经尽一切可能来创造有利条件──有利的因缘,但很多时候,孩子依然没能找到好工作,或者第一天上班就被诊断出胰腺癌。父母家人或许会认为这很不公平,他们会痛苦,会怪罪他人,或许还会变得愤怒,尽管自己都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愤怒。这说明他们忘掉了隐性的因和缘,那些因缘可能是在过去世中累积的。反正是从他们忘却或无从探知的时空里累积的。
所以,仅仅片面地而不是完整地理解因缘,使得人们陷入各种各样的希望与恐惧之中,并最终引向痛苦与悲伤。我有个澳大利亚的朋友,她是位坚定的女同性恋者,也是女权主义者,性格强势,思想活跃。有一次她来不丹看我,我在那里有位侍者,是个年轻羞涩的不丹男孩,他很少跟别人交往,从来都不外向,反正不是讨女孩子喜欢的男生。那时候我旅行在外,回到不丹以后却找不到那位侍者,因为他和这位女同性恋者成了情侣。几个月之后,她甚至怀了他的孩子。渐渐地,她的发型、香水、穿着打扮等都从以前简练的男孩子气变得很女性化。
所以,我们无法知道什么样的因缘在等待着我们。有很多出人意料的事,就在生命的下个路口。对于普通人的心识来说,因缘是无法预测的。
注解:缘起
①缘起:一切现象皆由其特殊因缘之聚集而生的自然法则。一切现象,皆非无因而显现,亦非由无因之造物主所创造。一切事物均完全依于因缘和合面生;没有因缘,事物是不可能出现的。
下期预告:
可否请仁波切解释一下缘起性空,以及佛教中空性的概念?
文殊菩萨心咒回向文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愿诸世界常安稳,无边福智益群生;
所有罪障并消除,远离众苦归圆寂;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未完待续
——— 动物乐传心 ———
图文|网络
编辑|樱桃
以上内容公益分享为主,文字、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樱桃微信147748553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