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要在数量、文字、嘴巴等表面形式上,要融入自心,产生一种感觉!
没有感觉
容易退失
要知道,如果没有生起人身难得之心,就会牵扯到后面的修行,乃至延误生生世世的重大问题。所以,我们首先慢慢去观察很重要,对前面讲的十八种暇满,应像小学生做作业那样一一分析,看这个具不具足、那个具不具足……这就是所谓的修行。
有些人这样修时, 好像感觉不到什么,这说明你没有专心。假如你将每个道理与自相续逐一对应,必定会对佛法产生信心。所谓的修行,并不是闭着眼睛,非要看到有面有相的本尊,刚才讲的就是真正的修行。
有些人对共同加行的修行能力特别差,前段时间修是修了,但没有什么感受,这说明你的修行只是表面形式,今后很容易变质、甚至退失。
因此,大家绝不能匆匆忙忙、草草率率提前进入形象上的修法,必须要仔仔细细观察,看自己到底具不具足三十四种(18+16=34)暇满的自性。
听课时有感觉
如闪电般消失
有些人正听课时,觉得人身真的难得,但这种感觉就像黑夜的闪电般,很容易就消失了。
堪布阿琼也比喻道,如同在火里烧得通红的铁,一取出来就会马上变黑,这些人也是同样,正在观想时眼泪簌簌直流,但出座之后,一点感觉都没有了,这就是没有长期串习的缘故。
若能长期串习、一直思维,就会觉得人身实在难得,在这个世间上,除了好好地修持善法,其他一切名声、地位、悦意外境都不可靠。
正如有些大德所说,就像你本来非常信任一个朋友,结果有一天他骗你了,从此之后你很绝望,对他会生起极度厌恶之心。我们若对世间一切也像这样极度厌恶,说明自己真正产生了厌世心。
没有加行的感觉
高境界也不牢固
我认识一个修行人,她对大圆满和禅宗的话题非常重视,但一讲起寿命无常、轮回痛苦, 就不屑一顾、嗤之以鼻。如今过了这么多年,听说她的修行并不理想。
我也相信她原来是有一些境界,但若想在相续中根深蒂固,就一定要修加行。修的过程中,并不是为了完成数量,而必须要从质量抓起,对每个引导有切身体会,内心真的要有转变,这就是修行的一种量。
比如你祈祷上师时,最好能眼泪直流、汗毛竖立,即使做不到这一点,表情上也要对上师有恭敬心;或者你观想无常时,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内心什么感觉都没有,最好要从骨髓里有一种颤动之感,自身确实有一种觉受。
所以,修行不能注重表面形式,尽管这些形式也属于善法所摄,但实际上意义并不大。
不管修哪一个法,最好能发自内心有种感觉,只有尝到了它的味道,今后才不容易改变。否则,别人说无常很好,你就修一修,过两天别人又说无常没意义,不如修什么什么法,你马上人云亦云、随声附和,这是不合理的。
如果你品尝过它的味道,修行中便会有一种定解,这样的话,就不容易随外境所转、被外缘所改变。
非常好的境界
真正的修行人
我寺院有一位拉雪堪布,他八十多岁了,修行真的很好,听说他小时候前往很远的地方,依止了许多上师,对教理相当精通,但遗憾的是,寺院里的人对他没有特别重视。
去年,我让部分出家人在他面前听了一个白玉派简短的前行法,由于该法的持有者比较少,为了传承能延续下去,我算是强迫他们去听,时间大概一个月。
堪布年纪很大了,文字基本看不见,我就让人打印特别大的字,在眼前把字稍微读一遍,他马上便了然于胸,一会儿用这个教证,一会儿用那个教证……我事后听了一盘磁带,感到万分惊讶,这样的大德竟被埋没了这么久,太可惜了。
他讲完以后,给我捎口信说:“非常感谢,这次给我这么好的机会传授佛法!平时我很想讲一些《前行》、《入行论》,可惜实在找不到人。有时候看寺院里的小和尚,行为不太如法,应该给他们讲些道理,可他们都不来听。我也跟有些人说过:你们有兴趣的话,我虽讲不来甚深法,但关于修行方面、菩提心方面的,我这辈子也串习过,还是有一些感觉,可以给你们传。但那些小僧人都不来。”
我听到之后,的确感慨良多:这个世间上, 也许还有很多这样的老修行人,他们相续中充满悲心、慈心,有非常好的境界,可是很多人往往不屑一顾。
人们追随的是什么?就是口头讲得非常漂亮、内容却很空洞的东西。一点境界都没有的人面前,弟子常常多如过江之鲫, 而真正具实修实证的人座下,去求法的却屈指可数。假如没有求法的话,这些大德表面上只是一般人,根本无法显露其内证功德。
每个人务必要认认真真地修, 这并不是一种形式,《前行》已经讲过许多次了, 大家理论上比较明白,但不是明白就可以了, 说得来、听得懂、背得来还不够,还必须要通过再三修行,对法义有一种感觉。
例如“人身难得”这个道理,不能只是嘴巴上会讲、字面上会写,而应该对它时时观修,最终体会到它的真正含义。诚如禅宗所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所以,佛法的意义要真正去修,没有修的话,表面上说得再漂亮,也没有什么意义。
现在有些大学的老师、学生,嘴巴非常会说,口才也非常不错,讲什么都头头是道、天花乱坠,古今中外很多理论可以滔滔不绝地说出来,然而他的内心与佛法格格不入,一旦生老病死降临到头上,完全束手无策,只能坐以待毙。
可是有些修行人,外表上没什么超胜之处,但他面对死亡和违缘挫折时,相当坦然、相当安详,其原因就是佛法融入了自己的心。
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修加行。首先应该修共同四加行,修完了之后,正如宗喀巴大师所说,一定会断除对今生和来世的贪执,真实生起出离心。然后,再进一步修不共加行,逐一修持皈依、发菩提心、念修金刚萨埵、供曼茶 罗、上师瑜伽。
观修的时候,应该像愚人品尝美味一样,有感觉却说不出来。愚人吃酸甜苦辣的东西时,明明品尝到了味道,决定有这种感受,但就像哑巴吃糖一样表达不出来。
我们修行也应该如此,譬如观想 “人身难得”,若只是绝思绝虑,闭目坐一会儿, 这不会有什么收获,理应再三思维人身怎么样难得,从而找到一种感觉,这时候才算尝到佛法的美味。
所以,修行佛法一定要深入体会。暂且不谈大手印、大圆满等高深境界,纵然是共同加行中的“寿命无常”、“因果不虚”,如果真正去思维、去观修,也能深深感受到它的意义。
修的时候不是坐禅,有些人也不要安住于无念当中,而是要好好地思维,把每一个问题在心里想。
想了以后,你就会真正体会到,人身难得并不是口头上说说,而从内心深处有一种触动,以后看到外道徒或旁生时,就会觉得幸亏自己没有变成这样。
如果你没有修的话,看见旁生不会觉得人身难得,看见不信佛教的外道徒,也不会感到获得暇满人身不容易。
这次不是什么都不想、什么分别念都不起, 所以在观修之前,最好能把引导文先看一下,这样修的时候就不用看了,对里面的内容基本上清楚。清楚以后再进行思维,就会对法义有另一种感受。
以前很多上师修加行时,都反反复复这样观过,后来在实际生活中他会用得上。非常希望大家也能得到一些感觉。
当然,刚开始的时候,你的分别念特别奇怪,不一定能收得回来, 但久而久之,就不会有这种困扰了,慢慢会得到修行的境界。
麦彭仁波切讲过,初学者应当先观察修, 然后安住修。我们现在这样就叫“观察修”,以分别念进行观修,不是让心一缘安住,如果心不时地胡思乱想,就要把它收回来,强迫它对法义进行思维。通过这种方式来修行。
这样观修很重要,希望你们一定要修,如果《前行》的基础没打好,修任何法都很困难。这个法并不是理论上了知就可以,必须要在心里反反复复地思维、体会。
课堂上若修得不太满意,私下来应结合堪布阿琼的讲义,一定要多下苦功,对这些引导不断地观修。
其实,修的过程中,找到一种感觉很重要。今天有些发心人员也探讨了,在某些问题上如何才能找到感觉。包括我每次传法之前的备课, 因为没有太多时间,也是先要找感觉,假如找不到,就算讲了很多,自己对自己也不满意。
同样,修这个引导文时,最关键也是找到感觉: “哦,世间一切尊主,不论天人还是人,都是无常的,我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一定要修法。” 若能经常这样串习,修行真的会成功,否则,纸上谈兵起不到什么作用。
今年我们既要修共同加行,又要磕头等修不共加行,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前行的境界肯定会在每个人的相续中生起来。
如果前行修得好,再过二十年,修过加行的人,定会变成真正的修行人;如果前行没有修好,我今天虽然可以给你们传一个直指心性的法,但由于没有基础,找不到感觉,心没有调柔,再过二十年,你们也许会变成持邪见者等各种各样的人。
其实,这个引导文很殊胜,能不能品尝到它的妙味,关键是看自己。
总之,对于上述的内容,大家要再三思维,佛法不是口头上说说,只有找到了感觉,给别人讲、自己平时修才很容易。
倘若没有找到感觉,修起来会很累、很痛苦——上师不让你出门,你一直呆坐在家里,出去怕被管家逮住,在家又呆不住,坐一会儿,什么感觉都没有…… 这样真的很受罪。
但如果你一直安住于法义中, 时间会过得很快,闭关两个小时一眨眼就过了, 而且自己有很大收获,由于法真正融入心了,即使再过二十年,这些定解也不会退失。
否则, 你今天闭关坐坐坐,表面上的修持明天就没了, 这样修行不好,还是要多想一想道理!
所以,对于《前行》的每个道理,大家应该反复思维。例如,佛未出世对众生无有利益,字面上看似简单,实际上真正生起这样的定解,是极为困难的。
若能对此有深刻的认识,自相续就会慢慢调柔。好比春天种庄稼一样,只有 把地耕耘好了,种下青稞或麦子,很快的时间才会成熟;反之,假如地既没有平好,也没有 开垦,又没有洒水,就算把最好的种子播下去, 也不可能发出苗芽。
我们修行也是如此,必须先耕耘自己的心田——对基本道理再再修持, 直至得到感觉为止。
至于入无想定、观风脉明点,或观修精脉、血脉、中脉是什么颜色、粗细如何,我们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可先暂时不谈。暂时要谈的是什么?就是最基本的人身难得。
自己要真正懂得:“无常的到来那么快,人身又是如此难得,因此一定要修行!”这并不是别人说的,而要发自内心时时有这种理念,只有这样,一辈子的修行才会成功。
因此,希望大城市里的人,通过这次学习要真正认识到,自己有些修行不过是形象而已,法并没有融入于心。
其实,法融入于心的感觉,与只追求表面形式完全不同,这一点从很多大德身上也看得出来。
他们一旦生起人身难得的理念,无论是说话、做事、言谈举止、日常威仪,对后世的修法相当重视,根本不会忙于世间琐事,也不可能爱看电视、电影、动画片, 对他们而言,这些散乱的形象完全是骗人的,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在修的过程中,大家要真正生起一种觉受, 明白人身确实难得,这不是假装的,要从心坎深处有感而发。
若能产生这种感觉,看到芸芸众生不学佛时,就会觉得他们很可怜,自己也会利用这个人身精进修行,不会让它白白空耗 ——这就是我的目标。
我自己是低劣的凡夫人,不敢承诺你们修了前行后,几百人会当下开悟,马上成为一地菩萨。
再说末法时代,果期早已经过了,也不可能如此。但只要每个人打下扎实的基础,修行在有生之年就不会变来变去、 退来退去,这对生生世世也是极殊胜的缘起。
在座的道友,如今获得了信仰佛教的人身,理应生起欢喜心。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人身难得》中,专门讲了以欢喜心来随念人身。
说实话,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
是否觉得在茫茫人海中,成千上万的人不知后世存在,而幸运的是,自己对来世还是有点准备,虽不敢说修行非常好,但对造恶业有种恐怖感,看身边人造恶业也觉得触目惊心?
如果有了这种感觉,就会知道珍惜这个人身,用它来渡越生死苦海。
回 向 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智悲脚印 ∣一个自利利他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