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365颗钻石的约定‖364 返回

365颗钻石的约定‖364

求学之足迹 求学足迹 2021-03-21

           每 日 背 诵

365颗钻石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3 月 21  日 佛 历 2565 年


第364颗钻石



ཀུན་མཁྱེན་ཀློང་ཆེན་རབ་འབྱམས་ཀྱིས།རྣམ་རྟོག་སྐྱེས་ཚེ་གཅེར་གྱིས་ལྟ་བ་གཅེས།།སེམས་ཐག་ཆོད་ཚེ་ཐོག་ཏུ་བཞག་པ་གཅེས།།སྒོམ་དུ་མེད་པ་སྒོམ་དུ་བཞག་པ་གཅེས།།ཡེངས་མེད་སྐྱོང་བ་ཁོ་བོའི་སྙིང་གཏམ་ཡིན།།ཞེས་གསུངས།


全知龙钦绕降:
心生分别之时直视要,已得定解之时安住要,修行安住无修是为要,修习无散即是吾忠告。






生起分别念怎么办?

一缘修时讨论与觉受,

著作论典唱诵道歌等,

虽是力显而增分别因,

当护离心即是吾忠告。

心生分别之时直视要,

已得定解之时安住要,

修行安住无修是为要,

修习无散即是吾忠告。


生起分别念的时候,直接观它的本体,这是最重要的;已经获得定解的时候,在这个定解当中安住;修行、安住乃至最后的无修,都是要诀。


这是禅宗和大圆满结合起来的一个非常深的要诀。意思就是说:当我们生起分别念的时候,直接观察心,观心的时候,你可以在这个分别念或者安住的心态当中观察或者安住;


当安住的时候,产生一种定解,这种定解你可以认识它,你也可以修行——但是这种修行并不是有一种分别念,非要再次地不断地修,不是这样的,那是一种无修的修行。真正产生无修的修行是最重要的。


也就是说,我们要观无散地修行。很多人通过上师们的加持,传承的力量,通过这样的观心,观察自己的心到底是什么样,这个应该并不是很困难。


如果要我们说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眼睛也不一定看得到;如果去找的话也不一定能找得到。但是你心观心呢……这可能进入到密法里面去了,不说了。

取舍因果要非常谨慎


空性之中行持诸因果,

证悟无作护持三律仪,

无缘大悲精进为利众,

二资双运即是吾忠告。



证悟空性的见解中,取舍因果要非常谨慎;证悟无所作的境界中,护持菩萨戒、别解脱戒和密乘戒非常重要;


虽然已经证悟了无缘的境界,但是在这种境界当中,还是对众生不断地修大悲菩提心,这就是二资无别,是两种资粮双运。二资双运这就是我的忠告。



知而不修自欺欺人


依止胜师亦闻深教授,

有阅甚深经续观内心,

呜呼虽知无修自欺自,

为我如我者说卅忠告。



无垢光尊者说,他以前依止过很多很多的上师,也听过甚深的教言——就像我们这里很多人,也依止过特别好的上师。


昨天刚刚回到学院,我就在想自己接近20年当中依止上师的整个过程,我大概做了一个总结。我来的第一年是85年,当年我听了什么法;86年我听了什么法;87年听了什么法……


最后到上师圆寂之前,我大概地列了一下。有些有记录,有些没有记录,不过通过思考和推理,基本上哪年讲这个法,哪年讲那个法,一年一年下来,自己确实也是得过特别多甚深的教言,依止过像佛陀般超越我们观察的一些善知识。


无垢光尊者也阅读过甚深的经典和续部,然后自己也用这些经典和续部的内容反观自己——内观。也就是想过,修行过。


但是呢,他这里用很谦虚的语气说:呜呼虽知无修自欺自——虽然自己也依止过上师,也听过很好的教言,也看过特别好的一些经典和续部,同时也反观过自己的心,但是虽然已经明明知道,却没有很好地修行,自己欺骗了自己一样。


我自己是这样的,我看到别人也是这样的,所以我造了这个《三十忠告论》。意思就是说,很多人有了依止善知识的机会,听闻了佛法的教言,自己的人生应该是非常的光彩和辉煌了,可是却没有很好地修行。


我觉得无垢光尊者绝对不会有这种现象,因为他是文殊菩萨的化现,显现给我们才这样说的。但是我们这里很多人,反观自己一生的时候,可能确实有些人——有些是刚开始学佛的人,学佛一年两年了,现在还算不上什么,恐怕幼儿园还没有读完,小学课程都没有读完。


现在读小学还要六年的时间,所以我们学佛六年的话,可能小学都还没有毕业——但是有些人已经十年、二十年当中依止过善知识,同时也听闻过很多教言,也阅读过很多甚深的经典和续部,也稍稍内观过。


可是呢,没有很好地修行,没有真正地通过这种方式修行,甚至有些人可能离上师越来越遥远,离教言越来越遥远,跟经典、续部和自己的修行境界越来越遥远,最后的话,自己也找不到自己了,特别可怜。


就像一个人非常有钱,但后来连一分钱都没有用上,全部都浪费了。在世间当中这也非常不合理吧。


无垢光尊者的《三十忠告论》,我今天并没有全部都讲,只是跟大家简单地开示一下。修行的确是非常难。

当然我看到很多人对修行还是非常的重视,包括我们晚上在这里直播讲课,中国各个地方听课不是很困难,大多数人的时间都是比较适合的。


但是在其他地方——我这次出去深刻地感觉到,他们很多地方听法是非常不容易的,有些现在的时间是凌晨三点半,有些是凌晨四点钟,有些是凌晨六点钟,但是他们还是很努力地听着。


其实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佛法我们应该付出,你付出越多得到的越多。如果我们把她就像一般世间的特别简单的一个学问来看待,你的收获也不一定非常多。因此,无垢光尊者最后的教言,希望我们在座的人考虑一下。


依止胜师亦闻深教授,有阅甚深经续观内心,呜呼虽知无修自欺自。虽然知道所有的经论,但是没有很好的修行,就是自己欺骗自己了,这是非常悲哀的。为我和像我这样的人宣说了《三十忠告论》。


由厌离心造此之功德,

愿诸有情解脱得大乐,

三世诸佛菩萨圣者后,

吾等随行愿成彼长子。



此三十忠告论,由厌离心稍所触故,慈诚罗珠(即无垢光尊者)所造也。


以前我刚到学院的时候,我们学院有一个小小的放在外边的高音喇叭,那个高音喇叭的声音不像现在的喇叭声音那么大。


但是那个时候,法王如意宝经常放《三十忠告论》,用道歌的形式来念《三十忠告论》。


所以我以前就在自己的功课里面放《三十忠告论》的颂词,经常念。但现在好像很多年了,课堂也没有怎么念了吧,但我对《三十忠告论》信心非常大。


真正当一个修行人,应该对很多事情看得比较淡;但也不能——尤其是我们今天听课的很多在家居士——也不能因为学佛,因为《三十忠告论》的原因,明天不上班,家里的饭也不做,什么都不做——哦,“独自观心吾忠告”。


这样的话,不是我希望的,你们还是要善巧方便。修行也需要,与家人和同事的人际关系也很重要。现在很多佛教徒,好像人际关系方面不是很有方便法。


大家应该用智慧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对自己的家人、同事,还有跟领导、跟下属等各方面的人和合,和睦相处,这样之后,再成为一个很好的佛教徒。


--敬摘录于索达吉堪布第70次UC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