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 互相抱团的蚂蚁 返回

互相抱团的蚂蚁


















[编者按】



在遭遇洪水的时候,蚂蚁群体能够互相抱团,形成大蚂蚁球,从而在洪水中漂流。这一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蚂蚁将被水淹没而死亡,可是尽管如此,这些被淹死的蚂蚁仍旧坚持互相抱团,为蚁群的利益而牺牲自己,最终蚁群得以保全。


这是我们从生物学现象角度进行的解读,而当我们从因果的角度进行解释时,这件事可以这样表达:当蚂蚁形成蚁球时,个体的意志将被整体的意志替代,随着蚁球的出现,一个新尺度的“自我”和“个体”便出现了。于是,这个“自我”便可以为满足生存的需要,损失一部分蚂蚁。


人可以为了理想信念而牺牲;蚂蚁可以为了整个蚁群而牺牲。




以上文字选自网络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在《慧灯之光》系列中讲到:


佛教把凡夫概念中的“我”,归纳成三个特点,只要具备这三个特点,就是凡夫所谓的“我”,也即中观所说的“人我”。我要吃饭,我要去挣钱等等中的“我”,就属于这类的“我”。


第一,常住不灭。接受轮回概念的人会认为,现在这个“我”,是从过去世来到这一世,以后还要从这一世,投生到下一世,其中的“我”始终存在,而且始终是一个,绝不会有很多我。这个“我”不是无常的,而是常住不灭的,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


即使不学佛、不信因果轮回的人也会认为,小时候的我,少年时候的我,中年时候的我,与衰老时候的我是同一个我。我年轻的时候买很多保险,就是为衰老时的我提供保障。


如果认为现在的我不是未来的我,就不会去买这些保险。不用逻辑推理,也不需要其他证明,我们凭着自己的感觉,就建立了“我”的一个特点——常住不灭。 

















第二,独一无二。


虽然组成“我”的东西可以分为肉体和精神,肉体又可以分为头、脚、手等部位,精神也可以分为好的情绪、不好的情绪、中等的情绪等等,但“我”只有一个,构成我的成分都只能叫做“我”的身体、“我”的精神、“我”的手等等,所以,凡夫概念中的“我”,是独一无二的。


第三,主宰。


“我”像统治者一样,能够主宰身体,主宰精神,主宰外面的生活。“我”的身体、“我”的声音、“我”的头手等等,都是“我”所拥有的。 


具备这三个条件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也没有听见过,只有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但大家自来都觉得有一个“我”,并默认了这样一个“我”的存在。“我”不幸福,“我”遇到了挫折、困难,被人嘲笑,被人看不起,被人欺负等等。


为了这个“我”,所以去做很多事情,会付出很多的牺牲,所有的行为,都是在为了这个“我”去奋斗。

















这都说明我们都是自私的。只希望自己独占好东西,而不愿别人拥有,但这是绝不可能的事情。


释迦牟尼佛在 2500 多年前,就把这些理念告诉了我们,但世人却不但不相信,还给佛教贴上了消极、悲观等标签。在 21 世纪的今天,很多人不但解决了温饱,而且拥有了巨大的财富,但现状我们都看到了。


我们要学会放下这些离谱的自私,否则我们的精神就会出问题。如果一生都为虚荣所驱使,我们就绝不会有幸福。虽然普通人不可能立刻放下所有的自私,但如果有人对如何放下自私感兴趣,则大乘佛法给我们推荐了非常多的方法,通过大乘佛法的理念与训练方法去锻炼自己,我们就会逐步变成会关心别人、会分享幸福的人,也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菩萨。



















我们不能认为,菩萨就是泥塑的,高高在上、一动不动、不会说话、不会思维的佛像,这只是菩萨的形象,而不是真正的菩萨。真正的菩萨,也是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人。


只要努力,所有人都有机会成为菩萨。当成为菩萨后,不会在小问题上与人计较,而是无条件地奉献,哪怕为了众生鸡毛蒜皮的事情,他都无怨无悔地甘愿奉献。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光荣、伟大的,因为没有自私与欲望,所以他们没有痛苦与焦虑,非常幸福自由。


他们的无私奉献,不是说给别人听,或做给别人看,而是发自内心地、无条件地为众生服务,并且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





彻底断除烦恼我执




-   E N D   -


文字:来自《慧灯之光》系列

图片:来自网络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