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显密佛网 >> 药师经王略修仪轨·甘露圣瓶 | 讲记26 返回

药师经王略修仪轨·甘露圣瓶 | 讲记26

益西彭措堪布 显密佛网 2021-01-03


药师经王略修仪轨·甘露圣瓶

第二十六


全知麦彭仁波切 编撰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本讲科判提示

<<  左右滑动,查看科判提示  >>



■ 乙三、结行 分六:一、供养赞颂;二、广大祈愿;三、请求宽恕;四、请圣回土;五、回向善根;六、祈愿吉祥

行者与八佛会众感通的修法有三部曲,所谓先总修、再别修,最后结修。也就是,已经次第修习完毕,在结束时总的合修一次,那么在缘起上就圆满了。

结行的次第,先是总的作供养与礼赞,具足此信心和称名礼供的感应之因后,再作总的祈愿,包括总体的祈赐成就,总体的广大祈愿,这样就完成了这部感应法门的结修。最后向八佛会众等忏悔修法中的过失,请求宽恕,之后请诸佛及其眷属归回刹土。然后行者回向善根,祝愿吉祥,使此大乘佛道的缘起伸展到无边无际。

■ 丙一、供养赞颂 分二:一、供养诸佛;二、普皆礼赞

■ 丁一、供养诸佛


天人龙神诸供品,
十方菩萨殊胜供,
今献大德救世尊,
惟愿受我最胜供。


此处供养诸佛,修前两句观想世出世间的殊胜供物,第三句表达心愿——敬献给八佛等诸佛世尊,第四句表达供养的诚意。

“天人龙神”等的两句,总摄了以上献供养的供品,以世间与出世间两类作收摄。其中第一句指世间人天妙供,这里开成四类,包括天界、人界、龙界、神界各种的微妙供物。第二句摄尽了出世供养,即十方菩萨以神力变现或者以咒力变现等的微妙供物。总之,前面供养支所说到的供物的内容,都收摄在这两句之中。
如是观想后,就忆念诸佛功德,发生信心和恭敬心来作供献。其中“大德救世尊”,即是缘念功德发生深忍之信心,也就是非常相信诸佛世尊具有无上智悲力的大功德,普遍救度一切世间。以七佛为例来说,如前说到“耳闻名号能极断,三有众生苦苦因,引至无上菩提者”,以及七佛本愿所讲到的那些,这样子就叫“大德救世尊”。心中相信,这是谛实语所说的如来的愿智神力,无上无等,发生无比崇敬的心,而献上供养。

最后说“惟愿受我最胜供”。就是以这样的深度的信赖——如来是无上福田,如果我能作一个供养的话,那得成巨大的善根和福德,因此有非常大的希愿之心,为自身和一切众生种大福田,这种诚恳之心发至极处,就是供养的心是发到最大的,因此,以一种特别的希愿的心说“惟愿受我最胜供”。



诵供云咒一遍:
纳摩RA纳扎雅雅 纳摩巴嘎哇得 班匝萨RA扎玛达呢 达塔嘎达雅 阿哈得桑雅桑波达雅 达雅塔 嗡班匝班匝 玛哈班匝 玛哈得匝班匝 玛哈波雅班匝 玛哈波德泽达班匝 玛哈波德曼卓巴桑札玛纳班匝 萨瓦嘎玛阿瓦RA纳波效达纳班匝娑哈

意义如前。

■ 丁二、普皆礼赞 分三:一、礼赞八佛;二、礼赞三宝;三、普贤礼赞
■ 戊一、礼赞八佛
 
善名宝月金色尊,
无忧法音神通王,
药师释尊弘愿满,
我礼八大善逝尊。

此颂是关于八佛称名略修和别修礼敬一支的总结修,以简要的一颂,摄尽了前头的修法。由“善名”到“释尊”这两句半,总摄了八佛的称名,及“随念名号所诠德而行礼敬”。“弘愿满”和“善逝”这五字,总摄了“随念八佛刹土成佛德而行礼敬”的内容。“我礼八大尊”,合起来就是总地礼敬八佛。

“善名”即善名称吉祥王如来,“宝月”即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金色”即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无忧”即无忧最胜吉祥如来,“法音”即法海雷音如来,“神通王”即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药师”即药师琉璃光王如来,“释尊”即释迦牟尼如来。由以上具体认识八佛如来名号所诠的涵义,得坚固定解后,一念到这些名号的时候,心中缘念相应的妙德,起信心和恭敬心。
“弘愿满”“善逝”,即是就八佛大愿圆满而趣至无上果地,这样子作无上地赞叹。由于本法是七佛本愿神力法门,就我等众生而言,八佛大悲利他的根本即是愿智神力,因此特别随念,八佛如来为众生发的一切弘愿已究竟圆满。“善逝”表达往无上果地去了,得到的是无上的智悲力的成就,这样子发生无比的信心和恭敬。其深广内涵,如同之前讲述刹土成佛德及各种本愿神力的内涵那样,有了以上的基础,当念到“弘愿满”的时候,就成了一种无上的礼赞。也就是,以七佛如来的弘愿和释迦如来的大愿,当发下这些弘愿后,在无数劫当中积聚福慧资粮,最终全数圆满而在刹土示现成佛,大愿也就完全地实现了。这是法界群生,尤其我们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的众生,得到依怙和救护的最大根源,是发生无量现前和究竟利益安乐的无上根源。那么,念着这样的弘愿圆满的无上德相,已至无上果地的大善逝的德相,起深度的信心、归依,而礼八大善逝尊。

行者修习时,心要清净、尊重。当念到这一颂的时候,自身也能感觉,已经将前面的涵义全摄在里面,自己处在忆念、信心和恭敬的状态当中,这样子来发生礼敬。


■ 戊二、礼赞三宝


无上导师佛陀宝,
无上救护正法宝,
无上引导圣僧宝,
我礼三宝胜归处。


修此颂时,再作更大地收摄。也就是,将以上八佛表达的佛宝,及法宝、僧宝、护法四大部分的礼赞,摄在这一颂当中,其中护法摄在僧宝中。当忆念这一颂时,实际就是在礼赞以上所有的四部分圣境的礼赞内容,而且拓广到对于法界一切三宝的礼赞。

赞颂的规则,就是从三个无上的相上,赞为最殊胜的修道的归依之处。我们已经沉溺在虚假的轮回苦海当中,从一念流落后已经流转了无数劫,现在需要返回法界的本来家乡,那么,无上的导师是佛陀宝,无上的救护是正法宝,无上的引导是圣僧宝。只有佛陀现见法界真谛,能指示诸法实相,破除迷惑,从而步入正觉之路。只有佛所宣说的圣法是无上的救护,也就是能彻底地消掉无明发生的各种烦恼,从恶趣和生死中救护出来,因此,正法是无上的救护。再者,只有不退转菩提的圣僧,有真实地引导我们在道上前进的助缘力量,因此,无上的引导是圣僧。
相比而言,一切此外的教门当中,教主本身并没有出现无碍现见诸法体性的智慧,也无视众生如独子而起无缘大悲,和真实救度的能力,因此,只有佛陀宝是无上的导师。再者,外教中的各种法类不具有彻底根治三界一切烦恼的功能,因此,无上的救护只有佛陀圣教的法宝。再者,外道徒众本身不具有不退转菩提的功德,因此,不成为真正有力量的道的助缘,反而会引向其他方面,由此了知无上的引导是圣僧宝。

当对此三宝的“三无上相”发生体认以后,我们修道的方面也就是需要依止导师、正道和助伴的三个方面,而三宝堪任具有这三方面的无上德相,这样子就对于三宝是最胜归依处发生了定解。在此定解中,对于本部大法的所有的佛宝、法宝以及僧宝,再推及到整个法界的三宝全体,发生信心之后表之于口,说道“我礼三宝胜归处”。


■ 戊三、普贤礼赞


一切应赞我悉赞,
一身化现刹尘身,
一一身行一切礼,
信为德田普礼赞。

这是对于一切功德具体赞颂的总结修。所谓“普贤礼赞”,先认识“贤”字,再认识“普”字。“贤”,是指我们的性德。假使心中没有扭曲,对于功德处自然会兴起赞叹的善行,此即是“贤”。而我们的本性是法界性,法界的量有多少,我们的性就有那么大的量。假使能称合本性,对于尽法界量的所有三宝的功德顿时普皆称赞,则是称性的普贤赞叹。这个“尽法界量”,就称为“普”。

此颂第一句总标,后三句指示行相。当念到“一切应赞我悉赞”的时候,应发生普贤行愿。这是圆满的、周遍的,没有丝毫只赞此不赞彼的偏局或者狭小之心。所谓的“悉”,即是普,即是尽法界量;“赞”,是指缘念功德而赞颂。总之,此时缘着法界心量里面,所有三宝的功德种类,直下在心中显现,而作赞颂、礼敬。
在坚定此行愿后,念后三句时,要作具体地身口意礼赞的修行,以求深化此行愿。
“一身化现刹尘身,一一身行一切礼,信为德田普礼赞”。
对于本法所说到的佛宝、法宝、僧宝、护法的所有功德种类,以及尽十方三世所有三宝的功德差别,应当如是具体地作身、语、意的礼敬。前两句是作身礼敬之相,第三句是作意礼敬与语礼敬之相。
修身礼敬,即是念第二、第三句时,观想自己这一个身体化成佛刹极微尘数那么多的身体,每一个身体都在行五体投地等的一切恭敬之相。“刹尘身”是简写,意思是法界有多少佛刹,佛刹有多少极微尘,就现出那么多的身体,实际是指对特别的药师法门三宝体系、总体的法界一切三宝体系,圣境有多少,在每一个境前就现一个身。而且“行一切礼”,礼以恭敬为体性,就是作一切恭敬的相的意思,行礼即是修恭敬。
“信为德田”是修意恭敬,相信法界三宝具有殊胜的功德,如诸佛菩萨具有智悲力的大功德,法宝具有救护的功德等等。这样子对于我们生长善根、培植福德等来说,是无上的良田,起这种信心即是意礼敬。“普礼赞”是修语恭敬,也就是对于这一切的应赞之处,即三宝的所有功德种类普皆称赞功德,譬如像普贤愿王所说,一一口出无量舌,一一舌出无量音声,一一音声出无尽言辞海,尽未来际而作礼赞。

如是在结行阶段,作了总体的归摄性的普皆供养、普皆礼赞后,接着最后一次在全体三宝境前作广大祈愿。


■ 丙二、广大祈愿 分二:一、祈赐成就;二、圆满祈愿

■ 丁一、祈赐成就

广大祈愿:

现今依奉经仪轨,

礼敬供养诸佛会,

此行具足妙势力,

故我祈请圣垂慈,

诸佛本愿胜果实,

具量菩萨允诺事,

护法善神坚誓言,

垂赐我等得成就。


这是所有祈赐成就的结修。

总摄性地陈述:我们现今依奉药师经法的仪轨,对诸佛海会作了礼敬和供养。此处礼敬作为代表,实际指一套完整的修行。“此行具足妙势力”,当然是有信心,知道这样的众生心与佛心如同母子天性相关,众生有信心与恭敬地祈求,诸佛海会有真正的大慈悲心,具智悲力,因此,自然如磁石必然吸铁,月影必然现清水那样,基于这种认识,故说“此行具足妙势力,故我祈请圣垂慈”。

深信众生与佛的感应之道,且诸佛无边的智悲力具有顿时赐降圆满成就的力量,此深度的信心使得祈求十分地充分,因此发出圆满地祈请:如同七佛等如何发的本愿,要给众生种种的殊胜果实,文殊等具量菩萨所允诺之事(所谓“具量”,即是无欺之心,而且,以此所宣说的无欺之语都成为量,因此,决定真实不会有错误),护法善神也如同天人之语般有坚定的誓言,将作各种护持。所有这样的诸佛本愿果实、菩萨允诺、护法护持的这些利益,都请垂赐给我们,得到种种成就。


■ 丁二、圆满祈愿 分二:一、三大根本祈愿;二、常随佛学祈愿

■ 戊一、三大根本祈愿


惟愿圣教常兴盛,

持教诸师恒住世,

君王有道民向善,

众生安乐胜解法,

贫穷鬼病斗诤息,

心慈正法吉祥增,

断除障碍资粮圆,

群生速证大菩提。


以上一切祈愿归摄在两个大类的祈愿中:一、三大根本祈愿;二、常随佛学祈愿。前者按这两颂修。
所谓三大根本祈愿,即:一、祈愿圣教恒常兴盛;二、祈愿持教诸师长久住世;三、祈愿众生得到现前与究竟的安乐。念第一句时修圣教兴盛愿,念第二句时修持教诸师长久住世愿,念后六句时修众生安乐愿。
一切众生的利乐来自圣教兴盛,圣教的兴起又依赖持教者住世,因此,心中想着群生利乐的时候,就发出根本的祈愿:唯愿圣教恒常兴盛于世,如同日轮之光常照世间那样;唯愿持教诸师恒常住世,由于法赖人弘,有持教者住在世间就能弘扬圣教,传入到人心中,使得安乐绵绵无尽地现前。
作了这两大祈愿之后,最终归结到第三大根本祈愿,这又是从本土到整个法界,从现前到究竟,作圆满地祈愿。先是从切近的方面,祈愿这个国土中的领导人,能推行十善业道,具有正法的内涵,这就是“君王有道”,根基是十善业道,以此促成民众的福祉。要知道,一方国土君王与人民是主伴或君臣关系,君王作为核心,有道的话,人民随君王转,如同群星拱北、百川归海那样。总之,愿这个国土中,领导人行正道、推行正法,依此人民普皆向善,也就是身、语、意都是往善心、善行上运行。之后推及到一切众生,作从现前到究竟的完整地祈愿。
现前包括受用与法两个方面。受用,就是祈愿一切众生得到安乐,心也欢喜、身也快乐。就法的层面而言,具有胜解,唯一胜解法才是道路,这样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方面,都将正法视为首要。所谓“胜解”,就是确信唯此是我的道路,绝无其他。接着,结合药师法门救济世间的大作用,以及从现前得到增上生善趣的利乐,终究引至无上菩提这样的线路作祈愿。
现前切身的方面,总的针对法界群生,特别针对娑婆世界,更切近的指现前五浊炽盛的时代、地球生存的人类,需要首先止息病、穷、鬼、诤四类苦事。比如,就二十一世纪往后的人类而言,将会深陷在这四大苦流中,这是由于娑婆世界业非常混乱、复杂、深重,也就是人类将陷在深度的、特别突出的心理疾病为主的忧苦中,以及身体发生各种的病障;而且,将处在贫乏的状态,也就是实际过去的各种妙物都将逐渐地丧失;其次遭遇到恶性鬼魅的侵害;最后要知道,会发生非常严重的斗诤之苦,也就是从个人到群体到国家之间,将发生各种大大小小的商业竞争、思想竞争,将发生各种战争充满身心的苦难。
修持药师法门,现实的祈愿,就是愿我们这个世界为代表的一切世间,首先消除病、穷、鬼、诤的四类苦难。消极方面先要消除四种负面的大苦,之后走向正面,由此祈愿先是人心要转向慈心,也就是远离彼此的斗诤、损害等等;接着,就整个世界安乐的根源与缘起两方面,愿正法与吉祥增广。正法是安乐的根子,吉祥表达妙善的轨道,这样就是根子要让它变得越来越浓厚,而人类为主众生的缘起的运数,要进入到非常吉祥的轨道,这样将使这个世界逐渐推进到具足庄严、富有安乐的情形,最终愿它成为净土。然后推到究竟的层面,愿一切众生能断障积资,迅速地证到无上菩提的果位。

以上就是在二大根本祈愿之下,祈愿群生得乐。到此为止,药师法门整个祈愿就以这种高度的归纳,圆满地完成。


■ 戊二、常随佛学祈愿


惟愿常随诸圣学,

一切诸佛菩萨众,
发心事业广大愿,
大智大悲大神力,
无上本智幻变事,
愿我悉能成如是。


最后修常随佛学祈愿。第一句是总修,后五句按具体行相修。

当念到“惟愿常随诸圣学”时,首先在意境上要发起普贤第八行愿——常随佛学。“佛”字包括三世的一切佛,菩萨属未来佛,这里以“诸圣”表示。此愿力表现在,尽未来际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地恒常随学诸佛菩萨。
如何学呢?后五句标明行相,这里要推到普贤愿王的层面,“随诸圣学”即是贤,“一切”即是普。意思就是尽法界心量中,十方三世一切的诸佛菩萨,具有殊胜的因行果德,那么所谓“一学一切学”,既然对于每一种德行都发生愿学之心的话,那么推到对于所有的诸佛菩萨,无有偏局,一切普学,这就是“普”字的涵义。它包括随学的对象是“一切诸佛菩萨众”,随学的内容是从“发心”到“幻变事”,随学的时间是“常”或尽未来际,随学的心愿是“惟愿”或者“悉能成如是”,这就是一定要达成与法界的诸佛菩萨同样的心、行为、愿、智悲力、无上本智幻变事。这样的话,就是一个发生圆证一切诸佛成就的普贤大愿王。
这里要注意,第二句要连到下面。所谓的诸佛菩萨,是指法界的全体。举例来说,学七佛要成七佛,学文殊要成文殊,就像这样,祈愿发到了极处。自性普贤具足无边的法性,从开发药师法性而言,就是成就药师如来果位,开发文殊法性而言,就是成就文殊果位。就像这样类推,本性当中一切法性都具足,因此,就发愿成就所有诸佛菩萨的果位,这样就不是单发一个成就某一尊佛、某一尊菩萨的愿,由此就明确这是无上的愿王。
对任何一尊佛菩萨随学的方面,又要推到“普”的层面,或者圆满的层面。“发心”到“幻变事”之间,实际代表所有的功德。比如,药师琉璃光如来有他因地的发心,所作的成满无边资粮的修行,十二广大弘愿。在果位上成就的是无碍现见诸法体性的大智慧,视众生如同独子般的大悲心,能如愿赐给一切利益的大能力。在佛的果地上,具有无上的本来的自然智,应着众生的善缘,作各种不可思议的幻变的事业。总而言之,愿我变得跟这一模一样。就像这样,就是从药师佛方面来发常随佛学的愿,其他一切都是如此。那么,这样就是普贤十大愿王中的常随佛学。
所谓“无上本智幻变事”,比如阿弥陀佛国土所有的事业都是无上本智的幻变。《往生论》中说,阿弥陀佛国土的佛庄严、菩萨庄严、国土庄严,全都是一法句、清净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也就是所有的那些妙相、事业,全都是无上本智的幻变。阿弥陀佛的自然智应着众生的机,那个国土里面出现的全部都是这些幻变,全部都是智慧起用。像水、鸟、花、林、风声、水声、光明、妙香等等,全数都是无上本智的幻变,所以实际都是佛,都是在作佛事业。譬如说,一个水能够相应无数众生的根机,宣说无量的妙法;一个香从鼻根熏入的时候,能让众生顿时寂灭分别,得到如比丘入灭尽定之乐;或者光明是智慧体性,能照破众生的无明黑暗,等等。就像这样,要知道全数都是无上本智的幻变。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普贤行愿品》长行文的第八愿王:“复次,善男子!言常随佛学者: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一切所有,及余种种难行、苦行,乃至树下成大菩提,示种种神通,起种种变化,现种种佛身,处种种众会,或处一切诸大菩萨众会道场,或处声闻及辟支佛众会道场,或处转轮圣王、小王眷属众会道场,或处刹利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众会道场,乃至或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众会道场。处于如是种种众会,以圆满音,如大雷震,随其乐欲,成熟众生,乃至示现入于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随学。如今世尊毗卢遮那,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中一切如来皆亦如是,于念念中,我皆随学。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学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此中以本土教主——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为例,从最初发菩提心到修持六度万行,以至最后示现成佛,作各种无上智慧不可思议的幻变事业,于无量众会中转无边法轮,诸如此类都念念随学。再推及到尽法界、虚空界中,十方三世一切佛土中所有尘中的一切如来,也都念念随学。此即是常随佛学愿王。


  思考题

1.最后如何总的供养诸佛?

2.如何礼赞八佛?

3.解释“三无上相”。如何礼赞三宝?

4.从总别两分,解释如何作普贤礼赞。

5.从能祈求和所祈求两分,解释如何总的祈赐成就。

6.如何作三大根本祈愿?如何作常随佛学祈愿?


相关链接
↓ 上下滑动翻看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01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02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03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04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05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06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07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08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09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10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11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12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13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14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15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16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17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18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19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20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21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22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23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24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25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26

•《药师经略轨》讲记01

•《药师经略轨》讲记02

•《药师经略轨》讲记03

•《药师经略轨》讲记04

•《药师经略轨》讲记05

•《药师经略轨》讲记06

•《药师经略轨》讲记07

•《药师经略轨》讲记08

•《药师经略轨》讲记09

•《药师经略轨》讲记10

•《药师经略轨》讲记11

•《药师经略轨》讲记12

•《药师经略轨》讲记13

•《药师经略轨》讲记14

•《药师经略轨》讲记15

•《药师经略轨》讲记16

•《药师经略轨》讲记17

•《药师经略轨》讲记18

•《药师经略轨》讲记19

•《药师经略轨》讲记20

•《药师经略轨》讲记21

•《药师经略轨》讲记22

•《药师经略轨》讲记23

•《药师经略轨》讲记24

•《药师经略轨》讲记25

  点击“阅读原文”到显密佛网免费获取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