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缘起法消灭痴心
首先请大家发菩提心。我们为什么要学佛?为什么要听课?为什么要修行?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目标,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不应该是为了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些利益、为了名、利。那么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呢?应该是一个比较崇高的目标。那是什么?最好就是发菩提心,为了成佛而学习、修行。
为什么要成佛呢?为了让所有的众生能够离苦得乐,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下决心要成佛。成佛它不纯粹是一种口号,是可以实实在在实现的。如果我们能够下功夫的话,完全是可以做到的。
解脱我们上一次也讲过了,什么是佛教的解脱?很多人也不知道到底什么叫作解脱、涅槃、成佛、成就,这些是什么很多人不知道。简单地说,就是我们从轮回,从烦恼当中摆脱出来,这就叫作解脱。
我们虽然目前还没有得到最终极的解脱,但是我们在学佛的过程当中,大家都感觉到有这个解脱,有一个这样的解脱的存在。比如说我们部分的烦恼、部分的执著断掉了以后,我们可以获得一部分的解脱,这个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如果我们自己在闻思修上面能够用功的话,解脱、成佛、成就完全是可以实现的。这个目标、这个梦想,完全是可以实现的。
所以我们要下定决心要成佛,这非常的重要。虽然短期之内有可能不能彻底地成就,但是没关系。如果即生能够成就,那是最好了;但是即生不能成就的话,我们有这样的开头,有一个这样的开始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大家要下定决心要成佛。
为了成佛,我们今天来听《佛说稻秆经》。那么《稻秆经》里面讲的是缘起,那缘起跟我们的成就、成佛、解脱,有什么关系呢?
在小乘佛教中,大乘佛教很多时候也这样讲,我们所有的烦恼的根源,最根本的烦恼就是三毒,就是贪嗔痴。贪心,比如说在小乘佛教里面,通过白骨观之类的这些修法来断除贪心;嗔心,嗔恨是通过慈悲心来断除;然后痴,痴就是无明、无知、愚昧,这个无明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断除呢?比如说贪心是用白骨观,然后嗔恨心就用慈悲心,那么痴,无明用什么呢?就是要用缘起,缘起学说。
所以懂得这个缘起非常的重要。不懂缘起,我们每一个人都很迷茫。这个我们之前也讲过了,这个世界到底为什么是这样?它的本质是什么?它的规律是什么?我们也不清楚。尤其是我们不知道我们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样诞生?以后要去哪里?这些都不知道,非常的迷茫。所以要学缘起,就是要学《稻秆经》,还有《缘起经》,这样以后,我们就会明白的。
我们上一次讲过十二缘起支,十二缘起支里面,我们一个人的前世、今生、来世,这三个这里面都已经包含了。所以我们要学缘起,缘起学好了以后,我们就精通了佛教的世界观,同时也精通了佛教的人生观。
现在我们讲的三观当中的人生观的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对人的生死有一个正确的了解。还有就是我们当下的人的本质有正确的认识,这些都叫作人生观。所以缘起当中,就是讲佛教的人生观,所以特别重要,大家要好好学。
这十二缘起支当中,我们上一次已经讲过了前面的四个,今天讲第五。上一次讲,比如说我们人,众生六道轮回投生的方法,或者是他们的诞生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不是每一个生命都需要父母的精卵。但是比如说像人类,或者是大部分的动物,就需要父母的精卵。通过父母精卵,还有人的意识,这三个逐渐逐渐地就成为一个生命,诞生了一个新的生命。然后这个身体就逐渐逐渐地成长。
今天我们讲第五个,依名色诸根。
依名色诸根
主要是讲“根”这个字,根是什么呢?眼耳鼻舌身,五个感官就有五根,眼根、耳根……有五根,佛教里面就讲五根。
根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舌头,它有一个特殊的功能。比如说酸的甜的这样的味道,如果放在我们身体的其他的部位,那么它没办法尝到这个味道。只要把这个东西放在舌头上面,然后我们可以尝得出它的味道。同样的,比如说臭的香的这些,只有通过我们的鼻子才能够闻得到,其他的感官不可以。
这五个感官,每一个感官有一个不同的功能。我们只有通过眼睛才可以看得到,耳朵没办法看,我们普通人都是这样。把所有的感官提升了以后,佛的眼睛也可以看、也可以听、也可以尝,就是这样。但是普通人这个五个感官就有不同的功能。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
点击下图二维码,即可请购法宝。↓
慈诚罗珠堪布
慧灯之光系列
(图片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请与平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