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开示】把握当下
新年寄语:
吉祥是最佳的礼物,知足是最大的财富,利他是最好的品德,关心是最真挚的问候,祝福是最美好的话语。祝你新年快乐,平安幸福!
——索达吉
我们的暇满人身确实非常难得,不管从闲暇还是圆满来进行观察,凡是有智慧的人都会感觉到,得人身并不是那么容易。有些人这样想:“不要紧吧,反正我已经得到了人身,修法可以慢慢来。”尤其是有些在家人,动不动就认为“再过几十年后,我退休了再好好学法出家”、“等孩子读书、成家、找工作以后,我再修持”、“把生意做完以后,或者把这件事情做圆满后,我才开始发菩提心、受菩萨戒”……很多人都把自己的修行一直往后拖,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首先都是做最重要的,不太重要的后面做,这是稍有智慧的人最明智的选择。可是现在很多人却恰恰相反,最重要的学法修行全部拖到后头,而没有意义的世间八法、各种琐事当下就做,这一点从当今社会上也可以看得出来。
在家人也许是由于前世的业力吧,再加上今生的发心,很多事情都看得比较重,不能放下。有些人对财物放不下,有些人对感情放不下,有些人对家庭父母放不下,这样一来,自己的学佛一直往后拖,始终也不能成功。
所以在获得人身的时候,每个人应该总结自己以往的经历,考虑未来的前途。世间上的大多数人,短暂的人生几十年都在考虑,如“我老了以后,吃饭怎么办,住处怎么办”,可是将主要精力放在考虑“下辈子怎么办”这方面上的人,世间上又有多少呢?你们也可以看一看。要知道,所谓的学佛并不是光看别人的过失,而是应该扪心自问,看看自己每天都在想什么?与凡夫比起来,高僧大德的行径完全不同,以前上师如意宝经常在课堂上讲:“对我而言,来世和今生比较起来,我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来世的准备上。”可我们后学者是不是这样?大家也可以总结一下。当然,作为出家人,这方面算是好一点,闻思、念经等也有一定的时间,而很多在家人,自己在生活上没有自由,有种种条件的约束。因此我想提醒大家:短暂的几十年很重要呢?还是生生世世很重要?有智慧的人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有些人会想:“获得人身以后,我慢慢学法没什么关系吧。”这种想法也不对。我们这个人身若能永久地留存世间倒是可以,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人的寿命只有几十年,非常短暂,所以作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开示:
纵似今无病,足食无损伤,
然寿刹那欺,身犹须臾质。
我们有幸得到暇满人身后,纵然现在没有什么疾病,吃穿样样齐全,人和非人也没有制造违缘,可是人的寿命刹那无常,身体犹如借用品一样,只是一种暂时的物质,千万不要认为“我以后再学佛,我以后再修行……”,应当想出家就立即出家,想学法就立即学法,不能一直拖下去。如果你一拖再拖,最后的修行机会被业风吹走了,那是非常可惜的。因此,一旦有了出离心和菩提心,就要把握当下。
有些人可能这样想:“我现在的身体非常健康,没有任何疾病,生活丰衣足食,工作非常顺利,远离各种各样的损害,在如此快乐的时候,怎么会马上死亡呢?不可能有这种情况的。所以慢慢来,以后我再修行。”假如你有这种拖延的心态,完全是一种邪见,必须要马上断除,否则,它会令我们的修行始终无法成功。
如今很多人在道理上明白总有一天会死的,但真正在心里面忆念无常,这个时间是相当短的。忙忙碌碌的工作生活之余,回过头来想想“一切都是无常的,我会不会死啊”,这种次数可谓少之又少。然而,在山谷里学大乘佛法的修行人,他们始终都在观修无常,经常思维自己马上就会死,所以除了修行以外,对未来的打算、对世间的琐事并没有多大兴趣。因此高僧大德们一直提倡修无常,最关键的原因也在这里。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如果离开了菩提心宝,无论你的见修多么高深莫测,有多么高的境界,也对成佛毫无帮助。我们知道,本来生圆次第等修法非常殊胜,若以菩提心摄持,的确是即生成佛之因,但若是离开了菩提心,则与外道无别了。
——索达吉堪布
“法王如意宝圆寂14周年纪念法会”
共修通知
时间:公历2017年12月31日至2018年1月6日
具体安排如下:
1、 共修房间:
(1) 新浪show:智悲讲堂共修九
(ID:491337);
(2) YY:智悲讲堂九共修
(ID:80122986)。
2、 共修时间(北京时间):
第一座: 07:30-10:00
第二座: 11:00-12:30
第三座: 13:30-16:00
第四座: 17: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