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届净土学习笔记丨《藏传净土法》第100课
本课科判
本课颂词
庚二:情世界之功德
自然众宝无量宫,所欲受用意念生,
无勤任运所需成,无有你我无我执,
所欲供云手掌生, 行持无上大乘法,
愿生诸乐之源刹。
香风普降妙花雨,诸树河莲中恒生,
悦意色声香味触,受用以及供云聚,
虽无女人众化身, 供养天女恒时供。
欲安住时无量宫,欲睡眠时妙宝座,
具众锦缎被垫枕。
鸟树河流乐器等,欲闻时出妙法音,
不欲之时即不闻。
彼等甘露池溪流,冷暖适度随所欲,
愿生如意所成刹。
庚三:思维主尊功德而发愿
彼刹阿弥陀佛尊,住无数劫不涅槃,
愿于此间承侍彼。
一旦弥陀趣涅槃,二恒河沙数劫中,
教法住世之期间,不离补处观世音,
愿于期间持正法。
黄昏法没次黎明,观音现前成正觉,
尔后彼佛名号为,胜光妙聚王如来,
愿供奉彼闻正法,寿量九百六十万,
俱胝那由他劫久,愿恒恭敬承侍彼,
不忘总持受持法。
涅槃之后彼教法,住世六亿三十万,
俱胝劫间持正法,愿恒不离大势至。
大势至现前成佛,尔后彼佛名号为,
坚德宝聚王如来,寿量教法等观音,
愿于期间恒承侍,供品供养持诸法。
课程难点
涉及甚深隐蔽的领域时,依靠教量进行抉择。
本课脉络
课前教诫。
情世界之功德。
思维主尊功德而发愿往生。
脉络展开
一.课前教诫
1.应机施教重要性。
众生根基千差万别,所以佛陀宣讲了八万四千法门,并显示各种形相度化众生。修行人应以开阔的心胸受持佛陀的一切教言,在和人接触中以不同的方式引导众生。
2.学习佛法应将其真正融入内心并在生活中有所运用,否则,即使听再多的法也只是种点善根而已。
二.情世界之功德
1.对比开显功德。
① 娑婆世界(痛苦)。
A.一切都要依靠努力造作,因此世间人活得很累。
B.存在种种人和法的执著,一切家室、财物等无不需要历尽积累、守护、增长的痛苦。
C.因往昔积累的福报不够,很多人乏少供品。
D.感受的世间琐事。
E.死后堕入恶趣,基本上就没有解脱的机会了。恶趣是易入难出。
F.乱七八糟的声音。
G.不清净的凡夫女人。
H.每天没完没了地做收拾房间等这些琐事。
I. 经常听到不愿意听的声音,听后增长贪嗔之心。
J.人们想的特别多,真正得到的却很少。
② 极乐世界(殊胜)。
A.以福德力自然显现,一切所需任运自成。
B.不存在“你、我”的分别执著,没有人我执和法我执。
C.积累资粮很方便,刹那就能积累广大的资粮。
D.享用大乘无上妙法。
E.不存在意想不到的死堕,既没有凡夫粗大的生死,也没有小乘不可思议的生死。
F. 赏心悦目的寂静处,所发出的都是佛法声音。
G.阿弥陀佛幻化的天子天女以及七千七千数的供养天女,他们时时以各种供品供养那里的每位菩萨。
H.想安住的时候,心里一作意就出现无量宫;想睡觉的时候,一作意就出现珍宝座、珍宝床,上面铺着层层天布、丝绸、锦缎做的被、垫、枕等卧具,这些卧具色彩斑斓、所触柔软。
I. 声音随心所欲,且听到的都是佛法的妙音,听到后不离随念妙法。
J.一切都能如愿以偿,什么都是一想就实现。
2.对极乐世界之功德生起信心。
① 了知众生对极乐世界和诸佛菩萨功德生起怀疑之因:邪见重、没有闻思、智慧浅薄。
② 很多道理在佛经中都有明确的宣说,涉及甚深、隐蔽的领域时,依靠教量进行抉择是很重要的。
A. 教量是让众生趋入甚深佛法的有力工具。
B. 运用教量的前提是成立世尊为量士夫。
3.名词解释。
教量——佛教用语,因明用语。即于因明论式中,随顺圣贤所说之言教,依此而量知其义(出自《佛光大辞典》)。
至教量可分为三种:
1.不违圣言。
2.能治杂染。
3.不违法相。(出自《瑜伽师地论》卷十五)
三.思维主尊功德而发愿往生
1.思维阿弥陀佛功德并发愿。
① 功德。
A. 自利:阿弥陀佛寿量无法衡量。
B. 他利:阿弥陀佛的刹土永离一切痛苦,甚至连痛苦的名字都没有。
② 发愿:阿弥陀佛住世期间恭敬承侍。
2. 思维观世音菩萨功德并发愿。
① 功德。
A. 称名即能救苦。
B. 出现违缘灾难时,猛烈祈祷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听到呼救声后,马上赐予加持,解除一切痛苦和违缘。
② 发愿。
A. 愿在阿弥陀佛示现趋入寂灭法界后,在其教法住于二恒河沙劫期间,不离其补处法王子观世音菩萨左右,并继承、护持、弘扬阿弥陀佛的教法和证法。
B. 愿在观世音菩萨现前成佛后(胜光妙聚王如来),在他住世期间,供养、侍奉彼佛并在他面前听闻佛法,以不忘陀罗尼受持一切正法,宣扬他的正法。
3.思维大势至菩萨功德并发愿。
① 功德。
A.因地发愿、果地成佛。
B.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途,得无上力。
C.经常祈祷可以断除一切痛苦。
② 发愿。
A.愿在胜光妙聚王如来涅槃后,正法住世期间,发愿恒时不离大势至菩萨。
B.愿在大势至菩萨示现成佛后(坚德宝聚王如来),在此期间恒时承侍、供养彼佛并受持正法。
编辑:定解D17
审核:定解D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