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前生后世】05. 如何让生命获得幸福和快乐(释圆函) 返回

【前生后世】05. 如何让生命获得幸福和快乐(释圆函)



我们相信,科学和宗教是完全有理由沟通的,因为它们的基点,都是以公正客观的法则,揭示万法运行的规律。

 

如何让生命获得幸福和快乐

 

——汉僧女众代表释圆函致辞

 

释圆函,原湖南交通大学财务电算专业本科。

 

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坐在一起,以真诚、客观、坦然的方式迎接这次“青年佛教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这样的研讨会具有非凡的意义,它对挖掘佛法在科学技术时代的价值、推动佛教随顺时代因缘而发展、促进当代科学与宗教的平等对话,以及共同构建和谐社会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希望我们今天能以佛教所惯有的温暖、平和、积极的态度,轻松愉悦地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

 

因为在座的都是知识分子,也许在大多数人的心中有这样的判定:现代科学与佛教存在着冲突。但究竟是否是这样呢?下面,将分作几个板块,来着重探讨一下科学和佛学之间的得失与关系。

 

1.科学与佛学研究重点之别

 

科学的侧重点是对外在事物的研究,在现象的范围当中来了解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在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中,科学确实扮演着引领世人从愚昧迈向光明、从落后迈向先进的重要角色。如今,科学已经遍布了人类所有的领域,给人类带来很大的物质利益和生活的便利性,在人们的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而佛教的领域则主要是对心灵的探究,从心灵的层面向人们展示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必然联系。佛法经由佛陀博大圆融的智慧、温和慈悲的语言,揭示出整个世间的终极真理。佛教的思想理论并非出于盲从,或来自随心所欲的发展,而是建立在严密的逻辑推理基础之上,基于公正、客观、理性的态度去认知这个世界的现象与本质。

 

佛法不止于观察外部世界,更注重对于个人内在心智的探究。佛教外在的形式,是以智慧和慈悲方便饶益所有的众生;内在的核心,是探索万法本性的意义;最终的目的,则是给生命指点出如何获得幸福与快乐的方法。

 

它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探究的问题非常深入,蕴藏着人类最为丰富和深奥的智慧宝藏,给我们揭示了心灵的奥秘,开启了人类真正幸福的大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佛教是一种心灵的科学。

 

2.科学的困境与佛教的入世

 

大家都知道,科学研究的初衷是为了让人类获得幸福,让社会得到进步。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可以看到,成绩可喜;我们不可忽略,代价也很大。比如说: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因为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以及废弃物的过度排放而遭到破坏;由不同人群组成的社会环境,因为资源的争夺和占有,而相互仇恨甚至发生战争;乃至于在同一人群当中,因过度看重物质利益的得失,而发生种种不和与争执。

 

现在,人们已经开始逐渐意识到,过度地追求物质享受,并不能够真正让人类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如果真正想寻找快乐的本质,恐怕需要另辟蹊径,来达成人们心中这个美好的愿望。这几乎成为现代社会的共识。

 

佛教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包含着殊胜的智慧。它以独特的魅力,从古到今吸引着千千万万智者的目光。但到了今天,佛教也同样面临着一个严峻的考验。当佛教的名词一出现,常被冠以迷信、颓废、陈旧的色彩,如同埋藏了千年的出土文物一般,仿佛处处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在某些时候,甚至被列入到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的范畴当中去了。很多人认为佛教只是一种消极思想的产物。佛陀的思想不被人们所理解,甚至于误解,确实已成为当代佛教的一个大问题。

 

所以,在这个信息时代,佛教的弘扬确实也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与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相协调。但并不是说让佛法丧失自身的原则去迎合世人,更不是降低自身的水准,一味地迁就现代人的生活及思维模式。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理解佛教呢?佛教所讲的内容并不是想去改变什么,它只是向我们描述了事物在现象当中的自然规律,阐述了万事万物的本质是什么。不论我们学佛还是不学佛,这种自然规律和本质,始终会周遍存在于世间的每一个层面当中,如同每个人都需要空气才能生存一样。

 

因此说,并不是现代社会不需要佛教的思想,而是如何让佛教的思想以一种崭新的、容易被现代人所接受的姿态出现,更好地协助和引导现代社会随顺自然规律,趋向正面发展。解决这个问题,已成为现代佛教徒义不容辞的责任。

 

所以,我们如何能够让人们了解和接受佛法,将佛法的智慧更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使人们在充分享受物质利益的同时,于内心也获得一份安乐和自在,增添一份宽容、坚强、爱与关怀,显得尤为重要。虽然,佛教的作用并不局限于此。

 

3.科学与佛教的融通交汇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佛教和科学有一个很重要的交汇点:如何让生命获得幸福和快乐。

 

从古到今,世界不管怎么演变,都离不开这个主题。因为获得幸福快乐,是每个人,乃至所有生命共同的愿望,亘古不变。

 

虽然现在有很多事实证明,科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很多弊端,在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人类反而变成物质的奴隶。但科学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现在已经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和科研成果,把我们带入到新的未知领域当中。物质和精神二者正发生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产生了一个又一个交汇点:从排斥逐渐走向认同,从互相矛盾逐步趋向和谐统一。这是令人欢喜的。

 

我们相信,科学和宗教是完全有理由沟通的,因为它们的基点都是以公正客观的法则,来揭示万法运行的规律。虽然它们所用的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但宗旨和目标却是一致的:为了人类,乃至为了所有生命,获得幸福和安乐而努力。

 

从佛教的角度来看,万事万物都由因缘聚合而成,当因缘成熟的时候,事物就会发生改变。现代科学发展到今天,正逐渐产生质的变化。这种因缘变化,有望将我们带入科学与佛教和谐统一发展的领域当中。这也是本次学术研讨会的目的所在之一。

 

作为一名佛教徒,在了解了大乘佛法智慧与慈悲的理念之后,面对处于现代社会强烈的优胜劣汰、焦虑、担忧、极度压力氛围中的人们,自然会希望能将清泉一般的佛法甘霖,注入到每一个人的心灵,使之如同阳光沐浴大地,洗去人们身心的厌倦与疲乏。

 

物质与精神二者共存、同步发展,才能真正创造祥和的世界,共建美好的家园。相信在座的朋友们都充满信心,期待这次研讨会带给我们惊喜。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