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讲堂 >> 初识中阴,把握生死要诀 返回

初识中阴,把握生死要诀



吾因迷漂轮回时,祈请传承师指引,

不懈闻思修光道,佛母空行做后盾,

祈度中阴怖狭道,送往圆满正觉位。




每个生命,都有其终结的时刻。现代医学也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分析发现了人们临终时不同的身体状态。


那么,在佛教中,又是如何诠释生死之事呢?


按照莲花生大士的教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前对死亡有所准备。


人从出生到死亡,再到转世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被称为四种中阴——住世中阴、临死中阴、法性中阴和转世中阴。


让我们分别来认识他们:




住世中阴如燕子入窝


第一个阶段是住世中阴,指我们从降生到这个世间,一直到出现死相之前的过程。这个阶段的教言是“如燕子入窝”一般。燕子会仔细观察适合筑巢的位置,只把巢建在安全的地方,比如房檐下,或者悬崖边等不受人类威胁的地方。筑巢之后,它们随时都可以飞回自己的窝,保护自己免受侵害。同样,我们应该从小就依止善知识,依靠上师的教言闻思修行。这样的话,不论自己何时面对死亡,都会有所准备,不会有怀疑、恐惧、伤心等等。虽然你们现在还很年轻,但也要提前做好准备,有了这样的境界,死的时候应该能够胸有成竹。




临死中阴如美女照镜


第二个阶段是临死中阴,指临终出现死相的阶段。虽然有些人可能遭遇突发的车祸、地震或空难而横死,甚至来不及观察死相,但绝大多数人都不会遭遇这种情况。一般来讲,人在临终时,看到的景象是模糊的,听到的声音也隐隐约约,也就是说,六根虽然接触六境,但并不会引起强烈的感受。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死相,是在身体的地、水、火、风等四大慢慢隐没时,出现口干舌燥、身体下堕等感受。


这时,你应该回忆自己以前所听过的佛法教言。如果实在想不起来,也应该让旁边的人为你指点,或者以念佛、念经的方式帮助你,这些都很有必要。



这就是临死中阴“如美女照镜”般的教言。就如同美女可以在镜子中非常清楚地看到自己,有些修行人在活着的时候有很好的修行,因而在临终时能清楚地了知该用什么样的方法。




法性中阴如子入母怀


法性中阴的教言是“如子入母怀”。就像世间的一对母子在人群中走散了,当母亲出现在人群中时,孩子肯定会立刻认出母亲,毫不怀疑地奔向她的怀抱。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生前对自心、觉悟等方面有很好的认识,那在法性中阴时,就会认出自己的本性。特别是当我们断气之后,由于四大紊乱导致身体上出现一些变化、看见许许多多的景象、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时,如果我们能立刻想起生前所学的教言,就能直接从法界本性中获得解脱。当然,这是非常利根的人才能做到的,一般来讲,很多人可能一直都不会发现法性中阴这个阶段。




转世中阴如引水入渠


转世中阴的教言是“如引水入渠”。就像在一条河流上修一座水闸,接上水渠,需要灌溉的时候,就让水沿着水渠输送下去。


一般来讲,转世中阴长达七七四十九天,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般要为亡者念四十九天经。我问了一些南传佛教的大德:“你们这边有没有为亡人念四十九天经的习惯?”他们说:“有啊,这里有念四十九天的,也有念七天、五十天、一百天的。”可见,这一传统,各地大同小异。


人在中阴的四十九天中会出现很多选择,你可以选择投生人道,甚至选择投生在像泰国这样有信仰的地方,因为人在中阴阶段的心态很容易改变,而生前的修行就能够让你在此时自主选择。当你下一世获得人身,并进行修持的话,就能够从轮回中解脱。




那么中阴身具体如何投生呢?


将要转为人的中阴身,从远处看见父母交媾,如果转为男身,则对父亲生起嗔心,对母亲生起淫欲的颠倒之心,想与母亲交媾而前往入胎,入胎后在母亲右侧面朝其背部蹲坐而生。有些有经验的老人,经常有这种方法观察。


但这方面的说法也有点不相同,比如《阿难入胎请问经》中说:如果转为善趣众生,会见到宝座、宫殿等,想要前往宫殿或者想坐在宝座上时,已经入胎;有些没有福报的众生,见到远处有狂风暴雨,想要躲避时便会入胎,或者想要前往人群时已经入胎。密 法与《阿难入胎请问经》的说法基本相同。还有一种情况,《善护商主请问经》中也描写了入胎的情况,比如转生为天人,会见到远处有天子、天女享受喜乐,因为想要前往而转生为天人;若转生为人,也会见到很多人,想要前往时便会转生。若转生到地狱,虽然不会对地狱产生贪心,但在中阴时感觉特别寒冷,在见到热地狱的火焰时便会转生到热地狱;若中阴身时感觉酷热,四处寻找凉爽的地方,在见到寒地狱时想要前往便会转生于彼处。


作为修持密 法的修行人,大家一定要记住,在变成中阴身的时候,按照密 法里的修法,要将自己观想成“吽”字、“德”字等,并且把父亲、母亲观为上师佛父、佛母,如是一边发愿转生为真正具缘的密 法修行者,一边入胎,这一点非常重要。



当然,还有很多关于中阴的具体窍诀修法,伴随着大家闻思的不断深入,在今后的密 法课程中会不断学习到。


可能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更好地面对死亡,但真正的面对死亡,并不仅仅是在安详中往生,最关键的是,你来世能成为一个有信仰、不造恶业、深信因果并皈依三宝的人,这样的话,你的前途一定会很美好。

 

——本文教言摘录自堪布

《怎样看待死亡——第五届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演讲》

《俱舍精匙》等资料


END


友情提醒

回复"1":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堪布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