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奢华,是内外兼修。”——香奈儿女士
你的好,不需要跟人比较
站在世间角度看,男性与女性各有特点。民间有句话也说“男人如山,女人如水”,也就是说,男性一般比较刚强,有承担责任的力量;女性则比较温柔,给人带来关爱与温暖。所以,男性与女性可以互为补充。
有些女权主义者认为:“男人能做的事,女人也能做,所以在权力与地位上,女人要争取与男人平等。”我觉得,如果这种语言能够激发女性的能量,也是可以的,但世人常说“女人以家为天下,男人以天下为家”——女性大多是网状思维模式,更加关注身边的生活;而男性在宏观方面更有谋划,担当领导或者起独特的作用,比较合适。
因此,男性与女性各有所长,应当在各自的位置上发挥独特的力量,如同太阳有太阳的光芒,给万物带来暖热和能量;而月亮有月亮的光亮,给世界带来清凉和宁静。总之,世上的每个人,所做的事情、所起的作用,不一定完全相同。
从小姑娘到老太太,慈爱与生俱来
在一些大型会议,诸如国家元首聚会上,参会者往往大多是男性,这总是让我不禁想起“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句话。确实是这样的,这些成功的男性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与荣耀,背后都有不同的女人在默默支持着。
实际上,女性在付出慈爱方面有种与生俱来的秉性,比如大家一起吃饭,女性一般会很敏感地关照周围人,细心照顾他们。而且世上的大多数人,从小感受最多的就是母亲的爱。
这次我乘飞机从澳洲到美国,又到加拿大,这期间有十几个小时的夜间飞行。当时我看到一对非洲夫妇抱着一个孩子,那个孩子不是很乖,只要抱着的人坐下来,他就开始哭闹。刚开始那个父亲也帮忙抱孩子,但是到了后半夜他睡着了,母亲就一直抱着,站了一夜。
接近到美国时,我跟身边人说:“其实这个母亲很可怜的,为了孩子,她一夜没睡,而且一直站着。”
她的情,你还不清
不仅是这位母亲,其他很多家庭中的母亲,可能都是对孩子付出最多的人——为了孩子,母亲愿意挨饿,愿意受累,只要孩子健康、快乐。
以我为例,小时候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很少有好的食物,而一旦有些好吃的,我的母亲都会分给孩子们,分给家人,而她自己常常忍受饥饿。有时家里来了客人,她也愿意把食物拿给他们享用,而她自己或者空着肚子,或者随便应付。
现在很多人的生活不一定那么贫乏,但是一家之中,母亲对孩子的慈爱永远不会改变。因此每一个得受过母爱的人,都要深深感念这份慈恩。
佛经中也特别赞叹母爱,比如讲到菩萨应度化众生时,会说“度化老母有情”,并没有说“度化老父有情”,这个不知道你们能接受吗?
这才是“女王”该有的样子
女性中也有很多人,做出了令世人瞩目的大事。
以政界而言,像维多利亚女王,一方面对家人非常包容和关爱,另一方面统治英国长达六十四年,成为当时英国的象征。
在科学领域,比如居里夫人,曾两度荣获诺贝尔奖。在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居里夫人遭遇了一些不幸,但她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坚强地站起来,继续为科学做出奉献,这非常难得。
在慈善方面,特蕾莎修女对苦难者平等付出爱,这种大爱令世界折服,她也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不仅很多世间女性的成就令人钦佩,在出世间,女性也越来越发挥杰出的作用,比如佛教团体中,弘扬佛法的女性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具有智慧和慈悲。
这种现象在佛经中曾有授记。佛陀涅槃前宣说了一部《法灭尽经》,其中讲:正法将灭之时,女人非常精进,常常修持功德;而男子懈怠傲慢,不肯遵循法语,眼视出家僧人,如同见到粪土一般,不起丝毫信心。
根据这个授记,在末法时代,女性在修行佛法方面也会表现出特殊的力量。
愿你一直美下去
每个人都追求美好,女性也不例外,而且很多女性钟情于外在美,这当然无可厚非。不过,外在美只是眼识所见的外相,不能算作真正的美。真正的美是什么呢?应该是内在的美,诸如善良的心地、包容的品格。
因此,很多女性如果能更加注重内在美,那么不仅自己会越来越快乐,也可以使家庭更加温暖、幸福,乃至对整个世界的和谐,都会带来微妙的影响。如此一来,女性的美就不仅局限在个人的外相上,而是渗透到家庭、社会,乃至世界的祥和中。
摘自索达吉堪布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演讲
《当代藏传佛教女性》
Q:您最喜欢女性身上什么品质?
A:宽容,合群。
◆所有图片均为原创,版权归索达吉堪布公众号所有◆
↙点击“阅读原文”欣赏现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