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智慧之旅68 | 苦人才是人生 返回

智慧之旅68 | 苦人才是人生

求学足迹 2023-06-18

2014年11月19日,受美国南加州大学的邀请,老师应邀到该校进行主题为《苦才是人生》的演讲。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又译南加州大学,简称南加大(USC),私立研究型大学,位于美国洛杉矶,1880年由监理会创立,是美国大学协会和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官方吉祥物为“白马旅行者”(Traveler)。 

南加州大学位列2023年U.S. News美国最佳大学排名第25。

南加大拥有曾被评为全美国排名第一的电影学院、全美国排名第一的老龄学院、全美国排名第三的公共政策学院、全美国排名的第十的工程学院。被卡内基基金会归类为“特高研究型大学”。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叔本华就曾说过:“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
《正念经》中云:“轮回如针尖,永无少安乐。”
也许有人疑惑:“生活中明明有很多快乐,为什么佛教只强调痛苦呢?”我们的确能在生活中感受到少 许快乐,但是大多数时候还是痛苦的。
人类和其他众生所承受的种种痛苦,可以分为根 本痛苦和支分痛苦。根本痛苦中有一种叫“变苦”,也就是人们在感受安乐时,突然遭遇变故,之前所有的快乐消失无余,自己被无法想象的痛苦所逼迫。这种痛苦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比如,美国前几年爆发了经济危机,成千上万的人瞬间失去工作,不得不放弃原本的生活规划,另谋出路。这种变故随时都可能发生,任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生活永远不会变化。又比如,原本感情很好的夫妻,因为一些情况离婚,各自开始新的生活,原先的快乐也不复存在。根本痛苦中还有“苦苦”,指多件痛苦的事情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比如,正在感受病苦的同时,又与家人发生了矛盾;正在忍受贫穷的痛苦时,却又急需钱用等。
还有一种根本痛苦叫“行苦”,指表面上看似并非痛苦,但事实上却是痛苦的因。比如,有些人认为,虽然转基因食品的价格比较便宜,看似非常实惠,但里面有很多有害物质,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有些影响甚至会在子孙后代的身体上体现出来。



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来讲,不论人生中充满了快乐还是痛苦,我们都应该面对它们。有些年轻人不爱听“苦”,觉得佛教消极悲观,但现实本身就是痛苦,我们不能自欺欺人地把“苦”说成“甜”,否则,当痛苦到来的时候,有些人可能无法面对,进而选择一些极端行为,甚至自杀。
据说每年约有近四万美国人自杀,这个数字甚至已经超过了癌症、车祸所造成的死亡人数。人们自杀的主要原因,可能就是无法对治内心的痛苦,找不到其他的出路,甚至认为只有自杀才能终止痛苦,但事实上,自杀不能解决问题。
对于很多修行人来说,虽然生活中也会遇到痛苦,但他们能面对痛苦,并将痛苦转为道用,从而对治痛苦,因此,自古以来,很少有修行人自杀。
有一个故事非常具有启发性:印度圣雄甘地的儿子在 12 岁时生了一场大病,需要做手术。为了让手术顺利进行,医生想骗孩子:“手术不痛苦。”但甘地夫人却拒绝了医生,她认为直接把真相告诉孩子比较好,于是对自己的儿子说:“手术过程会很痛苦,但任何人都无法代替你上手术台,所以你必须承受。”她这种让孩子面对真相的教育方式,被后人传为佳话。

面对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生活中的感情、财富、地位都是不稳定的,不论现在看上去有多快乐,无常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并带来很多痛苦。而刻意压制、逃避,对我们没有丝毫的帮助,谁都无法真正逃离痛苦。但是,如果经常思考生活的本质,我们的心逐渐就会堪能,可以将痛苦转为道用,痛苦也就不会带来严重的伤害。
其实,痛苦是一个很好的老师,它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为我们带来很好的学习机会,增强我们的心力。修行人也会遇到痛苦,但修行人不会把痛苦执为实有,反而将它转为道用,正如有些修行人面对亲人去世时,并不会像普通人一样脆弱不堪。
很多年轻人都喜欢一首歌:“我要稳稳的幸福……”但大家都忽略了一点——幸福是无常的,不可能永远“稳稳”。如果内心有一定的修行,我相信你就会找到一个相对“稳稳”的幸福。
一方面要学习当今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寻找心灵上的快乐,了解怎样遣除、对治痛苦。如果能对三种根本痛苦和八种支分痛苦有所了解,在遇到痛苦的时候,就不会太执著。这一点在大多数修行人身上都能体现出来,即 便没有很高的修行境界,也不会像世间人那样特别执著,而且心里会有一种力量。如果我们用智慧观察、认识痛苦的本体、根源及其自性,就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痛苦,逐渐走向解脱。


注:相关景点介绍,引自“百度百科”词条和网页,图片来自“花瓣网”侵权即删。






 旅游打卡:

1、阅读后留言写出自己的心灵感受或者智慧分享,连续打卡10个地方以上,同时被选中精选留言者,送出一份精美礼物;
2、根据老师的智慧雨露,分享一篇文章,经采用,送出一份珍贵礼物,可以发到邮箱:qiuxuezuji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