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次第花开 >> 闻思,是为了真实修行 返回

闻思,是为了真实修行

www.ptz.cn 次第花开 2023-01-18



闻思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真实修行,单单依靠闻慧和思慧断除烦恼非常困难,所以在闻思的基础上实修至关重要。


什么是闻思修

BUDDHADHARMA


在实修法要、修前行之前,我们应该对“闻、思、修”三者有一个认识。

很多人听了“闻思修”的概念,觉得要先闻思显密如海的论典,诸如五部大论后,才能去修学。其实,并非如此。

若因缘成熟,或有时间,或想要更广大地弘法利生,广泛地闻思修非常必要。

法王如意宝也说:“闻思修是佛法的精髓。”但如果没有那么多时间,至少要对所修的法要进行闻思修。

“闻”是指听闻,指有缘弟子在上师、善知识面前听闻一切正法的词义,之后自己如理如实地理解。

“思”是思维,指对上师、善知识传授的一切法义,不仅在表面上了解或听闻,而是进一步在相续中反复分析、思维,做如理抉择,最后生起无误的定解,彻底达到将来独自修行时,一切要领不需请教别人,能自主断除疑惑的境界。否则,刚想入坐修法,出现问题又得去问别人,便不能顺利地修持,是故一定要思维法义。

“修”就是实际修行,在真正了知法义后进行实践,安住在“思”的定解中反复串习,用观察修、安住修、轮番修的方式交替修习,最终现前法义。

了知“闻思修”之定义后,要按照次第实修前行。所以,未实修之前,若条件具足,首先必须在善知识面前闻思,然后再修行。


怎样闻思修

BUDDHADHARMA


先要懂得如何听闻佛法,必须要按照闻思修的阶梯次序,稳步踏实地修行,否则只是白白浪费了暇满的珍宝人身,徒增贪嗔痴而已。

对初学者来讲,闻思修的次第不能随便逾越,这三者之间有严密的因果关系,前前是后后的基础,初学者没有听闻经续论典的教授就贸然思维,不如听闻的功德大。

佛在《正法念处经》中说:“一切法觉,要因闻法,若不闻法,于法不解。”又说:“听法功德,出生死中,最为第一。”

闻法的功德非常大,即使只能听懂一句法要也能带来无量受用,法王如意宝也经常这样说。

如果有一定的听闻基础,再进一步精进如理作意,思维法义,将法味义理融入自心,由此便可断除增益损减的疑惑等,在心中树立起坚固的定解。

《宝积经》云:“虽复听闻而不如理方便作意。当知是人,于彼圣道不能正行。”只听闻而不思维没有多大意义。

如果已具足闻慧和思慧,应该摒弃一切外缘前往寂静处精进修行。

虽然在家居士不能像出家人那样了无牵挂在寂静处修行,但具足闻思后,有条件也可在安静的地方精进修行。

闻思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真实修行,单单依靠闻慧和思慧断除烦恼非常困难,所以在闻思的基础上实修至关重要,听闻后必须要实修。



修行解脱法的要点

BUDDHADHARMA


修行解脱法首先必须要具备正知正见,并安住其中,否则只能对如此深广之妙法望而兴叹,所以树立正知正见与如实修行就成为一切佛法的核心。

正知正见的生起必须要通过系统的闻思,经过听闻、思维、观察等环节,在理性上彻底遣除心中的邪恶分别念,以及增益损减的疑情。

正知正见在心中稳固生起后,把心和正见融为一味,不离正见而一缘安住。

比如,对“暇满难得”已生起正见,相续就一缘安住在已有的见解中。

如果正见消失疑情又出来,就不要在杂念状态中呆坐——很多人观修时生起了分别念,心外散出去了还说“我坐着比较舒服”,这样就不是一缘安住——应该提起正知正念,像用智慧宝剑一样,以闻思的教理斩断一切邪恶分别,使得正见像出云之月一样明朗照耀,再以此安住。

如是交替轮番修持,以致正见像山王一样,不被违品倾动,这是中间的修要。最后完全安住在正见当中,就像大鹏鸟直取龙珠一样。

一切众生因最初一念没有觉悟而流转轮回。

普贤王如来在生起一念的当下就认识本性,获得解脱。

众生没有觉悟,以颠倒分别,妄立能所,错分自他,由是虚妄生起内的五蕴身心与外的山河大地,以爱憎之心进行取舍,有取亲人、舍怨敌等好坏的分别,如此取舍产生贪嗔痴的烦恼,更增上了执着自我为恒常清净,为求安乐而枉受轮回痛苦。

轮回的根本是俱生我执,要想获得解脱首先要断除我执

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说:“慧见烦恼诸过患,皆从萨迦耶见生,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师先破我。” 

若以智慧照见,烦恼等种种过患都从萨迦耶见产生(即从俱生我执中产生),如是了知后,瑜伽行者首先要破除我执。

全知麦彭仁波切以广大无垢的智慧,摄集了诸多经续论典中无我修法的精华要义,以无碍圆满的大悲心悯念我等后学,开示了很多无我之修学法门。

修学无我法要需要一个过程。

首先要修前行,前行修好了再修无我法要,如此才能从六道轮回里脱离,之后获得无量的神通智慧,再倒驾慈航。

比如往生极乐世界亲见阿弥陀佛,获得阿弥陀佛摩顶授记后,就获得一地以上菩萨果位。

一地菩萨的内证功德,在《华严经·十地品》《入中论》都有宣说,于一刹那,即六十分之一弹指的时间,便可震动一百个世界、幻化一百个化身、面见一百尊佛、度化一百个众、安住一百个禅定,具有十二种百门功德。

有了这样的功德后再倒驾慈航,回入娑婆世界度化众生。

这是凡夫行者寻求解脱之路的完整方法,对此一定要明白。



前辈高僧大德在长期依止善知识得到教法后,没有停留在徒脱空言的层次上,而是依靠听闻教证理证,以听闻所生的智慧将文句彻底辨清;又以思维所生的智慧,对内在的意义如理地加以抉择;再以闻思所得定解前往寂静山林真实地修习法要。

无垢光尊者也在《上师心滴》中讲,如果真正生起了定解,一定要到寂静的山林实修法要。

听闻加行的法义后一定要实际修行,否则无法真正断除实执烦恼。

很多人在表面上明白一些道理,但烦恼现前时却不能对治,原因就是内心没有力量,所知的道理仅仅停留在听闻上;若不实修,对治烦恼的力量还是非常薄弱。

闻思的目的就是为了修行,只有修行才能获得解脱。

前辈大德与传承上师都是通过闻思,最后到寂静处修行,断除了所有的疑惑,达到自相续与续部的金刚语融汇相应的水平。


文|整理自

次第花开网站  > 资料